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多少恨
李煜〔五代〕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译文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有多少遗恨呀,都在昨夜的梦魂中。梦中好像我还是故国君主,常在上苑游乐,车子接连不断像流水一样驰过,马匹络绎不绝像一条龙一样走动。花好月圆春风醉人。
参考资料:
1、
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98-101
注释
多少恨,昨夜梦魂
¹中。还
(huán)似
²旧时游上苑
³,车如流水马如龙
⁴。花月正春风
⁵。
¹梦魂:古人认为在睡梦中人的灵魂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²还似:一作“还是”。³上苑:封建时代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⁴车如流水马如龙:意思是车子接连不断像流水一样驰过,马匹络绎不绝像一条龙一样走动。形容车马络绎不绝,十分繁华热闹。⁵花月正春风:意思是形容春天鲜花怒放,春夜月光明朗,春风微拂的情景,描绘春光的明媚花月: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参考资料:
1、
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98-101
译文注释
多少恨,昨夜梦魂
¹中。还
(huán)似
²旧时游上苑
³,车如流水马如龙
⁴。花月正春风
⁵。
有多少遗恨呀,都在昨夜的梦魂中。梦中好像我还是故国君主,常在上苑游乐,车子接连不断像流水一样驰过,马匹络绎不绝像一条龙一样走动。花好月圆春风醉人。
¹梦魂:古人认为在睡梦中人的灵魂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²还似:一作“还是”。³上苑:封建时代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⁴车如流水马如龙:意思是车子接连不断像流水一样驰过,马匹络绎不绝像一条龙一样走动。形容车马络绎不绝,十分繁华热闹。⁵花月正春风:意思是形容春天鲜花怒放,春夜月光明朗,春风微拂的情景,描绘春光的明媚花月: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参考资料:
1、
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98-101
赏析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繁华的追恋,抒发亡国之痛。全词语白意真,直叙深情,一气呵成,是一首情辞俱佳的小词。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开头两句是说,我有多少的恨,昨夜梦中的景象。
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梦中的情事固然是他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梦来了。两句似直且显,其中却萦纡沉郁,有回肠荡气之致。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三句是说,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 ,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正是景色优美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后三句均写梦境。“还似”二字领起,直贯到底。往日繁华生活内容纷繁,而记忆中最清晰、印象最深刻的是“游上苑”。“上苑”,皇帝的园林。在无数次的上苑之游中,印象最深的热闹繁华景象则是“车如流水马如龙”。后一句语本《后汉书·马皇后纪》:“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用在这里,极为贴切。它出色的渲染了上苑车马的喧阗和游人的兴会。紧接着,再加上一句充满赞叹情味的结尾“花月正春风”的季节。上苑游乐当然不一定都在“花月正春风”的季节,但春天游人最盛,当是事实。这五个字,点明了游赏的时间和观赏的对象,渲染出热闹繁华的气氛;还具有某种象征的意味——象征着在他生活中最美好、最无忧无虑、春风得意的时刻。“花月”与“春风”之间用一“正”字勾连,景之秾丽,情之浓烈,一齐呈现。这一句将梦游之乐推向最高潮。
从表面看(特别是单看后三句),似乎这首词所写的就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倒是另外一面——今日处境的无限凄凉。但作者却只在开头用了“多少恨”三字虚点,通篇不对当前的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托。正因为“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景象在他的生活中已经不可再现,所以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是浓重;对旧日的繁华眷恋越深,今日处境的凄凉越不难想见。由于词人是在梦醒后回想繁华旧梦,所以梦境中的“花月正春风”的淋漓兴会反而更触动了他囚徒般岁月的悲慨。这是一种“正面不写写反面”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
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
佚名〔五代〕
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绮罗光,青青云粉状。
译文
注释
霏(fēi)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灼(zhuó)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
霏霏:形容雨丝细密。灼灼:鲜明貌。依依:轻柔貌。
盈(yíng)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jiǎo)皎绮罗光,青青云粉状。
盈盈:仪态美好貌。皎皎:明亮貌。
译文注释
霏(fēi)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灼(zhuó)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
濛濛细雨中,戏游池塘的鸳鸯,成双捉对,相偎相依,好像在缠绵私语,互诉心曲。池塘边开满了缤纷灿烂的野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一缕缕金黄的柳丝,在春雨中随风摇曳,轻轻拂动。
霏霏:形容雨丝细密。灼灼:鲜明貌。依依:轻柔貌。
盈(yíng)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jiǎo)皎绮罗光,青青云粉状。
一群天真烂漫、体态婀娜、步履轻盈的少女,从坐落江岸的村舍里走来,她们三三两两,在春雨初霁的溪边,欢快地舞着,唱着。那艳丽缤纷的罗衣,随着舞姿的变幻,闪耀出绚烂的光彩;那脂粉薄敷的面颊,在霞光的映衬下,焕发出如云般的娇艳红润。
盈盈:仪态美好貌。皎皎:明亮貌。
赏析
上片描写雨中池塘景色,中心在“双双只只鸳鸯语”。起句的霏霏细雨及歇拍的“灼灼野花”、“依依金柳”,全在于烘托那戏游池塘的“双双只只鸳鸯”,而上片景物的描写,目的是映衬下片“盈盈江上女”的美丽。她们体态婀娜,舞姿轻盈;罗衣飘逸,光彩闪耀;面施薄粉,艳若云霞。在这里,大自然的美与少女们的美和谐地融为一体,而且相互映发——明媚的春景,把少女们烘托得格外妖娆;少女们的娇姿艳态,又为春天增添了无限光彩。上片的绘景,为下片的写人烘托气氛,景愈艳则人愈丽。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每句都用叠字开头,不仅摹景写人细致生动,而且声调抑扬谐婉,极富音乐性。这一借鉴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开了五代两宋之后文人词运用叠字的先河。在宋人词里,句句用叠字与此首相近者,有葛立方的《卜算子》:“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周密《草窗词评》赞此首《卜算子》“用十八叠字,妙手无痕,堪与李清照《声声慢》并绝千古”。其实,“堪与李清照《声声慢》并绝千古”的岂只葛氏之《卜算子》,这首《菩萨蛮》每句句头用叠字,且用得如此贴切自然,亦堪称千古并绝。
赠索处士
谭用之〔五代〕
不将桂子种诸天,长得寻君水石边。玄豹夜寒和雾隐,骊龙春暖抱珠眠。山中宰相陶弘景,洞里真人葛稚川。一度相思一惆怅,水寒烟澹落花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