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摅 〔魏晋〕
人亦有云,上明下直。匪唯具臣,谔谔在侧。谠言既奏,朝有正色。
翰飞冲天,必假羽翼。咨余承乏,与属备职。曾无补益,徒竭心力。
龙旗反旆,鸾驾回轼。愿寻尘轨,以除其逼。
曹摅
► 17篇诗文 ► 0条名句
萧瑟仲秋月,飂戾风云高。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淡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
秋日诗
孙绰〔魏晋〕
萧瑟仲秋月,飂(liáo)戾(lì)风云高。仲秋月:农历八月,是典型的秋日。飂戾:风声。
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长谣:放声高歌。
疏林积凉风,虚岫(xiù)结凝霄。岫:山峰。
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
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
垂纶(lún)在林野,交情远市朝。垂纶:垂钓。
淡然古怀心,濠(háo)上岂伊遥。濠上: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后多用“濠上”等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之地。把崇尚老庄就说成是濠上之风。
萧瑟仲秋月,飂(liáo)戾(lì)风云高。仲秋时节霜露渐起,万物凋零,云淡天高,秋风阵阵。仲秋月:农历八月,是典型的秋日。飂戾:风声。
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住在山中的人最先能感觉到这些变化,远行游子要放生高歌才能舒缓心中思家的愁绪。长谣:放声高歌。
疏林积凉风,虚岫(xiù)结凝霄。稀疏的树林中不断地刮起冷风,空荡荡的山峦上聚集着浓云。岫:山峰。
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浓重的露水洒落在庭院中的树上,繁密的叶子就从茂盛的枝条上落下。
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抚摸林中野菌只感生命短暂,攀摘苍松枝叶只羡无惧严寒。
垂纶(lún)在林野,交情远市朝。在这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远远地来到林边野外垂钓,与朝廷、市场这些争名争利的场所断绝联系。垂纶:垂钓。
淡然古怀心,濠(háo)上岂伊遥。只要保持着远古人的心胸,淡然无欲,那我们离无为自适的境界也就不远了。濠上: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后多用“濠上”等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之地。把崇尚老庄就说成是濠上之风。
全诗清晰地显现出三个层次。
首四句总写秋日的节侯特点及其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前二句首先写出秋天的一派肃杀之气。“仲秋月”就是农历八月,是典型的秋日,此时天气转凉,霜露渐起,百物凋零,所以冠以“萧瑟”二字。“飂戾风云高”是说此时节云淡天高,秋风阵阵。“飂戾”就是风声。如此萧瑟的节候自然会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感应:“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住在山中的人会首先感到这时序的变化;远行在外的人很容易产生凄凉之感、思家之念,以至于要放声唱歌来舒散心中的愁闷。这一层写出了对秋日的总体印象,为后面的具体描写秋景张本。
接下六句为第二层意思,写自身所感到的节候变化。“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是说稀疏的树林中不断地刮起冷风,空荡荡的山峦上聚集着浓云,这是山林中的变化。“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是说浓重的露水洒落在庭院中的树上,繁密的叶子就从茂盛的枝条上落下,这是庭院中的变化。这种无情的肃杀之气虽说无可抗拒,但在受其摧残的时间和程度上,各种景物是不相同的,那是它们各自的品质和抗御能力不一样,所以紧接着补了两句:“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菌是一种寿命极短的植物,《庄子》上曾说过“朝菌不知晦朔”,所以作者抚之而生悲。苍松不怕寒冷,秋气无损于它,所以作者不禁要攀其枝叶,投以羡慕的眼光。这一层写的虽是眼前常见景物,刻画却是精细而鲜明的,而且诗人还为之动了悲、羡之情,足见他并没有用哲人的冰冷目光去静观这种“时变”,而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去体察的,也就是说诗人是以热呼呼的心肠描绘出这秋日的凄清画面的,所以其间充溢着浓郁的诗意。
