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临为官
刘昫 〔五代〕
唐临为万泉丞。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唐临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
译文
注释
唐临为万泉丞(chéng)。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gēng)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jià)穑(sè)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yì),不许。唐临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
会:适逢(正赶上)白:报告。逸:逃跑。悉:都。丞:县令的属官。稼穑:田间劳作,这里指种庄稼。毕:结束/全,都。系:关押。为:担任。皆:都。耕:耕作。活:使……活下来。由是:从此以后。许:允许,答应。万泉:古县名。明公:对县令的尊称。当:通“挡”,抵挡。何以:凭借什么(以,凭借)。之:代词,代囚犯。所:监狱。毕:全部,都。出:让...离开。雨:下雨。
译文注释
唐临为万泉丞(chéng)。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gēng)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jià)穑(sè)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yì),不许。唐临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
唐临是万泉县令的下属官员。县监狱里关押着十几个囚犯,都是因为没缴租税而被关押的。当时恰好赶上了晚春时节,雨水及时,正是耕种的好时候。唐临禀报县令:“囚犯也有妻子和儿女,不劳作怎么让他们生活,请把他们放出来。”县令害怕他们被放出后逃跑,不准许。唐临说:“大人如果有所怀疑,我一个人承担全部罪名。”县令就请假回乡。唐临于是将囚犯全都召集起来让他们回家耕种,并且和他们约定:春种结束,都要回到监狱里去。囚犯们感激唐临的恩情,到春种结束时全部集中在县的监狱里了。唐临由于这件事出名了。
会:适逢(正赶上)白:报告。逸:逃跑。悉:都。丞:县令的属官。稼穑:田间劳作,这里指种庄稼。毕:结束/全,都。系:关押。为:担任。皆:都。耕:耕作。活:使……活下来。由是:从此以后。许:允许,答应。万泉:古县名。明公:对县令的尊称。当:通“挡”,抵挡。何以:凭借什么(以,凭借)。之:代词,代囚犯。所:监狱。毕:全部,都。出:让...离开。雨:下雨。
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唐临是万泉县令的下属官员。县监狱里关押着十几个囚犯,都是因为没缴租税而被关押的。当时恰好赶上了晚春时节,雨水及时,正是耕种的好时候。唐临禀报县令:“囚犯也有妻子和儿女,不劳作怎么让他们生活,请把他们放出来。”县令害怕他们被放出后逃跑,不准许。唐临说:“大人如果有所怀疑,我一个人承担全部罪名。”县令就请假回乡。唐临于是将囚犯全都召集起来让他们回家耕种,并且和他们约定:春种结束,都要回到监狱里去。囚犯们感激唐临的恩情,到春种结束时全部集中在县的监狱里了。唐临由于这件事出名了。
注释
会:适逢(正赶上)
白:报告
逸:逃跑
悉:都
丞:县令的属官
稼穑:田间劳作,这里指种庄稼
毕:结束/全,都
系:关押
为:担任
皆:都
耕:耕作
活:使……活下来
由是:从此以后
许:允许,答应
万泉:古县名
明公:对县令的尊称
当:通“挡”,抵挡
何以:凭借什么(以,凭借)
之:代词,代囚犯
所:监狱
毕:全部,都
出:让...离开
雨:下雨
女冠子·淡花瘦玉
孙光宪〔五代〕
淡花瘦玉,依约神仙妆柬,佩琼文。瑞露通宵贮,幽香尽日焚。碧纱笼绦节,黄藕冠浓云。勿以吹箫伴,不同群。
译文
注释
淡花瘦玉,依约神仙妆柬(jiǎn),佩琼文。瑞露通宵贮(zhù),幽香尽日焚(fén)。
碧纱笼绦(tāo)节,黄藕冠浓云。勿以吹箫伴,不同群。
译文注释
淡花瘦玉,依约神仙妆柬(jiǎn),佩琼文。瑞露通宵贮(zhù),幽香尽日焚(fén)。
依约:好像、仿佛。佩琼文:佩带着有文采的玉石。
碧纱笼绦(tāo)节,黄藕冠浓云。勿以吹箫伴,不同群。
绦节:作法术时所用的一种道具。黄藕句:黄藕色的帽子戴在头发上。黄藕:道士帽子之色。浓云:喻头发。吹箫伴:指箫史、弄玉。
赏析
清平乐·春光欲暮
毛熙震〔五代〕
春光欲暮,寂寞闲庭户。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含愁独倚闺帏,玉炉烟断香微。正是销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
译文
注释
春光欲暮,寂寞闲庭户。粉蝶双双穿槛(jiàn)舞,帘卷晚天疏雨。
欲暮:即将逝去。闲庭:寂静的庭院。槛:栏杆,这里指亭栏。
含愁独倚闺(guī)帏(wéi),玉炉烟断香微。正是销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
闺帏:此指闺房。玉炉:熏炉的美称。销魂:形容极其哀愁。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78
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677-678
3、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218
译文注释
春光欲暮,寂寞闲庭户。粉蝶双双穿槛(jiàn)舞,帘卷晚天疏雨。
春天即将过去,空荡荡的庭院仍是一片静寂。双双飞舞的彩蝶,在亭栏间穿来穿去,傍晚的时候,帘外又在滴着稀稀落落的雨。
欲暮:即将逝去。闲庭:寂静的庭院。槛:栏杆,这里指亭栏。
