瑞鹤仙·悄郊原带郭
周邦彦 〔宋代〕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译文
注释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馀(yú)红、犹恋孤城阑(lán)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ān),缓引春酌()。
馀红:指落日斜晖。阑角:城楼上阑杆一角。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短亭:古时于城外五里处设短亭,十里处设长亭,供行人休息。素约:先前约定。流莺:即莺。流,形容其声音婉转。比喻女子声音柔软。缓引春酌:慢饮春酒。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biāo)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惊飙:狂风。红药:红芍药。西园:曹植所言西园在邺城(今河北临漳),此处系用典。洞天:洞中别有天地之意,道家称神仙所居之地为“洞天”,有王爱山等十大洞天、泰山等三十六洞天之说。此处喻自家小天地。
参考资料:
1、 雅瑟.《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173
2、 何锐.《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合订注释本).成都:巴蜀书社,1992:385
3、 王兆鹏,黄崇浩.《宋词三百首注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117
4、 范晓燕.《宋词三百首赏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158
5、 谷学彝.《宋词三百首》(新注本).北京:中华书局,2006:92
6、 陈文豹,陈文豹.《宋词三百首》.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9:184-185
译文注释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馀(yú)红、犹恋孤城阑(lán)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ān),缓引春酌()。
郊外的原野挨着城郭舒展开去。长路漫漫,客人已乘车离去,留下一溜迷茫的尘烟。一片寂静落寞。夕阳映照着远山徐徐落下,却迟迟不忍收去它那最后一抹的余红,犹如恋恋难舍城楼上那一角栏杆。陪我同去送客的歌妓一路上步态轻盈,这时也感到劳顿,于是来到短亭歇息,不期然竞遇到了我相好的情人,真是有情人何须事前相约。她劝我下马,重解绣鞍,再喝上几杯春酒,她那圆柔悦耳的嗓音、温情体贴的劝说,让我十分舒心。
馀红:指落日斜晖。阑角:城楼上阑杆一角。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短亭:古时于城外五里处设短亭,十里处设长亭,供行人休息。素约:先前约定。流莺:即莺。流,形容其声音婉转。比喻女子声音柔软。缓引春酌:慢饮春酒。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biāo)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醒来时发现自己睡在红楼里,不是正在短亭里与情人饮酒吗?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是昨晚还是今晨?又是谁扶我上马鞍?我竟然全记不得了。忽然一阵疾风,吹得帘幕飘飞翻动。我带着醉意,急匆匆来到西园,扶起吹倒的芍药,绕着红花长叹,叹我西园已是败花满地,这凶残的东风为何又如此作恶?罢,罢,罢,任凭春光如水般流逝吧,尚可欣喜的是我还有一个洞天福地,还能自得其乐。
惊飙:狂风。红药:红芍药。西园:曹植所言西园在邺城(今河北临漳),此处系用典。洞天:洞中别有天地之意,道家称神仙所居之地为“洞天”,有王爱山等十大洞天、泰山等三十六洞天之说。此处喻自家小天地。
参考资料:
1、 雅瑟.《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173
2、 何锐.《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合订注释本).成都:巴蜀书社,1992:385
3、 王兆鹏,黄崇浩.《宋词三百首注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117
4、 范晓燕.《宋词三百首赏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158
5、 谷学彝.《宋词三百首》(新注本).北京:中华书局,2006:92
6、 陈文豹,陈文豹.《宋词三百首》.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9:184-185
赏析
此此记词人送客遇妓醉饮的一段情事。按时间顺序先写郊原送客,次写归途遇妓欢饮,后写醉归惜花抒感。这段看似是写送客情事,实则是写词人政治失意的郁闷。
上片前三句写郊外的原野,长长的道路伸向远方。行人离去后,词人感到怅然若失,心里空落落的。后两句写孤城和残阳斜照,表达离愁别绪。词人把斜阳比喻成“余红”,相当新颖,并把感情寄托在余红上,说斜阳由于不舍城楼上的一处栏杆,迟迟不肯收敛起最后的一抹余晖。用斜阳对栏杆的不舍,来映衬词人对离去之人的不舍。这样,人与景融为一体,都被浓浓的离愁别绪笼罩着。接着,词人笔锋一转,描写陪同送行的歌妓。歌妓极力劝酒,词人大醉。
下片写次日酒醒后的情况。首三句将词人初醒时的睡眼惺忪刻画得入木三分。他已经不太记得昨天的事了,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的马,头脑里一片恍惚。幸好“惊飙动幕”,一阵狂风吹动来,掀起了窗帏,他的醉意立马被吹散了几分,一下子清醒多了,但并未完全清醒。“扶残醉,绕红药”表达了对春光的深爱之情。只有情深,方才能有下面的“叹”。“东风何事又恶”和上文的“惊飙”二字遥相呼应,结构严谨有序。结句词人暂时抛却烦恼,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聊以自慰。
全词布局巧妙,章法一曲三折,直叙中有波澜起伏,顺叙中有插叙,令人回味。词作用比兴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动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郊外的原野挨着城郭舒展开去。长路漫漫,客人已乘车离去,留下一溜迷茫的尘烟。一片寂静落寞。夕阳映照着远山徐徐落下,却迟迟不忍收去它那最后一抹的余红,犹如恋恋难舍城楼上那一角栏杆。陪我同去送客的歌妓一路上步态轻盈,这时也感到劳顿,于是来到短亭歇息,不期然竞遇到了我相好的情人,真是有情人何须事前相约。她劝我下马,重解绣鞍,再喝上几杯春酒,她那圆柔悦耳的嗓音、温情体贴的劝说,让我十分舒心。
