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咏绝句八首 其五
陆游 〔〕
远游索手不赍粮,薪米临时取道傍。今日晴明行亦好,经旬风雨住何妨。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荅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
李白〔〕
河伯见海若,傲然誇秋水。小物昧远图,宁知通方士。多君紫霄意,独往苍山里。地古寒云深,岩高长风起。初登翠微岭,复憩金沙泉。践苔朝霜滑,弄波夕月圆。饮彼石下流,结萝宿溪烟。鼎湖梦渌水,龙驾空茫然。早行子午关,却登山路远。拂琴听霜猿,灭烛乃星饭。人烟无明异,鸟道绝往返。攀厓倒青天,下视白日晚。既过石门隐,还唱石潭歌。涉雪搴紫芳,濯缨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访僧支提寺
陆游〔〕
高名每惯习凿齿,巨眼忽逢支道林。共夜不知红烛短,对床空叹白云深。满前钟鼓何曾忍,匝地毫光不用寻。欲识天冠真面目,鸟啼猿啸总知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点绛唇·厚地高天
王国维〔〕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译文
注释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zhāi)如舸(gě),自许回旋可。
侧身:置身。左:不当,不顺;错误。平生:手稿本、《乙稿》、陈本作“生平”。小斋:指书房。舸:船。自许:自信。回旋:转动,施展。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聊复:姑且。浮生:老庄以人生在世,虚浮无定。后世相沿称人生为浮生。须臾:片刻,短暂。乾坤:指天地。
参考资料:
1、 郑小军.人间何地著疏狂 人间词·人间词话: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70
2、 王国维.人间词话:凤凰出版社,2012:183
译文注释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zhāi)如舸(gě),自许回旋可。
置身于高天厚地之间时,我会渐渐地觉得自己平生似乎事事都不顺。不过好在我还有个小船般的书斋,在其中可以信马由缰,任我发挥。
侧身:置身。左:不当,不顺;错误。平生:手稿本、《乙稿》、陈本作“生平”。小斋:指书房。舸:船。自许:自信。回旋:转动,施展。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姑且在这浮幻的人生中,暂时获得真正的自我。天地如此之大,我独自坐在经霜后的树林中,看那些红叶纷然坠落。
聊复:姑且。浮生:老庄以人生在世,虚浮无定。后世相沿称人生为浮生。须臾:片刻,短暂。乾坤:指天地。
参考资料:
1、 郑小军.人间何地著疏狂 人间词·人间词话: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70
2、 王国维.人间词话:凤凰出版社,2012:183
赏析
上片首句谓字宙广大悠久、无穷无尽。作看如此下笔,表明“我”要以审视千古的哲人眼光来述说人生。次句谓侧身人世,苦痛便与生俱生,等于走错了路。中国古人习惯,以“右”为正、为尊,以“左”为错、为卑。用《红楼梦评论》中的话说,“世界人生之所以存在”乃是“一时之误谬”。这就为“人”侧身人世定下了悲观基调。“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人,侧身人世便是苦痛,要怎么才能活下去。“我”说:“我”所占有的空间,仅如容身的小船,因而只好允许自己忍苦求生,逆来顺受。由小“我”而推论大我:芸芸众生,挤挤嚷嚷,周折回旋,只是为了存活,那很可哀。
下片接着写道“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人类重复地繁衍后代,“我”得到了短促的生命。言外之意,“我”在苦痛折磨中,也日渐走向死亡。由此观察人世,人生如逝水,流向东海不复,岂不可哀。怎么打发这可哀的人生呢,作者以形象答复读者:“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乾坤大”一句与上片起句“厚地高天”相照应,又表明作者以宇宙之广大、悠久来与“我”并提,显得“我”之卑微与速朽。“乾坤大”为叶韵句,但应与下两句连读,不应句断。“乾坤大”充满叹息意味,叹“我”乃“须臾”之物,又领起下两句。
这首词,上片下片的前两句,皆以诗化的思辨语言陈述,后两句或三句,则描绘形象,有直观性。这样写,好处在于仅用四十一个字,便可按照叔本华的哲学观点,说明如此人生;缺点在于形象化不足,直观性不强。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毛泽东〔〕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译文
