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唐代〕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注释
移家:搬家。
浑:全。
频啼:连续鸣叫。

赏析

  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写出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也被后人广泛采用。“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晚游东田寄司空曙

李端〔唐代〕

暮来思远客,独立在东田。片雨无妨景,残虹不映天。别愁逢夏果,归兴入秋蝉。莫作隳官意,陶潜未必贤。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吴宫教美人战(一作吴秘诗)

颜粲〔唐代〕

有客陈兵画,功成欲霸吴。玉颜承将略,金钿指军符。转佩风云暗,鸣鼙锦绣趋。雪花频落粉,香汗尽流珠。掩笑谁干令,严刑必用诛。至今孙子术,犹可静边隅。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残莺百啭歌同王员外耿拾遗吉中孚李端游慈恩各赋一物

司空曙〔唐代〕

残莺一何怨,百啭相寻续。始辨下将高,稍分长复促。绵蛮巧状语,机节终如曲。野客赏应迟,幽僧闻讵足。禅斋深树夏阴清,零落空馀三两声。金谷筝中传不似,山阳笛里写难成。忆昨乱啼无远近,晴宫晓色偏相引。送暖初随柳色来,辞芳暗逐花枝尽。歌残莺,歌残莺,悠然万感生。谢脁羁怀方一听,何郎闲吟本多情。乃知众鸟非俦比,暮噪晨鸣倦人耳。共爱奇音那可亲..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杨梅 其二

陈景沂〔唐代〕

止渴还相似,和羹谅亦同。不思五和里,调济荷元功。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御制诗五首 其一

王质〔唐代〕

列圣兼仁武,随时议战和。伫开新日月,重照旧山河。西北浮云敛,东南王气多。大唐功十二,一一付铙歌。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