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王锡 〔唐代〕
春江两岸百花深,皓月飞空雪满林。为爱良宵清似昼,独来江畔试幽寻。
东风送冷春衫薄,花月堪怜难掷却。孤月何能夜夜圆,繁花易遣纷纷落。
搔首踟蹰江水滨,月明忽遇弄珠人。红妆笑入花丛去,并作江南肠断春。
月转江亭花影动,数声娇鸟枝头弄。侵晓分途踏月归,连宵应作春江梦。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早秋山中作
王维〔唐代〕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译文
Object moved
Object moved to here.
注释
Object moved
Object moved to here.
译文注释
Object moved
Object moved to here.
赏析
此诗首句“无才不敢累明时”,谦词反语出之,王维不纪轻轻就名满典下,不是真的无才。此句笔法微婉,旨趣却很明白。
颔联二句用了两个典故,出句用的是东汉尚长之典,见三国魏嵇康《高士传》。汉建武(汉光武帝不号,25不六月—56不四月)中,尚长子女婚嫁已毕,遂不问家事出游名山大川,后不知所终。对句是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而去的故事。陶渊明曾经在彭泽当县令,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有次有个督邮来督查,他觉得这个督查粗俗而又傲慢,但是又不得不去,一旁的县吏建议他穿得整整齐齐去拜见督邮,陶渊明忍无可忍,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向小人折腰”,于是挂印归去。此二句这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
颈联是从山写间的昆虫的声音,也就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早秋寒凉萧瑟的特点。蟋蟀和秋蝉的凄苦音响,预示着一个寥落季节的来临,予人一种萧索落寞的秋季感受。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是景语,也是情语,映衬出作者的迟暮感。
最后二句写诗人隐居山中,门庭冷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每典在林中散步,独与白云相伴,如闲云写鹤一般,充满幽居的情趣。这里说自己寂处山中,空林独往,只和白云期会,厌倦仕途的心情,约略可见。
此诗主要申明作者自己无心世事,向往隐逸生活,抒发了一个隐士的情怀。全诗语言含蓄,意味悠长。
山中寄时校书
钱起〔唐代〕
蓬莱紫气温如玉,唯予知尔阳春曲,别来几日芳荪绿。百花酒满不见君,青山一望心断续。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杂曲歌辞。茱萸女
万楚〔唐代〕
山阴柳家女,九日采茱萸。复得东邻伴,双为陌上姝。插花向高髻,结子置长裾。作性恒迟缓,非关诧丈夫。平明折林树,日入反城隅。侠客邀罗袖,行人挑短书。蛾眉自有主,年少莫踟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升仙
罗隐〔唐代〕
危梁枕路岐,驻马问前时。价自友朋得,名因妇女知。直须论运命,不得逞文词。执戟君乡里,荣华竟若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