醒来时发现自己睡在红楼里,不是正在短亭里与情人饮酒吗?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是昨晚还是今晨?又是谁扶我上马鞍?我竟然全记不得了。忽然一阵疾风,吹得帘幕飘飞翻动。我带着醉意,急匆匆来到西园,扶起吹倒的芍药,绕着红花长叹,叹我西园已是败花满地,这凶残的东风为何又如此作恶?罢,罢,罢,任凭春光如水般流逝吧,尚可欣喜的是我还有一个洞天福地,还能自得其乐。
注释
注释
馀红:指落日斜晖。
阑角:城楼上阑杆一角。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短亭:古时于城外五里处设短亭,十里处设长亭,供行人休息。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素约:先前约定。
流莺:即莺。流,形容其声音婉转。比喻女子声音柔软。
缓引春酌:慢饮春酒。
上马谁扶:李白《鲁中都东楼醉起作》:“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罱。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
惊飙:狂风。
红药:红芍药。
西园:曹植《公宴》:“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曹植所言西园在邺城(今河北临漳),此处系用典。
洞天:洞中别有天地之意,道家称神仙所居之地为“洞天”,有王爱山等十大洞天、泰山等三十六洞天之说。此处喻自家小天地。
赏析
此此记词人送客遇妓醉饮的一段情事。按时间顺序先写郊原送客,次写归途遇妓欢饮,后写醉归惜花抒感。这段看似是写送客情事,实则是写词人政治失意的郁闷。
上片前三句写郊外的原野,长长的道路伸向远方。行人离去后,词人感到怅然若失,心里空落落的。后两句写孤城和残阳斜照,表达离愁别绪。词人把斜阳比喻成“余红”,相当新颖,并把感情寄托在余红上,说斜阳由于不舍城楼上的一处栏杆,迟迟不肯收敛起最后的一抹余晖。用斜阳对栏杆的不舍,来映衬词人对离去之人的不舍。这样,人与景融为一体,都被浓浓的离愁别绪笼罩着。接着,词人笔锋一转,描写陪同送行的歌妓。歌妓极力劝酒,词人大醉。
下片写次日酒醒后的情况。首三句将词人初醒时的睡眼惺忪刻画得入木三分。他已经不太记得昨天的事了,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的马,头脑里一片恍惚。幸好“惊飙动幕”,一阵狂风吹动来,掀起了窗帏,他的醉意立马被吹散了几分,一下子清醒多了,但并未完全清醒。“扶残醉,绕红药”表达了对春光的深爱之情。只有情深,方才能有下面的“叹”。“东风何事又恶”和上文的“惊飙”二字遥相呼应,结构严谨有序。结句词人暂时抛却烦恼,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聊以自慰。
全词布局巧妙,章法一曲三折,直叙中有波澜起伏,顺叙中有插叙,令人回味。词作用比兴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动人。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周邦彦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的美男词人,他与当时的青楼花魁李师师往来密切。 有一次,宋徽宗生了点小病,李师师以为他不会来了,就悄悄地约了周邦彦。哪知道周邦彦刚到不久,宋徽宗就来了。情急之下,周邦彦赶紧钻到床下躲了起来。 宋徽宗特地给李师师带来了江南新进贡的鲜橙,李师师亲手剥了鲜橙二人分食。三更时分,宋徽宗要回宫了,李师师还叮嘱他说“..► 190篇诗文 ► 0条名句
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
晏几道〔宋代〕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译文
注释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zhǔ)星波外,人在鸾(luán)歌凤舞前。
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佳期:原谓与佳人相约会,后通称欢聚之日。断肠仙:特指天上的牛郎和织女。汉渚:天上的银河岸边。汉,河汉,星河,银河,天空中由无数星星组成的光带。渚,洲渚,水中小块土地,此处指岸边。莺歌凤舞:比喻轻歌曼舞。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zhǐ)尺凉蟾(chán)亦未圆。
经年:经过一年。奈何:怎么,怎么办。情知:心知。无长计:不长久。咫,八寸。咫尺,形容距离之近。凉蟾:月亮,这里指七夕的新月。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指代月亮。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 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733
2、 诸葛忆兵 编选.晏殊 晏几道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年:126
3、 王双启 编著.晏几道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年:54-55
4、 吴熊和 主编.唐宋词精华 上.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476
译文注释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zhǔ)星波外,人在鸾(luán)歌凤舞前。
由于当初鹊鸟误传了相会的日子,牛郎和织女至今仍是愁苦不已的神仙。鹊桥在天上的银河岸边形成,人则在轻歌曼舞之中。
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佳期:原谓与佳人相约会,后通称欢聚之日。断肠仙:特指天上的牛郎和织女。汉渚:天上的银河岸边。汉,河汉,星河,银河,天空中由无数星星组成的光带。渚,洲渚,水中小块土地,此处指岸边。莺歌凤舞:比喻轻歌曼舞。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zhǐ)尺凉蟾(chán)亦未圆。
七夕时欢娱一夜,之后却分别一年。离别多而欢娱少又能拿上天怎么样?或是心知此次相会不长久,眼前的月亮也没有圆满。
