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山
秦系 〔唐代〕
十年游罢古招提,路入云门峻似梯。秀气渐分秦望岭,寒身犹入若耶溪。
天开霁色澄千里,稻熟秋香互万畦。多少灵踪待穷览,却愁回驭日平西。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系乐府十二首·欸乃曲
元结〔唐代〕
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所嗟岂敢道,空羡江月明。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始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晓望华清宫
王建〔唐代〕
晓来楼阁更鲜明,日出阑干见鹿行。武帝自知身不死,看修玉殿号长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贻隐者
杜牧〔唐代〕
回报隐居山,莫忧山兴阑。求人颜色尽,知道性情宽。信谱弹琴误,缘崖劚药难。东皋亦自给,殊愧远相安。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
卢纶〔唐代〕
白水遍沟塍,青山对杜陵。晴明人望鹤,旷野鹿随僧。古柳连巢折,荒堤带草崩。阴桥全覆雪,瀑溜半垂冰。斗鼠摇松影,游龟落石层。韶光偏不待,衰败巧相仍。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琴师阮校尉,诗和柳吴兴。舐笔求书扇,张屏看画蝇。卜邻空遂约,问卦独无征。投足经危路,收才遇直绳。守农穷自固,行乐病何能。掩帙蓬蒿晚,临川景气澄。飒然成一叟,谁更慕..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成都曲
张籍〔唐代〕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
注释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lì)枝熟。
锦江:在四川省,流经成都。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万里桥:桥名,在成都城南。爱向:爱戴归向。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搜韵网
译文注释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lì)枝熟。
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
锦江:在四川省,流经成都。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
万里桥:桥名,在成都城南。爱向:爱戴归向。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搜韵网
赏析
这是张籍游成都时写的一首七绝,描写了成都的秀丽风光、风土人情及繁华景象,流露出诗人对成都的眷恋之情。
锦江,以江水清澄、濯锦鲜明而著称。它流经成都南郊,江南为郊野,江北为市区,江中有商船。地兼繁华、幽美之胜。诗的前两句展现诗人顺锦江西望时的美景。新雨初霁,在绿水烟波的背景下,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那如画的景色十分诱人。这两句写眼前景,景中含情,韵味深长,如跳动的音符,悠扬的旋律,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上面写郊野景色,后两句则是由于“桥”和“酒家”的跳入眼帘,逗引起人们对市井繁华情况的想象。桥下水入岷江流至宜宾,与金沙江合为长江,东流直达南京,唐时商贾往来,船只很多。“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唐时酒家多留宿客人。读了这两句,使人由“万里桥”而想到远商近贾,商业兴盛,水陆繁忙;由“多酒家”想到游人往来,生意兴隆。最后说:游人呀,你究竟选择那一酒家留宿更称心如意呢?从这问人和自问的语气里,使人想到处处招待热情、家家朴实诚恳的风土人情和店店别具风味、各有诱人“闻香下马”的好酒。处处酒家好,反而不知留宿何处更好了。
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张籍此诗,句句含景,景景有情,特别是后二句,近似口语,却意味深远,读后感到精警而又自然。诗人既善于抓住富于特征的一般景物,又善于抓住思绪中最闪光的一瞬间——“游人爱向谁家宿?”这样就能使一篇之朴,养一句之神;一句之灵,回一篇之运。这就是张籍“看似寻常最奇崛”之风格所在,也是诗作具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的艺术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