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南运使张傅度支
范仲淹 〔宋代〕
刑措东南始诏回,重分邦计命钦哉。
于公已积充闾庆,萧相还施富国才。
十郡甘棠歌未歇,一方流马路初开。
启心知有嘉谟在,足乱云霓忆帝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范仲淹
断齑画粥 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成年后,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经过苦读,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 47篇诗文 ► 0条名句
江神子·恨别
苏轼〔宋代〕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欲寄 一作:寄我)
译文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流离天涯,思绪无穷无已。相逢不久,便又匆匆别离。拉着佳人,只能采一枝暮春的杏花,含泪赠别。你问春天还剩多少,即便春意尚在,又能和谁一同欣赏?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三月的隋堤,春水缓缓。此时鸿雁北归,我却要到飞鸿过冬的湖州。回望旧地,清清浅浅的泗水在城下与淮河交汇。想要让泗水寄去相思的千点泪,怎奈它流不到湖州地。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57 .
注释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¹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¹东风:代指春天。
隋(suí)堤(dī)¹三月水溶溶。背归鸿²。去吴中。回首彭城³,清泗(sì)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⁴东。
¹隋堤:指汴河的河堤,因建于隋朝而得名。²背归鸿:词人南下湖州(今属浙江)而大雁北飞,所以说是“背归鸿”。³彭城:即徐州,汉高祖刘邦的家乡。⁴楚江:即泗水。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57 .
译文注释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¹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流离天涯,思绪无穷无已。相逢不久,便又匆匆别离。拉着佳人,只能采一枝暮春的杏花,含泪赠别。你问春天还剩多少,即便春意尚在,又能和谁一同欣赏?
¹东风:代指春天。
隋(suí)堤(dī)¹三月水溶溶。背归鸿²。去吴中。回首彭城³,清泗(sì)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⁴东。
三月的隋堤,春水缓缓。此时鸿雁北归,我却要到飞鸿过冬的湖州。回望旧地,清清浅浅的泗水在城下与淮河交汇。想要让泗水寄去相思的千点泪,怎奈它流不到湖州地。
¹隋堤:指汴河的河堤,因建于隋朝而得名。²背归鸿:词人南下湖州(今属浙江)而大雁北飞,所以说是“背归鸿”。³彭城:即徐州,汉高祖刘邦的家乡。⁴楚江:即泗水。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57 .
赏析
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为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
词的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携手佳人”,借与佳人乍逢又别的感触言离愁。“和泪折残红”,写作者面对落花,睹物伤怀,情思绵绵,辗转不忍离去,同时也是写离徐的时间,启过拍“为问”三句。末三句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尚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离徐州,与谁同春。此三句通过写离徐后的孤单,写对徐州的依恋,且笔触一波三折,婉转抑郁。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继续抒发上片未了之情。过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写词人离徐途中的真景,将浩荡的悲思注入东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背归鸿,去吴中”,亦写途中之景,而意极沉痛。春光明媚,鸿雁北归故居,而词人自己却与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湖州。苏轼是把徐州当成了他的故乡,而自叹不如归鸿。“彭城”即徐州城。“清泗与淮通”暗寓作者不忍离徐,而现实偏偏无情,不得不背鸿而去,故于途中频频回顾,直至去程已远,回顾之中,唯见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看到泗水,触景生情,自然会想到徐州(泗水流经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于沉痛之中交织着怅惘的情绪。徐州既相逢难再,因而词人欲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无奈楚江(指泗水)东流,相思难寄,令词人不禁怅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泪,情真意厚,且想象丰富,造语精警;而楚江东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感情沉痛、怅惘,读之令人肠断。
此词写别恨,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作者由分别之地彭城,想到去湖州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之“和泪”,想到别后的“寄泪”。这样,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结句“流不到,楚江东”,别泪千点因春水溶溶而愈见浩荡,犹如一声绵长的浩叹,久远地回响在读者的心头。
醉桃源(大石)
周邦彦〔宋代〕
冬衣初染远山青。双丝云雁绫。夜寒袖湿欲成冰。都缘珠泪零。情黯黯,闷腾腾。身如秋后蝇。若教随马逐郎行。不辞多少程。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晚泊杨州
杨万里〔宋代〕
杨子桥西转綵航,粉城如练是维杨。百年旧观兵戈后,近岁新开草木荒。杰阁高台云上出,野梅官柳雪中香。史君领客周遭看,走马归船欲夕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次韵昌叔咏尘
王安石〔宋代〕
尘土轻飏不自持,纷纷生物更相吹。翻成地上高烟雾,散在人间要路岐。一世竞驰甘睬目,几家清坐得轩眉。超然祇有江湖上,还见波涛恐我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
辛弃疾〔宋代〕
少年风月,少年歌舞,老去方知堪羡。叹折腰、五斗赋归来,问走了、羊肠几遍。高车驷马,金章紫绶,传语渠侬稳便。问东湖、带得几多春,且看凌云笔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