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韩偓 〔唐代〕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译文
注释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tà)青过后寒食前,
辛夷:一种香草。发:开发。谢:凋谢。蹋青与寒食:是古代的节日,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汉陵:汉陵,即西汉历朝帝王的陵墓,在陕西成阳北原(亦称五陵原)。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wèng)底眠。
瓮:酒瓮。
参考资料:
1、 杨刚编.中国名胜诗词大辞典(增补本):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第1400页
译文注释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tà)青过后寒食前,
辛夷花刚刚凋谢,小桃花又接续开放了。三月三踏青过后,直到清明前。
辛夷:一种香草。发:开发。谢:凋谢。蹋青与寒食:是古代的节日,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三月里的这段日子,正是四季里最美好的时节,可是年少青春却一去不返。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当此之时,遥远的吴地,江流入海,长安汉家陵墓春草连天,惹人肠断。
汉陵:汉陵,即西汉历朝帝王的陵墓,在陕西成阳北原(亦称五陵原)。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wèng)底眠。
新愁旧恨萦绕心头,自知无法消除,还得在邻家酒瓮旁烂醉而眠。
瓮:酒瓮。
参考资料:
1、 杨刚编.中国名胜诗词大辞典(增补本):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第1400页
赏析
韩偓的七言律诗《三月》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盛景不再的感慨,其中也寄寓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奈。这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无关系。晚唐早已没有了盛唐的雄壮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剩下的仅有颓废和衰弱,作为始终坚持反对朱全忠篡唐的有气节的士人,身处这种时代,面对危乱的时局,却只能无奈叹息,这首《三月》正是诗人无奈的哀叹,一方面是借哀叹美好的初春三月来哀叹国势颓危的晚唐王朝,另一方面也在为自己盛年易逝,无可挽留,功业未就的现实感慨万分,诗的结尾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万般无奈的心情表露纸上,借酒消愁却愁更愁。
辛夷花是一月开花的,它才刚刚谢了,桃花却早早的开了。笫一句就说明写诗时是早春时节,这样的时节是充满生气的,绿地草涨莺飞,万物渐欣渐荣。在这样的日子出去踏青是再好不过的了,在南方,寒食时节,总是细雨飘飘,滋润着千树力‘花,也带给人清新舒服的感觉。第一句的前半句“四时最好是三月”,正好说明“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就好比一个人的少年时期,一个精力充沛、活力无限的时期,然而少年也像春天的三月那样,晃一晃就过去了。时间总是这样,在你的指缝隙间流失,而你却全然不知。韩偓在这里就借用短暂的三月来感叹少年时期的一去不复返,让人不禁的感伤了起来。“吴国地遥江接海”,吴国即吴地,是长江及其支流哺乳的地域,长江经过吴地最后流入浩翰的东海,故诗人说“江接海”。汉陵是汉朝天子陵墓,“汉陵魂断草连天”,汉朝天子建立的辉煌大业早已成为历史,今也只剩陵墓断碑伴着杂草丛生。“新愁旧恨真无奈”,新增添的忧烦苦闷和旧有的遗憾悔恨,让诗人也无可奈何,如今的他除了借酒醉酣睡在瓮底,还以做什么来扭转故国火亡的乾坤呢?
整首诗由春天短暂的三月写到人生的少年,又寄寓着家国灭亡的哀痛。春天的三月快的让人无奈,少年的大好光阴逝去让人无奈,国家变迁更让人无奈。这首诗倾注着诗人对国家的眷恋,环境的变化往往会让诗人的诗作风格有着质的改变,和李煜一样,社会动荡、王室颠覆给予韩偓诗歌创作以重大影响。他的诗常有以不写而写来传达窈妙之情,一句“一去不回唯少年”,无伤而让人感伤;一句“新愁旧恨真无奈”,不明言其愁,而愁巳不言而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辛夷花刚刚凋谢,小桃花又接续开放了。三月三踏青过后,直到清明前.
三月里的这段日子,正是四季里最美好的时节,可是年少青春却一去不返。
当此之时,遥远的吴地,江流入海,长安汉家陵墓春草连天,惹人肠断。
新愁旧恨萦绕心头,自知无法消除,还得在邻家酒瓮旁烂醉而眠。
注释
注释
辛夷:一种香草。
谢:凋谢。
发:开发。
蹋青与寒食是古代的节日,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汉陵:汉陵,即西汉历朝帝王的陵墓,在陕西成阳北原(亦称五陵原)。
瓮:酒瓮。
赏析
韩偓的七言律诗《三月》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盛景不再的感慨,其中也寄寓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奈。这与诗人所处的时代不无关系。晚唐早已没有了盛唐的雄壮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剩下的仅有颓废和衰弱,作为始终坚持反对朱全忠篡唐的有气节的士人,身处这种时代,面对危乱的时局,却只能无奈叹息,这首《三月》正是诗人无奈的哀叹,一方面是借哀叹美好的初春三月来哀叹国势颓危的晚唐王朝,另一方面也在为自己盛年易逝,无可挽留,功业未就的现实感慨万分,诗的结尾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万般无奈的心情表露纸上,借酒消愁却愁更愁。
辛夷花是一月开花的,它才刚刚谢了,桃花却早早的开了。笫一句就说明写诗时是早春时节,这样的时节是充满生气的,绿地草涨莺飞,万物渐欣渐荣。在这样的日子出去踏青是再好不过的了,在南方,寒食时节,总是细雨飘飘,滋润着千树力‘花,也带给人清新舒服的感觉。第一句的前半句“四时最好是三月”,正好说明“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就好比一个人的少年时期,一个精力充沛、活力无限的时期,然而少年也像春天的三月那样,晃一晃就过去了。时间总是这样,在你的指缝隙间流失,而你却全然不知。韩偓在这里就借用短暂的三月来感叹少年时期的一去不复返,让人不禁的感伤了起来。“吴国地遥江接海”,吴国即吴地,是长江及其支流哺乳的地域,长江经过吴地最后流入浩翰的东海,故诗人说“江接海”。汉陵是汉朝天子陵墓,“汉陵魂断草连天”,汉朝天子建立的辉煌大业早已成为历史,今也只剩陵墓断碑伴着杂草丛生。“新愁旧恨真无奈”,新增添的忧烦苦闷和旧有的遗憾悔恨,让诗人也无可奈何,如今的他除了借酒醉酣睡在瓮底,还以做什么来扭转故国火亡的乾坤呢?
