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龙山歌 其一
顾况 〔唐代〕
曲龙丈人冠藕花,其颜色映光明砂。玉绳金枝有通籍,五岳三山如一家。
遥指丛霄沓灵岛,岛中晔晔无凡草。九仙傲倪折五芝,翠凤白麟回异道。
石台石镜月长明,石洞石桥连上清。人间妻子见不识,拍云挥手升天行。
摩天截汉何潇洒,四石五云更上下。下方小兆更拜焉,愿得骑云作车马。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杜审言〔唐代〕
野兴城中发,朝英物外求。情悬朱绂望,契动赤泉游。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雨余清晚夏,共坐北岩幽。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玉泉移酒味,石髓换粳香。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犹言宴乐少,别向後池塘。携琴绕碧沙,摇笔弄青霞。杜若幽庭草,芙蓉曲沼花。宴游成野客,形胜得山家。往往留仙步,登攀日易斜。攒石当轩倚,悬泉度牖飞。鹿麛冲妓席,鹤子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杜审言在狭窄的领域里是一个天才。如果他生活在诗歌范围较广阔的时代,或拥有反抗的、冒险的诗歌个性,那么他将可能成为一位重要的诗人。按照实际情况来说,他致力于将诗歌写得直率优美,这在当时的宫廷诗人中是罕见的。杜审言首先是一位文体家,他的作品具有特别的价值——精练的词语和轻度的句法转换,这是无法翻译出来的。甚至连他的正规宫廷应景诗,也闪耀着流畅的光芒,使其他宫廷诗人显得呆板。这组诗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其中,第一首诗的首联被《唐人句法》引为对句典范,保存在宋代的诗论集《诗人玉屑》中。这一联作为开头是突兀的,它的风格及自然景物支配人类建筑的主题,更适于放在中间部分。次联修正了开头的突兀,写进了宴会,描写酒杯正漂浮在溪水上,并表现求仙主题,正在烧煮石髓作为长生不老药,至少这是诗人闻到粳香后的联想。三联描写柳叶或虫丝垂挂在雾中,仿佛“绾”住了雾;悬挂的藤蔓在风中飘拂,似乎牵住了风。诗人将隐喻的因果关系倒置,这一手法后来在律诗中很流行,杜甫就经常运用。尾联是惋惜的传统结尾。除了尾联,每一联都是佳对,但互不关联,只是以韵脚和宴会的实际情况串联在一起。
第二首诗说作者跟韦承庆两个人在宴会后尽情欣赏美景,游玩享乐,辞句非常优美。
第三首诗说带着琴瑟,吟诗作画,野餐登山,一直玩到夕阳西下,非常尽兴。
第四首诗也是一首特别优美精巧的宫廷诗:这首诗也以一联适于中间位置的对句开头(应该指出,组诗之一的开头是恰当的),尾联将传统的“天已晚了,该回去了”的结尾翻新,写参与宴会者不愿意离开眼前的美景,虽然他们知道不能不离开。
第五首诗写参与宴会者对宴会周围的美景十分留恋,离开时还要相约他日重来游玩欣赏。
书倪氏屋壁三首
贯休〔唐代〕
茶烹绿乳花映帘,撑沙苦笋银纤纤。窗中山色青翠粘,主人于我情无厌。白桑红椹莺咽咽,面揉玉尘饼挑雪。将为数日已一月,主人于我特地切。水娇草媚掩山路,睡槎鸳鸯如画作。春光霭霭忽已暮,主人刚地不放去。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赠李黯将军
鲍溶〔唐代〕
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岩云入角雕龙爽,寒日摇旗画兽豪。搜伏雄儿欺魍魉,射声游骑怯分毫。圣人唯有河湟恨,寰海无虞在一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侯郎中任新定二首
李频〔唐代〕
为郎非白头,作牧授沧洲。江界乘潮入,山川值胜游。暑气随转扇,凉月傍开楼。便欲归田里,抛官逐隐侯。罢郎东出守,半路得浮舟。大旆行当夏,桐江到未秋。云闲分岛寺,涛静见沙鸥。谁伴临清景,吟诗上郡楼。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