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元子步天歌 其二 西方七宿
王希明 〔唐代〕
娄,三星不匀近一头。左更右更乌夹娄,天仓六个娄下头。
天庾四星仓东脚,娄上十一将军侯。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古悔从军行
王贞白〔唐代〕
忆昔仗孤剑,十年从武威。论兵亲玉帐,逐虏过金微。陇水秋先冻,关云寒不飞。辛勤功业在,麟阁志犹违。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答莲花妓
陈陶〔唐代〕
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人东游
温庭筠〔唐代〕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译文
注释
荒戍(shù)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荒戍:荒废的边塞营垒。浩然:意气充沛、豪迈坚定的样子,指远游之志甚坚。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yǐng)门山。
汉阳渡:湖北汉阳的长江渡口。郢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即荆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zhào)还。
江:指长江。几人:犹言谁人。孤棹:孤舟。棹:原指划船的一种工具,后引申为船。
何当重相见,樽(zūn)酒慰离颜。
何当:何时。樽酒:犹杯酒。樽:古代盛酒的器具。离颜:离别的愁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87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95
译文注释
荒戍(shù)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荒弃的营垒上黄叶纷纷飘落,你心怀心怀浩气、远志告别了古塞险关。
荒戍:荒废的边塞营垒。浩然:意气充沛、豪迈坚定的样子,指远游之志甚坚。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yǐng)门山。
汉阳渡水急风高,郢门山朝阳之下景象万千。
汉阳渡:湖北汉阳的长江渡口。郢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即荆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zhào)还。
江东亲友有几人正望眼欲穿,等候着你的孤舟从天涯回还。
江:指长江。几人:犹言谁人。孤棹:孤舟。棹:原指划船的一种工具,后引申为船。
何当重相见,樽(zūn)酒慰离颜。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相见,举杯畅饮以抚慰离人的愁颜。
何当:何时。樽酒:犹杯酒。樽:古代盛酒的器具。离颜:离别的愁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87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95
赏析
此诗写送别,“浩然离故关”一句确立了诗的基调,由于离人意气昂扬,就使得黄叶飘零、天涯孤棹等景色显得悲凉而不低沉,因而慷慨动人。诗的最后一句透露出依依惜别的情怀,虽是在秋季送别,却无悲秋的凄楚。全诗意境雄浑壮阔,慷慨悲凉,有秋景而无伤秋之情,与人别而不纵悲情,毫无作者“花间词派”婉约纤丽的文风。
诗人在秋风中送别友人,倍感凄凉,对友人流露出关切,表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这首诗意境悲凉雄壮,情真意切,质朴动人。
关于此诗的发端,清人沈德潜曰:“起调最高。”(《唐诗别裁》)按首句,地点既傍荒凉冷落的古堡,时令又值落叶萧萧的寒秋,此时此地送友人远行,那别绪离愁,的确令人难以忍受。然而次句诗思却陡然一振:“浩然离故关”——友人此行,心怀浩气而有远志。气象格调,自是不凡。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两句互文,意为: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门山。初日,点明送别是在清晨。汉阳渡,长江渡口,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郢门山,位于湖北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两地一东一西,相距千里,不会同时出现在视野之内,这里统指荆山楚水,从而展示辽阔雄奇的境界,并以巍巍高山、浩浩大江、飒飒秋风、杲杲旭日,为友人壮行色。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两句仿效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赋予两重诗意:诗人一面目送归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际,一面遥想江东亲友大概正望眼欲穿,切盼归舟从天际飞来。几人,犹言谁人。“江上几人在”,想象归客将遇见哪些故人,受到怎样的接待,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诗人早年曾久游江淮,此处也寄托着对故交的怀念。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写当此送行之际,友人把酒言欢,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依依惜别之情意。
这首诗逢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如此离别,在友人,在诗人,都不曾引起更深的愁苦。诗人只在首句稍事点染深秋的苍凉气氛,便大笔挥洒,造成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回应上文“浩然”,前后紧密配合,情调一致。结尾处又突然闪出日后重逢的遐想。论时间,一笔宕去,遥遥无期;论空间,则一勒而收,从千里之外的“江上”回到眼前,构思布局的纵擒开合,是很见经营的。
清明日龙门游泛
李峤〔唐代〕
晴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古木卧平沙
王泠然〔唐代〕
古木卧平沙,摧残岁月赊。有根横水石,无叶拂烟霞。春至苔为叶,冬来雪作花。不逢星汉使,谁辨是灵槎。
译文
注释
古木卧平沙,摧残岁月赊(shē)。
平沙:指广阔的沙原。岁月:年月。泛指时间。赊:久远。
有根横水石,无叶拂烟霞。
水石:指流水与水中之石。烟霞:烟雾;云霞。
春至苔(tái)为叶,冬来雪作花。
春至:春天来到。
不逢星汉使,谁辨是灵槎(chá)。
星汉:指天河,即银河。灵槎:能乘往天河的船筏。槎:木筏。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4-5
译文注释
古木卧平沙,摧残岁月赊(shē)。
一棵古树横卧在沙地之上,它备受摧残树龄已经老大。
平沙:指广阔的沙原。岁月:年月。泛指时间。赊:久远。
有根横水石,无叶拂烟霞。
树根横穿进石缝中寻求水分,也没有叶子来拂动烟霞。
水石:指流水与水中之石。烟霞:烟雾;云霞。
春至苔(tái)为叶,冬来雪作花。
春天到了枝上滋生苔藓当叶子,冬天枝上落雪如开花。
春至:春天来到。
不逢星汉使,谁辨是灵槎(chá)。
没有遇到银河的使者,谁能辨认出这就是上天的木筏?
星汉:指天河,即银河。灵槎:能乘往天河的船筏。槎:木筏。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4-5
赏析
此诗首联上句直接从正面破题,下句承写诗题中之“古”字,一“赊”字形容年代久远,是对“古”字的申写,同时总起全诗。次联主要具体描写古木的卧姿。一“横”字暗暗点题。三联上句承写二联下句的“无叶”二字。此联从不同的时间角度描写古木,不言古木无叶无花,而言其春以苔为叶,冬以雪为花,极其巧妙灵动,得艺术辩证法三昧。然而,无论春夏秋冬,古木始终无叶无花,毫无生机,人们不禁要问:如此古木又有何用?这便逗出末联作一突起,指出此木乃良材,只可惜不遇伯乐而已。此联在这一表层意义的背后,蕴藏着作者的寄托,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赏识,以有所作为的迫切愿望。
此诗产生的时代比较早,八句,与一般试律诗的六韵十二句略不同,为后人提供了有唐早期试律之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