松柏是高洁品质的象征,上句诗人既有羡于松,虽是写景,但个人志趣已经流露,后四句遂顺调转入抒写自己的情志。“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是说:在这秋天的日子里,大自然尽管如此萧瑟,我还是愿意投身于它的怀抱,远远地来到林边野外钓鱼,与朝廷、市场这些争名争利的场所断绝联系。为什么要如此呢?因为“淡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意思是说:只要把纷繁的世界看得淡漠,无求于人,无苛于己,保持着远古人的心胸,那我们离无为自适的境界也就不远了。“濠上”一典出于《庄子》的《秋水》篇,其中写庄子与惠施在濠上(在今安徽凤阳)闲游,看到鲦鱼从容出游,因而引起了鱼究竟知不知道快乐的一番辩论,后世就把濠上指代逍遥闲游的地方,把崇尚老庄就说成是濠上之风。此二句是谈玄论虚之词,也是全篇的旨归。道家认为一切礼乐道德等社会规范,以及人们有组织的行动与交往都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扼杀,所以他们要摆脱一切制度与文明的束缚,把任情适性、归真返朴当作终身追求的目标。这里颂扬的也就是这种精神。
孙绰此诗虽也涉及玄理,却并不淡然寡味。首先,作者是在对秋日景象的描绘和由此而产生的悲、羡之情上引出对濠上之风的颂扬的,这是诗歌艺术上常用的讽咏比兴法,因此自然也具有艺术感染力。其次,此诗所涉及的玄理,并非阐释道家的具体教义,仅仅是表明一种归依道风的感情,而表现感情乃是诗歌的天职,诗情诗味即由此出,这也是此诗不乏诗味的原因。
当然,此诗虽也较多地写了山水风景,林野秋色,但因为它既未以游览作为描写景物的过程和手段,也没有把自然景物作为美感观照的主位对象,所以它仍属于玄言诗,还不是一首山水诗。但是,孙绰本人是爱好山水的,描摹山水的本领也是高超的(例如其《天台山赋》就写得掷地有声),而且他“借山水以化其郁结”(《三月三日兰亭诗序》),所以他诗中的自然景物(包括山水),也就应当另眼相看了。此诗借秋日景物来表明其向往濠上之风,也就是为了化解其胸中郁结,这与“老庄告退”后兴起的山水诗有着共同之处。更明确地说,被称为空洞虚泛的玄学,却也有其注重自然之道、注重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一面。作为玄学的诗歌形式的玄言诗,因而也有其注重从自然——山水之中体悟玄理,亦即企图让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取得和谐的倾向。正是这个倾向的不断发展延伸,才终于有了以山水为重头、而玄理退居为“尾巴”的山水诗。孙绰此诗中,阐明玄理虽然还是诗的主要目的,但谈玄在篇幅上已是“尾巴”了。因此,如果说此诗包含着山水诗的某些因素或萌芽,应该是符合实际的。
大孝备矣。休德昭清。高张四县。乐充宫庭。芬树羽林。
云景杳冥。金支秀华。庶旄翠旌。七始华始。肃倡和声。
神来晏娭。庶几是听。粥粥音送。细齐人情。忽乘青玄。
熙事备成。清思眑眑。经纬冥冥。我定历数。
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教申申。乃立祖庙。敬明尊亲。
大矣孝熙。四极爰轃。王侯秉德。其邻翼翼。显明昭式。
清明鬯矣。皇帝孝德。竟全大功。抚安四极。海内有奸。
纷乱东北。诏抚成饰。武臣承德。行乐交逆。箫丂群慝。
肃为济哉。盖定燕国。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
大山崔。百卉殖。民何贵。贵有德。安其所。乐终产。
乐终产。世继绪。飞龙秋。游上天。高贤愉。乐民人。
丰草葽。女罗施。善何如。谁能回。大莫大。成教德。长莫长。
被无极。雷震震。电耀耀。明德乡。治本约。治本约。
泽弘大。加被宠。咸相保。德施大。世曼寿。都荔遂芳。
窅寙桂华。孝奏天仪。若日月光。乘玄四龙。回驰北行。
羽旄殷盛。芬哉芒芒。孝道随世。我署文章。冯冯翼翼。
承天之则。吾易久远。烛明四极。慈惠所爱。美若休德。
杳杳冥审。克绰永福。硙硙即即。师象山则。鸣呼孝哉。
案抚戎国。蛮夷竭欢。象来致福。兼临是爱。终无兵革。
嘉荐芳矣。告灵飨矣。告灵既飨。德音孔臧。惟德之臧。
建侯之常。承保天休。令问不忘。皇皇鸿明。
荡侯休德。嘉承天和。伊乐厥福。在乐不荒。惟民之则。
浚则师德。下民咸殖。令问在旧。孔容翼翼。孔容之常。
承帝之明。下民之乐。子孙保光。承顺温良。受帝之光。
嘉荐令芳。寿考不忘。承帝明德。师象山则。
云施称民。永受厥福。承容之常。承帝之明。下民安乐。
万寿无疆。
安世房中歌
佚名〔魏晋〕
我徂北林,游彼河滨。仰攀瑶干,俯视素纶。隐凤栖翼,潜龙跃鳞。
幽光韬影,体化应神。君子迈德,处约思纯。货殖招讥,箪瓢称仁。
夷叔采薇,清高远震。齐景千驷,为此埃尘。嗟尔后进,茂兹人伦。
荜门圭窦,谓之道真。
咏怀诗十三首 其十一
阮籍〔魏晋〕
我顾傲世自遗。舒志六合。由巢是追。沐浴池洪迅羽衣。
陟彼名山。采此芝薇。朝云叆叇。行露未晞。游鱼群戏。翔鸟双飞。
逍遥博观。日晏忘归。嗟哉世士。从我者谁。
逸民吟 其一
潘尼〔魏晋〕
长安教书罢,洛阳卖卜来。百钱系杖头,能使世人解。
时人为阮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