经年:经过一年。奈何:怎么,怎么办。情知:心知。无长计:不长久。咫,八寸。咫尺,形容距离之近。凉蟾:月亮,这里指七夕的新月。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指代月亮。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 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733
2、 诸葛忆兵 编选.晏殊 晏几道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年:126
3、 王双启 编著.晏几道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年:54-55
4、 吴熊和 主编.唐宋词精华 上.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476
赏析
此词开篇即言“佳期误传”,虽未将情事具体写出,为之断肠的情绪却可从“凉蟾亦未圆”所透出的缱绻深中体味出来。接着,过片的“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三句抒发无可奈何的感慨:牛郎、织女盼望一年才能一次相逢,七夕一夜纵然可以尽情欢乐,却抵挡不了三百六十四天的离别相思之苦,明明知道它不公平、不合理,可就是没法改变这样的事实。这不能解决的矛盾、不能愈合的创伤及不能消除的恨事无不透出七夕故事的“悲剧性”。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悲感中有幸福的慰藉相比,“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是哀痛之极时的心灰意冷。
全词以“星波”、“凉蟾”等构成的“奈何天”写情人心理空间中的景致,又将其融于情致的抒发中,以强烈对比而造成艺术效果,如“欢尽夜”与“别经年”,“桥成汉渚星波外”与“人在鸾歌凤舞前”,而最主要的则是强烈的情意受到强烈的阻碍所造成的心情对比。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宋代〕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译文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早晨迎客,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只可惜傍晚的时候下了一些雨,客人喝了酒,很快就醉去了。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只可惜醉酒的友人没能领会到下雨之时的西湖美景。如果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美丽风景,那么,你应该敬守护西湖的“水仙王”一杯。
参考资料:
1、
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注释
朝(zhāo)曦(xī)¹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¹朝曦:早晨的阳光。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¹。
¹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参考资料:
1、
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译文注释
朝(zhāo)曦(xī)¹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早晨迎客,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只可惜傍晚的时候下了一些雨,客人喝了酒,很快就醉去了。
¹朝曦:早晨的阳光。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¹。
只可惜醉酒的友人没能领会到下雨之时的西湖美景。如果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美丽风景,那么,你应该敬守护西湖的“水仙王”一杯。
¹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参考资料:
1、
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赏析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
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参考资料:完善
、陈邦炎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
辛弃疾〔宋代〕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译文
注释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fán)须稼。衡(héng)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踏云行”“潇潇雨”等。双调小令,《张子野词》入“中吕宫”。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行藏用舍:语出《论语·述而》。小人请学樊须稼:语出《论语·子路》。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jié)溺耦(ǒu)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长沮桀溺耦而耕:语出《论语·微子》。丘何为是栖栖者:语出《论语·宪问》。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 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38-40
2、 辛弃疾.辛弃疾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65-66
3、 谢永芳.辛弃疾诗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6:445-446
4、 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上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176-178