注释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zhàng)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zàn)。
霜天:这里指冬天。秋冬都有霜,故可统称“霜天”。烂漫:光彩分布貌。天兵:指红军。霄汉:高空。霄,云气;汉,天汉,即天河。云气和天河都是在高空,所以用来表示高旷至极的天际。龙冈:龙冈头墟的简称,在江西省宁都、吉水、吉安、泰和、永丰诸县之间,地属永丰县。山峦重叠,形式极险。千嶂:许多高山。
二十万军重入赣(gàn),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二十万军重入赣:敌人发动第二次“围剿”时,总兵力20万。风烟:犹风尘。天半:半空。不周山:不周山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参考资料:
1、 吴功正.毛泽东诗词鉴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第46页
2、 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长春:长春出版社,1994.6:66-67
3、 万震球.毛泽东诗词讲义: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07:第359页
译文注释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zhàng)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zàn)。
万千枫林被霜打过焕发鲜亮的红色,红军战士一腔怒火直冲云天。大雾笼罩龙冈深暗的连绵群峰,我军齐声高呼,前线杀敌并活捉了张辉瓒。
霜天:这里指冬天。秋冬都有霜,故可统称“霜天”。烂漫:光彩分布貌。天兵:指红军。霄汉:高空。霄,云气;汉,天汉,即天河。云气和天河都是在高空,所以用来表示高旷至极的天际。龙冈:龙冈头墟的简称,在江西省宁都、吉水、吉安、泰和、永丰诸县之间,地属永丰县。山峦重叠,形式极险。千嶂:许多高山。
二十万军重入赣(gàn),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二十万敌兵又来侵犯,狼烟四起遮掩了半边天。我将唤醒千百万的工农大众,同心协力齐努力,那时不周山下红旗遍插迎风招展。
二十万军重入赣:敌人发动第二次“围剿”时,总兵力20万。风烟:犹风尘。天半:半空。不周山:不周山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参考资料:
1、 吴功正.毛泽东诗词鉴赏: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第46页
2、 公木.毛泽东诗词鉴赏.长春:长春出版社,1994.6:66-67
3、 万震球.毛泽东诗词讲义: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07:第359页
赏析
本诗上半阕是诗人喜闻龙冈之战大捷的当晚一气写成的,第三句原为“唤起工农千百万”,而后在次年春,当诗人闻敌人将结集更大兵力作第二次大“围剿”时,心潮起伏,英迈难平,遂一气补写出整首诗的下半阕。完稿后,毛泽东发现上下两阕都有“唤起工农千百万”之句,便将上半阕的第三句改为“雾满龙冈千嶂暗”。
由此可见,此诗上半阕写作战的胜利,下半阕却是再发雄音以表第二次迎战之决心。
序幕一揭,国民党又以双倍兵力卷土重来,滚滚狼烟遮没了半个天空,真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面对重兵来犯,如何迎敌,诗人仍然满怀信心,运筹帷幄,最后三句一口气豪迈道出:“唤起千百万劳苦大众齐心协力奋勇向前,那时红旗就会插遍整个中国”,同时也表明作者一贯的思想:放手发动群众,人民战争、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等等。
最后一行,诗人活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在他眼里,共工是胜利者,是敢于革命的英雄,共工以头触山就比喻为红军将士最终将推翻蒋家王朝,毛主席不愧为一位有预见性的诗人,他在最艰苦的岁月已看到遥远的胜利的曙光。犹如一位美国诗人庞德所说,真正的“诗人是一个种族触角。”唯有这样的诗人才有最灵敏的触须,才有预见性,才可能比所有人提前预感到自己民族的欢乐、胜利、痛苦、悲哀、不幸及灾难。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已感觉到了这一切,胜利只是指日可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