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飞二刀子歌
卢纶 〔唐代〕
我家有剪刀,人云鬼国铁。裁罗裁绮无钝时,用来三年一股折。
南中匠人淳用钢,再令盘屈随手伤。改锻割飞二刀子,色迎霁雪锋含霜。
两条神物秋冰薄,刃淬初蟾鞘金错。越戟吴钩不足誇,斩犀切玉应怀怍。
日试曾磨汉水边,掌中恄慄声冷然。神惊魄悸却收得,刃头已吐微微烟。
刀乎刀乎何烨烨,魑魅须藏怪须慑。若非良工变尔形,只向裁缝委箱箧。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立秋前一日览镜
李益〔唐代〕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第二天,走向前途,不知该怎么办。他觉得后一天恰同前一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何况时光无情,次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奉和白太守拣橘
张彤〔唐代〕
凌霜远涉太湖深,双卷朱旗望橘林。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行看采掇方盈手,暗觉馨香已满襟。拣选封题皆尽力,无人不感近臣心。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八音诗
沈炯〔唐代〕
金屋贮阿娇,楼阁起迢迢。石头足年少,大道跨河桥。丝桐无缓节,罗绮自飘飘。竹烟生薄晚,花色乱春朝。匏瓜讵无匹,神女嫁苏韶。土地多妍冶,乡里足尘嚣。革年未相识,声论动风飙。木桃堪底用,寄以答琼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