含愁独倚闺(guī)帏(wéi),玉炉烟断香微。正是销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
她含着深深的愁情,独自倚在绣帏里,玉炉中只剩下一点残香,袅袅的轻烟时断时续。这正是最让人愁苦不堪的时节,东风又吹得满树春花纷纷飞去。
闺帏:此指闺房。玉炉:熏炉的美称。销魂:形容极其哀愁。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78
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677-678
3、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218
赏析
暮春时节,庭户寂寞,粉蝶穿槛,疏雨黄昏。东风送暖,落红成阵。此情此景,令人魂销。闺中人独自含愁,已无心肠料理玉炉香烟。这首词通过春景的描写,含蓄地透露了人物内心的离别相思之情。诗人以风华之笔,运幽丽之思。全词写得清新柔美,婉转多姿。
当春光消逝落红无数的时候,人们不免产生一种怅惘的心绪。莺歌燕舞、姹紫嫣红的春光给人带来生活的欢乐和美的享受,也悄悄带走人的青春年华。这首词在暮春时节风雨花飞的背景下,抒写闺中春愁,它所蕴含的春思清韵,别有一番耐人寻味的意蕴。上阕写晚天疏雨、粉蝶双飞。一般地说,春天的蜂儿蝶儿,多在日间和风日丽的花树丛中穿飞。而作者笔下的双双粉蝶,偏于晚天疏雨中穿槛而飞,其点缀寂寞庭户,反衬闺中人孤独境况的用心,不言而谕,粉蝶双飞本是无意,但在有情人的心中,顿起波澜,牵动春思:她对青春幸福的向往,对爱人的期待,通过这对比鲜明的画面暗示给读者。下阕写闺中人在期待中的失望。晚天疏雨中,天气微寒,她独倚帷帐双眸含愁,任“玉炉烟断香微”。只是当帘外闲庭中东风摇荡花树,满树花飞如雨的景象才将她从痴迷中唤醒,春光匆匆归去,不禁使她销魂荡魄。
毛熙震是花间派词人,但这首词的写景状物多用白描,清丽疏淡,情味蕴藉,与“花间”秾丽香艳、镂金错彩的风格迥异。作者写的闺中人,不描摹其体态衣妆,不明言其多愁善感,除了“含愁”一句正面点明其期待与失望,再以“玉炉”一句烘托其期待已久,相思之苦,其余各句,均于景物描写中带出她的形影与神态,这正是词论家所称道的融情入景的功力。词中所摄取的双飞的粉蝶、晚天疏雨、东风花树等景物,是最富于表现暮春清韵和闺中人春愁的典型景物,将它们和谐地组合起来,使全词有了直观的画面,具有诱人的美感,情景交融,了无痕迹。前人论词的章法,讲究“短章蕴藉”,言尽意不尽。此词就是一首情景相生、含蓄蕴藉的佳作。它那情在言外的意蕴,比起痛快淋漓的表白,更具有耐人寻味的魅力。尤其篇末“东风满院花飞”一句,形象凄艳,含蕴无穷。
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
佚名〔五代〕
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译文
注释
叵(pǒ)耐灵鹊多谩(mán)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叵耐:不可忍耐。谩:一作“漫”。 金笼:坚固而又精美的鸟笼。休共语:不要和他说话。
比拟(nǐ)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比拟:打算,准备。征夫:出远门的人。这里是指关锁灵鹊的人的丈夫。腾身:跃身而起。
译文注释
叵(pǒ)耐灵鹊多谩(mán)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不可忍耐那喜鹊来叽叽喳喳的叫,都说你是最灵的,总是报告喜讯,可是你给我送来了什么啊?他一点消息都没有!再这样调戏我的感情,看我不把你捉了来,把你锁在笼子里,你还能说什么!”
叵耐:不可忍耐。谩:一作“漫”。 金笼:坚固而又精美的鸟笼。休共语:不要和他说话。
比拟(nǐ)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本来是好心来早早给她报个喜讯的,想给她的寂寞一点安慰。可是她却把好心当作了驴肝肺!竟然把俺捉了锁进笼子。唉!她的心情俺还是理解的,不跟她计较了,但愿她的那个人早日归来,哈哈,那个时候就知道俺是好心了,就会欢天喜地的把俺放出来的。”
比拟:打算,准备。征夫:出远门的人。这里是指关锁灵鹊的人的丈夫。腾身:跃身而起。
赏析
此词舍弃了通常赋比兴手法的运用,避开了作者感情的直接抒发,却巧妙地实写了少妇和灵鹊的两段心曲。词上片是少妇语,下片是灵鹊语。全词纯用口语,模拟心理,得无理而有理之妙,体现了刚健清新、妙趣横生的艺术特色。
有人说,这上下片之间是少妇和灵鹊的问答或对话,这说法恐怕不确。实际上倒更像二者的心理独白或旁白,这不仅从语气和清理上看,它们之间不必也不像对话;而且,早期的词是入乐的,它通过演唱者的歌声诉诸人们的听觉,以口头艺术特有的声调语气,使用独白或旁白,是易于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态势,以至于表达主题思想的。上片在于表明少妇的“锁”,下片在于表明灵鹊的要求“放”,这一“锁”一“放”之间,已具备了矛盾的发展、情节的推移、感情的流露、心理的呈现、形象的塑造,这也就完成了艺术创作的使命,使它升华为一件艺术品了。
灵鹊报喜是中国固有的民间风俗。不过,将灵鹊的噪叫当作行人归来的预报,毕竟只是一种相沿而成的习俗、观念,它本身并不见得合理,因而也就往往难以应验。而作者采用这一习俗入词,正是觑着它的“跛脚处”而有意生发,其目的还在于表现少妇思夫不得而对灵鹊的迁怒。于是,不合理的习俗倒构成了合理的故事情节,而且也由此增强了词作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这有如点铁成金的魔棒,有此一着,顿使全词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给了两段普通的心曲以光彩、活力、生命,使词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