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华佗传
陆游 〔〕
六籍虽残圣道醇,中更秦火不成尘。华佗老黠徒惊俗,吾岂无书可活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池鹤八绝句
白居易〔〕
池上有鹤,介然不群,乌、鸢、鸡、鹅,次第嘲噪,诸禽似有所诮,鹤亦时复一鸣。予非冶长,不通其意,因戏与赠答,以意斟酌之,聊亦自取笑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江西送友人之罗浮
李白〔〕
桂水分五岭,衡山朝九疑。乡关渺安西,流浪将何之。素色愁明湖,秋渚晦寒姿。畴昔紫芳意,已过黄发期。君王纵疏散,云壑借巢夷。尔去之罗浮,我还憩峨眉。中阔道万里,霞月遥相思。如寻楚狂子,琼树有芳枝。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哀范君三章·其一
鲁迅〔〕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译文
注释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范君:即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风雨飘摇:指政治形势的险恶和动荡。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英俄帝国主义相继侵入新疆、西藏等地,国内政局很不稳定。
华颠萎寥(liáo)落,白眼看鸡虫。
华颠:头发花白。华指颜色花白。颠:头顶。萎:枯萎。寥落:稀疏,指头发秃落。白眼:表示藐视。鸡虫:这里用来比喻那些争权夺利的政客。
世味秋荼(tú)苦,人间直道穷。
荼:苦菜。这一句说世态炎凉,使人觉得有秋荼似的苦味。直道:正直的道路。穷:困苦。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jī)躬。
竟尔:竟然。畸:不正,奇异。畸躬即畸人。范爱农为人正直而到处受排挤,所以作者也称他为畸人。
参考资料:
1、 吴传玖.鲁迅诗译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33-38页
译文注释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我怀念着好友范爱农。
范君:即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风雨飘摇:指政治形势的险恶和动荡。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英俄帝国主义相继侵入新疆、西藏等地,国内政局很不稳定。
华颠萎寥(liáo)落,白眼看鸡虫。
早生的白发,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根,翻起眼白,蔑视那些争权夺利的害人虫。
华颠:头发花白。华指颜色花白。颠:头顶。萎:枯萎。寥落:稀疏,指头发秃落。白眼:表示藐视。鸡虫:这里用来比喻那些争权夺利的政客。
世味秋荼(tú)苦,人间直道穷。
世道人情如秋荼般的苦啊,正直的人处处碰壁,无地容身。
荼:苦菜。这一句说世态炎凉,使人觉得有秋荼似的苦味。直道:正直的道路。穷:困苦。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jī)躬。
为什么才离别了三个月,就失去了这样一位刚毅不屈的友人?
竟尔:竟然。畸:不正,奇异。畸躬即畸人。范爱农为人正直而到处受排挤,所以作者也称他为畸人。
参考资料:
1、 吴传玖.鲁迅诗译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33-38页
赏析
台城曲二首
杜牧〔〕
整整复斜斜,随旗簇晚沙。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谁怜容足地,却羡井中蛙。王颁兵势急,鼓下坐蛮奴。潋滟倪塘水,叉牙出骨须。干芦一炬火,回首是平芜。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惯于长夜过春时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译文
注释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qiè)妇将雏(chú)鬓(bìn)有丝。
惯:含有司空见惯之意。长夜:漫长的黑夜,比喻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岁月。挈、将,是同义词,均有提携、带领的意思。妇:指鲁迅夫人许广平。雏:指鲁迅的幼儿周海婴。当时,海婴还只有一岁零三个月,故称“雏”。鬓有丝:指两鬓斑自。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慈母:泛指当时受迫害的革命者的母亲。城头:指南京。变幻:指国民党军阀间的勾心斗角,长期混战,使政局动荡不安。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忍看:原作“眼看”,后在录入《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忍看”。朋辈:即朋友,战友:指被害的柔石等五位左翼青年作家。刀丛:比喻国民党的迫害政策。原作“刀边”,后在录入《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刀丛”。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zī)衣。
无写处:含有无地可写,无处可发表之意,形容极度悲愤。缁衣:即黑色的衣服。
参考资料:
1、 谢邦华 张纯武 俞瑞华.鲁迅旧诗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72-73页
2、 金鹰.橄榄小集:2004版,中国人事出版社:340-342页
译文注释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qiè)妇将雏(chú)鬓(bìn)有丝。
我已经习惯于在漫漫长夜里度过春天的时光,鬓发斑白了带着妻儿被迫出走。
惯:含有司空见惯之意。长夜:漫长的黑夜,比喻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岁月。挈、将,是同义词,均有提携、带领的意思。妇:指鲁迅夫人许广平。雏:指鲁迅的幼儿周海婴。当时,海婴还只有一岁零三个月,故称“雏”。鬓有丝:指两鬓斑自。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睡梦里仿佛看见慈祥的母亲正为我担忧落泪,而城头上还在变换着军阀们的各色旗号。
慈母:泛指当时受迫害的革命者的母亲。城头:指南京。变幻:指国民党军阀间的勾心斗角,长期混战,使政局动荡不安。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我怎忍得看着年轻的战友被敌人杀害,以愤怒的心情对着白色恐怖的刀丛写诗悼念。
忍看:原作“眼看”,后在录入《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忍看”。朋辈:即朋友,战友:指被害的柔石等五位左翼青年作家。刀丛:比喻国民党的迫害政策。原作“刀边”,后在录入《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刀丛”。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zī)衣。
吟诵之后俯视周围却没有写的地方(不能发表),只有那清冷如水的月光照着我这个穿黑袍的避难者。
无写处:含有无地可写,无处可发表之意,形容极度悲愤。缁衣:即黑色的衣服。
参考资料:
1、 谢邦华 张纯武 俞瑞华.鲁迅旧诗导读: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72-73页
2、 金鹰.橄榄小集:2004版,中国人事出版社:340-342页
赏析
全诗以“长夜”为背景,以“爱憎”为线索,巧妙而严谨地把“长夜”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编织在一起,展示了一幅旧中国的“长夜”画。
首联写“长夜”气氛下,作者全家的艰难处境。一个“惯”字串起两句,既概写了作者长期辗转的战斗生涯,又揭露了国民党的凶残本质,并体现了作者对敌人的极度蔑视与愤恨之情。
颔联写“长夜”气氛下,人民的深重苦难。一个“变”字,成为该联的枢纽。既概括了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所遭受的苦难生活,又揭示了造成这种苦难的根本原因。
颈联写“长夜”气氛下,作者积郁在胸的万丈怒火。一个“怒”字,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既表达了作者对死难者的深切哀思,又激发了作者面对敌人的刀丛剑树而进行殊死搏斗的战斗豪情。
尾联写“长夜”气氛下,作者的愤慨之情。一个“照”字,寓意深刻。尽管旧中国长夜漫漫,但可告慰死难的烈士,明媚的“春光”总有一天会照耀着祖国的大地。这一联有着浓烈的艺术魅力,拓展了无限遐思,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严密,意境深沉,语言凝炼,用词精当,真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