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凉书怀四首 其四
陆游 〔〕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赠裴迪
王维〔〕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醉倒
杜牧〔〕
日晴空乐下仙云,俱在凉亭送使君。莫辞一盏即相请,还是三年更不闻。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农桑四首 其四
陆游〔〕
蚕如黑蚁稻青针,夫妇耕桑各苦心。但得老亲供养足,不羞布袂与蒿簪。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
王维〔〕
(册4 卷125 页1262a)太阳升兮照万方。开阊阖兮临玉堂。俨冕旒兮垂衣裳。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德合天兮礼神遍。灵芝生兮庆云见。唐尧後兮稷契臣。匝宇宙兮华胥人。尽九服兮皆四邻。乾降瑞兮坤降(一作献)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庚子送灶即事
鲁迅〔〕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译文
注释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bàn)香。
送灶:民俗,民间每年腊月二十三日要送灶神。即事:见事即兴而作。只鸡:一只鸡。以及后面的胶糖、瓣香、黄羊等均为送灶供品。饧,糖。典衣:1896年10月鲁迅父亲周伯宜长期患病后逝世,家中由小康转入困顿,要靠“典衣”(典当衣物)来接续生活。瓣香:焚香插入炉中,散似瓜瓣。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长物:多余的值钱物品。黄羊:黄色,无角,似獐鹿,西北青藏等地出产。一说祭黄羊可致富。
参考资料:
1、 吴海发.鲁迅诗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8页
2、 刘扬烈 刘建芬.鲁迅诗歌简论:重庆出版社,1983年:199页
译文注释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bàn)香。
供品仅有一只鸡,仅有胶牙糖,仅有一瓣香,只因家中困顿,典当衣物度日。
送灶:民俗,民间每年腊月二十三日要送灶神。即事:见事即兴而作。只鸡:一只鸡。以及后面的胶糖、瓣香、黄羊等均为送灶供品。饧,糖。典衣:1896年10月鲁迅父亲周伯宜长期患病后逝世,家中由小康转入困顿,要靠“典衣”(典当衣物)来接续生活。瓣香:焚香插入炉中,散似瓜瓣。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家穷,没有值钱物品可当,祭供物品不丰,不是故意缺少黄羊作祭。
长物:多余的值钱物品。黄羊:黄色,无角,似獐鹿,西北青藏等地出产。一说祭黄羊可致富。
参考资料:
1、 吴海发.鲁迅诗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8页
2、 刘扬烈 刘建芬.鲁迅诗歌简论:重庆出版社,1983年:199页
赏析
前两句诗一方面揭穿了军阀们靠“请吃饭”玩弄阴谋诡计;一方面提出用胶牙糖粘嘴的事来,也是对灶神的无情嘲弄。这里,首句列出两件祭物,次句却有着深刻的寓意。“典衣供瓣香”,联系上句,瓣香、胶牙糖以及“只鸡”,原来俱是“典衣”的结果。它即反映出当时人民的贫困窘境;也揭示出封建迷信(敬神)与贫穷之间的尖锐矛盾。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这两句诗,以极其形象的事物生动地反映出当时农村破产,劳动人民家无隔宿之粮的惨淡情景。祭神,对被“神权”统治尚未觉醒的农民来说。是看成一件祸福攸关大事的;但是,典尽衣物,顶多也只能杀一只鸡,备一点胶牙糖,一些香烛,哪里还能买得起更贵重的黄羊。“岂独”二字,含意深沉,一方面表示在“家中无长物”的情况下,办不起黄羊来祭灶;另一方面也表示出不想靠祭灶来改变现状、也不可能改变现状的意思。
这首诗虽简短,但却透视出当时中国农村破产、农民家徒四壁的一面生活侧影。通过庚子送灶这件看似极平常的事物,深刻地表现出封建迷信对劳动人民的危害,和作者对这一事物的鲜明态度。
全诗四句语言浅显通俗,一二句只鸡、胶牙糖、瓣香看似平列,因皆出之以“典衣”,不仅使这十个字结联成体,具备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具有振起全诗的作用。三句是一直白,对上句是进一步的渲染和深化。第四句是整首的主脑,篇终见意,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看,这句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耐人寻索,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