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梁园言怀呈体方伯振二诗伯 其二 送时志秀才赴礼闱
王翰 〔唐代〕
梁园自古文辞盛,解后怜公有俊才。大器不为三语掾,雄文夺得一经魁。
凤凰台上诗情好,龙虎榜头春意回。想到京华方二月,须凭归雁寄音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寄荆门郑准
尚颜〔唐代〕
传衣传钵理难论,绮靡销磨二雅尊。不许姓名留月观,终携瓶锡去云门。窗间挂烛通宵在,竹上题诗隔岁存。珍重荆门郑从事,十年同受景升恩。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林使君赴邵州
姚合〔唐代〕
诏书飞下五云间,才子分符不等闲。驿路算程多是水,州图管地少于山。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采还。清净化人人自理,终朝无事更相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再上湘江
柳宗元〔唐代〕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译文
注释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好在:依旧,如故。上来:逆水而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qiǎn)几年回。
遣:使。
参考资料:
1、 钱文辉.《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727页
2、 王松龄.《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柳宗元诗文选译 修订版》 :凤凰出版社, 2011.05 :31
译文注释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湘江的水一如既往奔流不息,如今我又要溯流而上。
好在:依旧,如故。上来:逆水而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qiǎn)几年回。
不知这次前去,又要几年才能回来?
遣:使。
参考资料:
1、 钱文辉.《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727页
2、 王松龄.《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柳宗元诗文选译 修订版》 :凤凰出版社, 2011.05 :31
赏析
永贞元年(805),柳宗元曾溯湘江上行到永州贬所,度过了难熬的困顿生活。十年之后又要逆湘江而上去到比永州更加遥远偏僻的柳州任职,柳宗元想到重返京城施展抱负的希望更加渺茫,不禁思绪万千.悲愁满腔,发出了“不知从此去,更遣几时回”的深沉慨叹。虽然诗只有短短二十个字,但却透露了虽一再被贬,仍斗争不屈的意志。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这两句,紧扣题目中的“再上湘江"四字。此时是春末夏初,湘江水暖,江水碧绿,两岸杂花生树,青山叠翠,柳宗元对众山之会的湘水之流早就醉心过。可是此时此地,他却无心欣赏,只用“好在湘江水”一句带过,便回到他的再度被贬这一令人伤心的事件上来,所以次句诗,便紧接首句,顶前补足,用“今朝又上来”承接,不着议论,不写景物.满腔悲愤,藏而不露。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这两句,转笔写对前途的忧虑。不知此去要经过几度春秋?贬在离京城万里之外的荒远边州,何时才能被召还?瞻望前途,真是不寒而栗啊!柳宗元离开京城长安以后,对京城是眷恋的,那里是政治中心,是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地方,而柳州当时是一片开垦很少的荒凉之地,古树参天,杂草丛生,毒蛇猛兽,比比皆是,而且瘴疠之气盛行,中原人士一向把这里视为畏途,从秦汉以来,这里一直是谪放罪人的地方。想到这些,他自然盼望被召回京。
在《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中,从“翁仲遗墟草树平”一句看来,他已流露出“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情怀。刘禹锡酬赠诗中的“归目并随回雁尽”,也同样流露出对京城的眷恋和对北归的企望,但是柳宗元此去却再没有回来。元和十年六月二十七日柳宗元到达柳州;七月十七日,随他同去的同祖弟柳宗直便突然患暴病去世了。柳宗元由于长期被贬远州,精神上受到压抑,已经是未老先衰。元和十四年(819),宪宗因受尊号,实行大赦,经裴度说情,宪宗才决定在这次大赦中召回柳宗元。然而此时柳宗元已经病人沉疴,诏书未到柳州,宗元便在这年的十一月八日含冤长逝了。 “更遣几年回”的希望,晚年盼望与好友刘禹锡作邻居的心愿,一切都落空了。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的诗句,已经成为诗谶,一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只活了四十七岁。读此诗,对他的悲剧生涯,读者会感到痛借的。
《再上湘江》是一首五言绝句,语言朴素无华,如对友人说家常话,毫无斧凿痕迹,通俗而又自然。后两句诗用虚拟的手法来表现前途未卜的情景,用一句设问“更遣几年回”来作结,把思维活动表现得很真切,颇有情趣。虽篇幅短小,仍不失为一篇清新隽永的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