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作小土山蓺兰及玉簪最后得香百合并种之戏作
陆游 〔〕
方兰移取遍中林,馀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李白〔〕
仙游渡颍水,访隐同元君。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卜地初晦迹,兴言且成文。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译文
注释
仙游渡颍(yǐng)水,访隐同元君。
颍水:源出河南登封西南,至安徽寿县正阳关入淮。元君:指元丹丘。
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
苍生望:百姓所望。洪崖:传说中的仙人。或说即黄帝臣子伶伦,帝尧时已三千岁,仙号洪崖。此借喻元丹丘。
卜地初晦(huì)迹,兴言且成文。
晦迹:隐居匿迹。
却顾北山断,前瞻(zhān)南岭分。
“却顾”二句:即诗序所说“北倚马岭”,“南瞻鹿台”。北山,指马岭。南岭,指鹿台山。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sōng)丘云。
汝海:指汝水流域。嵩丘:指嵩山。在今河南登封。
之子合逸趣,而我钦(qīn)清芬。
清芬:喻美德。陆机《文赋》:“诵先人之清芬。”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
益愿狎(xiá)青鸟,拂衣栖江濆(fén)。
青鸟:海鸟。或说为鸥乌。典与鸥鹭忘机近似。拂衣,振衣。表示隐居。江渍,江滨。
参考资料:
1、 (唐)李白著;林东海编著 .《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卷》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19页
2、 (唐)李白著;林东海编著.《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卷》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3 :20页
译文注释
仙游渡颍(yǐng)水,访隐同元君。
到处游访仙人,今天渡过颍阳河,来拜访隐士元丹丘。
颍水:源出河南登封西南,至安徽寿县正阳关入淮。元君:指元丹丘。
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
老元啊,你怎么丢弃天下苍生的愿望,不去当官,却喜欢与洪崖仙人在一起?
苍生望:百姓所望。洪崖:传说中的仙人。或说即黄帝臣子伶伦,帝尧时已三千岁,仙号洪崖。此借喻元丹丘。
卜地初晦(huì)迹,兴言且成文。
当初选择此地建山居的目的就为了幽静隐蔽,每次的议论都足称美文。
晦迹:隐居匿迹。
却顾北山断,前瞻(zhān)南岭分。
此地好风景,北面是马山的断崖峭壁,南面是鹿台山。
“却顾”二句:即诗序所说“北倚马岭”,“南瞻鹿台”。北山,指马岭。南岭,指鹿台山。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sōng)丘云。
溪水连通汝河,共享一轮明月,山峰与嵩山相接,同分漫天白云。
汝海:指汝水流域。嵩丘:指嵩山。在今河南登封。
之子合逸趣,而我钦(qīn)清芬。
你这个人真有闲情逸致,我可是把你佩服得不行。
清芬:喻美德。陆机《文赋》:“诵先人之清芬。”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
你在山泉松风里就可发迹,笑看朝暮云飞雨落。
益愿狎(xiá)青鸟,拂衣栖江濆(fén)。
而我却更喜欢四处游玩,与青鸟为伴,栖息江湄。
青鸟:海鸟。或说为鸥乌。典与鸥鹭忘机近似。拂衣,振衣。表示隐居。江渍,江滨。
参考资料:
1、 (唐)李白著;林东海编著 .《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卷》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19页
2、 (唐)李白著;林东海编著.《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卷》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3 :20页
赏析
百字令
麦孟华〔〕
漂萍才定,又匆匆唱到,阳关四叠。无限天涯摇落感,分付晓风残月。羌笛愁吹,兰舟催发,驿柳应难折。伤春憔悴,春来偏更伤别。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述祖德诗二首 其二
谢灵运〔〕
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崩腾永嘉末,逼迫太元始。河外无反正,江介有䠞圯。万邦咸震慑,横流赖君子。拯溺由道情,龛暴资神理。秦赵欣来苏,燕魏迟文轨。贤相谢世运,远图因事止。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随山疏浚潭,傍岩艺枌梓。遗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奉和竟陵王同沈右率过刘先生墓诗
谢朓〔〕
嘉树因枝条,琢玉良可宝。若人陵曲台,垂帷茂渊道。善诱宗学原,鸣钟霁幽抱。仁焉徂宛洛,清徽夜何早。岁晚结松阴,平原乱秋草。不有至言扬,终滞西山老。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