整首诗由春天短暂的三月写到人生的少年,又寄寓着家国灭亡的哀痛。春天的三月快的让人无奈,少年的大好光阴逝去让人无奈,国家变迁更让人无奈。这首诗倾注着诗人对国家的眷恋,环境的变化往往会让诗人的诗作风格有着质的改变,和李煜一样,社会动荡、王室颠覆给予韩偓诗歌创作以重大影响。他的诗常有以不写而写来传达窈妙之情,一句“一去不回唯少年”,无伤而让人感伤;一句“新愁旧恨真无奈”,不明言其愁,而愁巳不言而喻。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喜迁莺·清明节
薛昭蕴〔唐代〕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译文
注释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泥软锦连乾(qián),香袖半笼鞭(biān)。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ān)朱鞅(yāng)。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译文注释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泥软锦连乾(qián),香袖半笼鞭(biān)。
连乾:又写作“连钱”,马的妆饰物。《晋书·王济传》:“尝乘一马,着连乾鄣泥。”梁元帝《紫骝马》诗:“金络铁连钱。”“香袖”句:因袖长而鞭被笼住一截,故言“半笼”。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ān)朱鞅(yāng)。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鞅:马颈上的皮套子,用来套车的轭头之类。
赏析
春宿左省
杜甫〔唐代〕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译文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傍晚时分,“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像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明日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反反复复讯问宵夜到了什么时辰?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94
注释
花隐掖(yè)垣(yuán)¹暮,啾(jiū)啾栖(qī)鸟过。
¹掖垣: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
星临万想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¹,因风想玉珂(kē)²。
¹金钥:即金锁。指开宫门的锁钥声。²珂:马铃。
明朝(zhāo))有封事¹,数问夜如何。
¹封事: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因此得名。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94
译文注释
花隐掖(yè)垣(yuán)¹暮,啾(jiū)啾栖(qī)鸟过。
傍晚时分,“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
¹掖垣: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
不寝听金钥¹,因风想玉珂(kē)²。
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像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
¹金钥:即金锁。指开宫门的锁钥声。²珂:马铃。
明朝(zhāo))有封事¹,数问夜如何。
明日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反反复复讯问宵夜到了什么时辰?
¹封事: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因此得名。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94
赏析
这首诗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一心为国的精神。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既严谨又灵动,诗意既明达又蕴藉的特点。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起首两句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看起来好似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则章法谨严,很有讲究。首先它写了眼前景:在傍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描写自然真切,历历如绘。其次它还衬了诗中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两句字字点题,一丝不漏,很能见出作者的匠心。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此联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前句说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说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这两句是写得很精彩的警句,对仗工整妥帖,描绘生动传神,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并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其中“动”字和“多”字用得极好,被前人称为“句眼”,此联因之境界全出。这两句既写景,又含情,在结构上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这联描写夜中值宿时的情况。两句是说他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像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这些都是想象之辞,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勤于国事,唯恐次晨耽误上朝的心情。在写法上不仅刻画心情很细致,而且构思新巧。此联本来是进一步贴诗题中的“宿”字,可是作者反用“不寝”两字,描写他宿省时睡不着觉时的心理活动,另辟蹊径,独出机杼,显得词意深蕴,笔法空灵。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最后两句交待“不寝”的原因,继续写诗人宿省时的心情: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讯问宵夜到了什么时辰。“数问”二字,则更加重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便有一种悠悠不尽的韵味。结尾二句由题后绕出,从宿省申发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语句矫健有力,词意含蓄隽永,忠爱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日出行
萧总〔唐代〕
昏昏隐远雾,团团乘阵云。正值秦楼女,含娇酬使君。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自从你离开家乡远行,我再不去动破旧织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想念你犹如天边圆月,一夜一夜减弱了光辉。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7-58
注释
自君之出矣(yǐ)¹,不复²理残机³。
¹君之出矣:夫君离家。之,助词,无实际意义。矣,了。²不复:不再。³理残机:理会残破的织布机。
思¹君如满月²,夜夜减³清辉⁴。
¹思:思念。²满月:农历每月³十五夜的月亮。³减:减弱,消减。⁴清辉:指皎洁的月光。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7-58
译文注释
自君之出矣(yǐ)¹,不复²理残机³。
自从你离开家乡远行,我再不去动破旧织机。
¹君之出矣:夫君离家。之,助词,无实际意义。矣,了。²不复:不再。³理残机:理会残破的织布机。
思¹君如满月²,夜夜减³清辉⁴。
想念你犹如天边圆月,一夜一夜减弱了光辉。
¹思:思念。²满月:农历每月³十五夜的月亮。³减:减弱,消减。⁴清辉:指皎洁的月光。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7-58
赏析
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遗憾,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遗憾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