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兵马天章
李穆 〔唐代〕
锦水无波画鹢开,刘郎年少负多才。袖中诗卷逢人看,江上梅花照客回。
百粤雄藩兼两道,六符深处映三台。乾坤浩浩春如许,自有黄金百尺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记梦
邹浩〔唐代〕
卜筮俱言七月嘉,夜来魂梦更高华。此生岂复公卿望,惟喜斑衣早到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立秋前一日览镜
李益〔唐代〕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第二天,走向前途,不知该怎么办。他觉得后一天恰同前一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何况时光无情,次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往富平伤怀
韦应物〔唐代〕
晨起凌严霜,恸哭临素帷。驾言百里途,恻怆复何为。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丈夫须出入,顾尔内无依。衔恨已酸骨,何况苦寒时。单车路萧条,回首长逶迟。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昔时同往路,独往今讵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大夫松
徐夤〔唐代〕
五树旌封许岁寒,挽柯攀叶也无端。争如涧底凌霜节,不受秦皇乱世官。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诗品二十四则。高古
司空图〔唐代〕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纵。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