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云腰 自咏
王哲 〔金朝〕
终南山顶重阳子,真自在。最逍遥。清风明工为伴,响灵呶,空外愈,韵偏饶。
蓬莱稳路频频往,只能访,古王乔。丹霞翠雾常攒簇,弄轻飙。
系云腰。上青霄。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海上
李商隐〔金朝〕
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 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译文
注释
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
直遣(qiǎn)麻姑与搔(sāo)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麻姑:神话中的仙女。东汉时应王方平之招,降临到蔡经之家,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她三次见过东海变成桑田。麻姑手如鸟爪,凡人背痒时默念,以此爪搔背最佳。可能:岂能。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274页
译文注释
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
站在石桥上东望,碧海茫茫与天相连;徐福一去不返未曾寻到不老仙丹。
石桥:秦始皇曾命筑石桥,以便过海看日出之处。徐福:即徐市。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游琅邪,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始皇乃遣市等,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神药,数岁不得,未果而终。
直遣(qiǎn)麻姑与搔(sāo)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即使能得到仙人麻姑为之搔背痒,又岂能留住性命等到沧海复归桑田之日?
麻姑:神话中的仙女。东汉时应王方平之招,降临到蔡经之家,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她三次见过东海变成桑田。麻姑手如鸟爪,凡人背痒时默念,以此爪搔背最佳。可能:岂能。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274页
赏析
诗题为“海上”,诗人即从秦始皇遣使入海求仙下笔。
“石桥东望海连天”描绘的是在石桥东望看到的是大海苍茫,海天一线的景色。开头二字便点出“石桥”。诗的首句并非单纯写景,而是景中有人——秦始皇。秦始皇站在石桥上东望大海,希望徐福能早日找到长生不老药返回。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再不见其它。
“徐福空来不得仙”紧承上句,直写求仙的虚妄无稽。秦始皇劳民伤财到头一场空,徐福也未能寻到神山仙人,从此一去不复返。这一句看似平铺直述,实则讽刺意味加深。诗人说徐福不得仙而不直说始皇不得仙,就比较含蓄有味。妙的是不说“徐福空去”,而说“徐福空来”。徐福本来就是一个靠制造神仙妄说混日子的方士,他是为迎合始皇迷信长生才编造出海上有仙山的神话的。秦始皇竟然信以为真。所以说“空来”,就已包含了“空去”。对于徐福来说,入海求仙本来就是一个骗局,而始皇自始至终充当了一个受骗上当的角色。“空来”二字,把求仙的虚妄、始皇的愚昧可笑都暗示出来了。
“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推进一层,以“直遣”对“可能”,将讥讽之意寓于其中,认为即使遇到仙人,也无法实现长生之想。“麻姑与搔背”,用蔡经遇麻姑的传说故事讽刺其徒劳而返。“可能留命待桑田”用反问口吻,更尖刻地讽刺求仙的虚妄,寓慨深长。
这首诗的构思和写法颇具特色。全文由两个典故组成。前一个是真实的历史故事,后一个是神话传说,二者本来并不关联。诗人却巧妙地将它们结合起来,先以实事证明求仙之虚妄;再以神话讽刺求仙的无益。前一个典故揭示神仙不可求,后一个典故翻进一层,说明即使遇见仙人也不能免于一死。层层递进,使这两个典故上下紧密勾连,讽刺的意蕴表达得很尖锐也很着实。
长安感怀
李频〔金朝〕
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空将灞陵酒,酌送向东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梅花引 赠老李先生
马钰〔金朝〕
怎分晓。迷虚矫。爱恋家缘何日了。著尘嚣。著尘嚣。铁做人从,遭他火院销。猛悟无常非事小。跳出凡笼搜密妙。乐逍遥。乐逍遥。坎虎离龙,降来入玉瓢。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晓起
李商隐〔金朝〕
拟杯当晓起,呵镜可微寒。隔箔山樱熟,褰帷桂烛残。书长为报晚,梦好更寻难。影响输双蝶,偏过旧畹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黄石庙
赵滋〔金朝〕
狂豪击车代无人,神石一砭志乃信。吹嘘风云遮楚秦,炎精炽然四百春。一编尚吝续后尘,江山有待终此身。望望久愁横目民,朝阳凄凄霜未休。江燕竟来江北游,山回鼎移海横流。天风何时清九州,草泥自古跧王侯。神弃不恤谁当羞,割牲酾酒空千秋。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