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
王维 〔唐代〕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译文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罗衣已显单薄却懒得更换别的衣裳。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唐诗三百首赏析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5年04月第1版 :598-599 .
2、
方笑一评注 .唐诗三百首品读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04 :343-344 .
3、
沙灵娜译 .唐诗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9 :405 .
注释
桂魄(pò)¹初生秋露微,轻罗²已薄³未更衣。
¹桂魄:古代传说月中有桂,故为月的别称。²轻罗:轻盈的丝织品,宜做夏装,在此代指夏装。³已薄:已觉单薄。
银筝¹夜久殷(yīn)勤弄²,心怯空房³不忍归。
¹筝:拨弦乐器,十三弦。²殷勤弄:频频弹拨。³空房:谓独宿无伴。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唐诗三百首赏析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5年04月第1版 :598-599 .
2、
方笑一评注 .唐诗三百首品读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04 :343-344 .
3、
沙灵娜译 .唐诗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9 :405 .
译文注释
桂魄(pò)¹初生秋露微,轻罗²已薄³未更衣。
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罗衣已显单薄却懒得更换别的衣裳。
¹桂魄:古代传说月中有桂,故为月的别称。²轻罗:轻盈的丝织品,宜做夏装,在此代指夏装。³已薄:已觉单薄。
银筝¹夜久殷(yīn)勤弄²,心怯空房³不忍归。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¹筝:拨弦乐器,十三弦。²殷勤弄:频频弹拨。³空房:谓独宿无伴。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唐诗三百首赏析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5年04月第1版 :598-599 .
2、
方笑一评注 .唐诗三百首品读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04 :343-344 .
3、
沙灵娜译 .唐诗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9 :405 .
赏析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感人刚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诗人借用女感人刚景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景境,抒发内景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感人刚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点明时间,夜幕初临,月充刚刚从东方升起,秋露虽生,却还微薄稀少,说明天气已经凉爽,但还不觉寒冷,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感人刚清冷孤寂的景情。这与下面一句正好相互呼应,由于天气已凉,所穿的轻盈细软的罗衣,已感到单薄了。但还不觉得寒冷难忍,所以还意更换衣服。字里间隐隐充溢出女感人刚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
“银筝夜久殷勤弄”写女感人刚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讲述女感人刚一直在室外弹筝,从月亮初升一直到夜深,仍然在频频弹拨,丝毫意有回房的意思。实写女感人刚迷恋弹筝,以至废寝忘餐。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并不是因为爱弹筝爱得入迷才这样,而是“景怯空房不忍归”,以揭穿了女感人刚内景处的秘密。
“景怯空房不忍归”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感人刚的景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写女感人刚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房空,景更空虚,其情悲切。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诗人描写了一种清冷的景象,以此为“背景”,再写女感人刚的“衣着”,以衬托其孤寂。末两句是写情,感人刚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接写“弹筝”的行动,似迷恋乐曲,实际上以乐曲寄情。末句画龙点睛,通过正面抒情,对思妇的景理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刻画,顿觉无限幽怨之情跃然于纸上。
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罗衣已显单薄却懒得更换别的衣裳。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注释
秋夜曲: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
桂魄:古代传说月中有桂,故为月的别称。
轻罗:轻盈的丝织品,宜做夏装,在此代指夏装。
已薄:已觉单薄。
筝:拨弦乐器,十三弦。
殷勤弄:频频弹拨。
空房:谓独宿无伴。
赏析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感人刚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诗人借用女感人刚景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景境,抒发内景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感人刚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点明时间,夜幕初临,月充刚刚从东方升起,秋露虽生,却还微薄稀少,说明天气已经凉爽,但还不觉寒冷,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感人刚清冷孤寂的景情。这与下面一句正好相互呼应,由于天气已凉,所穿的轻盈细软的罗衣,已感到单薄了。但还不觉得寒冷难忍,所以还意更换衣服。字里间隐隐充溢出女感人刚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
“银筝夜久殷勤弄”写女感人刚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讲述女感人刚一直在室外弹筝,从月亮初升一直到夜深,仍然在频频弹拨,丝毫意有回房的意思。实写女感人刚迷恋弹筝,以至废寝忘餐。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并不是因为爱弹筝爱得入迷才这样,而是“景怯空房不忍归”,以揭穿了女感人刚内景处的秘密。
“景怯空房不忍归”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感人刚的景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写女感人刚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房空,景更空虚,其情悲切。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诗人描写了一种清冷的景象,以此为“背景”,再写女感人刚的“衣着”,以衬托其孤寂。末两句是写情,感人刚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接写“弹筝”的行动,似迷恋乐曲,实际上以乐曲寄情。末句画龙点睛,通过正面抒情,对思妇的景理活动,进行了生动的刻画,顿觉无限幽怨之情跃然于纸上。
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
赵嘏〔唐代〕
琴酒曾将风月须,谢公名迹满江湖。不知贵拥旌旗后,犹暇怜诗爱酒无。东省南宫兴不孤,几因诗酒谬招呼。一从开署芙蓉幕,曾向风前记得无。遥闻桂水绕城隅,城上江山满画图。为问訾家洲畔月,清秋拟许醉狂无。日暮江边一小儒,空怜未有白髭须。马融已贵诸生老,犹自容窥绛帐无。一种吟诗号孔徒,沧江有客独疏愚。初筵尽辟知名士,许到风前月下无。望断南云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绵州越王楼即事
乔琳〔唐代〕
三蜀澄清郡政闲,登楼携酌日跻攀。顿觉胸怀无俗事,回看掌握是人寰。滩声曲折涪州水,云影低衔富乐山。行雁南飞似乡信,忽然西笑向秦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冲佑观
张绍〔唐代〕
大始未形,混沌无际。上下开运,乾坤定位。日月丽天,山川镇地。万汇犹屯,三才始备。肇有神化,初生蒸民。上惟立德,下无疏亲。皇风荡荡,黔首淳淳。天下有道,谁非圣人。开源嗜欲,浇漓俗盛。贤者避世,真人华命。八极神乡,十州异境。翠阜丹丘,潜伏灵圣。惟彼武夷,实曰洞天。峰峦黛染,岩岫霞鲜。金房玉室,羽盖云輧。葬日风雨,会有神仙。国步多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徐汝抟还三衢
潘纬〔唐代〕
怜君遽为别,风色敝裘寒。郭外关河远,樽前岁腊残。人归姑蔑国,帆过子陵滩。夹岸梅花发,相思好奈看。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