译文注释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fán)须稼。衡(héng)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人生在世,应知进退,用则行,不用则藏。不妨权且做一回“小人”,效法樊须学稼,躬耕田园。安贫乐道,清心寡欲,便可怡然自乐。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踏云行”“潇潇雨”等。双调小令,《张子野词》入“中吕宫”。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行藏用舍:语出《论语·述而》。小人请学樊须稼:语出《论语·子路》。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jié)溺耦(ǒu)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多年来就像孔子那样,辗转多地,南北驱驰,一意从政,而四处遭受挫折。还是学隐士长沮桀溺,隐居躬耕,不要学孔子四处奔波。
长沮桀溺耦而耕:语出《论语·微子》。丘何为是栖栖者:语出《论语·宪问》。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 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38-40
2、 辛弃疾.辛弃疾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65-66
3、 谢永芳.辛弃疾诗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6:445-446
4、 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上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176-178
赏析
在古人心目中,“经”是至高无上的圣贤之教,而诗词则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末艺”,两者不可相提并论。然而,性格豪放不羁、富于创新精神的辛弃疾,却偏要突破这些清规戒律,将二者融于一体。辛弃疾的这首《踏莎行》,便是集经句而成的一首佳词。
此词上片开篇“进退存亡”,语出《易·乾·文言》,是说只有圣人才能懂得并做到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该存则存,该亡则亡,无论是进是退、是存是亡,都合于正道。“行藏用舍”,则是对《论语·述而》载孔子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云云的概括。即是说,倘若受到统治者的信用,就出仕;倘若为统治者所舍弃,就隐居。“小人请学樊须稼”,亦用《论语》。该书《子路》篇载孔门弟子樊须请学稼,孔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种菜),孔子曰:“吾不如老圃(菜农)。”樊须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以上三句实际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即自己现在既不为朝廷所用,那么不妨遵循圣人之道,退居田园,权且做他一回“小人”,效法樊须,学稼学圃。接下去“衡门”二句,着重写自己归耕生活的乐趣。上句出《诗经·陈风·衡门》。“衡门”,谓横木为门,极其简陋,喻贫者所居。“栖迟”,犹言栖息、安身。此系隐居者安贫乐道之辞,词人不仅用其语,且袭其意。下句则出《王风·君子于役》,谓太阳落山,牛羊归圈。诗的原文是思妇之辞,以日暮羊牛之归反衬征夫之未归,词人却借此来表现田园生活情调。要而言之,上片主要讲自己归隐躬耕不仅合乎圣贤之道,而且恬静可喜。为另一层次,紧承上文,进而抒写归耕后的自适其乐。
此词下片笔锋一转,用反对“学稼”的孔夫子,来进一步说明耕稼之乐。“去卫灵公”一句,又用《论语》。据《卫灵公》篇载,灵公问阵(军队列阵之法)于孔子,孔子答曰:“俎豆(礼仪)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尝学也。”明日遂离卫而去。按《史记·孔子世家》,灵公问阵、孔子去卫,事在“遭桓司马”之后。作者这里将“去卫灵公”句置于前,可能与《史记》不属于“经”,用此与题例不合有关。“遭桓司马”,见《孟子·万章上》。“桓司马”即桓魋,时为宋国的司马,掌管军事。孔子不悦于鲁、卫,过宋时“遭宋桓司马将要(拦截)而杀之”,不得不改换服装,悄悄出境。“东西南北之人也”一句,为《礼记·檀弓上》所载孔子语,盖谓己周游列国,干谒诸侯,行踪不定。这里故意用孔子一意从政但却四处碰壁的故事,以引出下文所要表达的意思。“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这两句亦全用《论语》。上句出自《微子》篇,长沮、桀溺两人各持一耜,并肩而耕,孔子路过其傍,命弟子子路向他们询问渡口何在。桀溺对子路说:天下已乱,无人能够改变这种状况。你与其跟从“避人之士”(远离坏人的人,指孔子),不如跟从“避世之士”(远离社会的人,指自己和长沮)。下句则出自《宪问》篇,是微生亩对孔子说的话。这两句意思很明显,即孔子那样忙忙碌碌地东奔西走,不如像长沮、桀溺那样隐居来得逍遥自在,从而进一步突出词人自己陶陶然、欣欣然的归耕之乐。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充满了对大圣人孔子的讽刺和挖苦,是对孔圣人的“大不敬”。而实际上,那执着于自己的政治信念、一生为之奔走呼号而其道不行的孔子,实是词人归耕前之自我形象的写照。讪笑孔子,正所以自嘲也。其中蕴含着对于世路艰难的沉重叹慨,对于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比惆怅与愤恨。所以词中讽刺孔子,正突出了孔子的伟大形象。
从集句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词也有许多独到之处。此词“东西”“长沮”二句天生七字,不劳斧削:“衡门”“日之”二句原为四言八字,各删一字,拼为七言,“丘何”句原为八字,删一语尾助辞即成七言,亦自然凑拍。通篇为陈述句式,杂用五经,既用经文原意,又推陈出新,音调抑扬,浑然一体,实是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留题常熟顶山僧居
范仲淹〔宋代〕
平湖数百里,隐然一山起。中有白龙泉,可洗人间耳。吾师仁智心,爱兹山水音。结茅三十年,不道日月深。笑我名未已,来问无端理。却指岭边云,斯焉赠君子。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