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赠郑炼
杜甫 〔唐代〕
郑子将行罢使臣,囊无一物献尊亲。
江山路远羁离日,裘马谁为感激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杜甫
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个大国。但就在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里,因上下其手等诸多原因,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发生。杜甫获悉这种情况后,觉得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著名选本《唐诗三..► 1144篇诗文 ► 0条名句
次韵公绍贺崇静之赐金紫
朱长文〔唐代〕
北窗二纪傲羲皇,节比渊明事更光。共喜遐龄垂紫绶,莫嫌猛退弃铜章。文房句就心常佚,药鼎功成寿转长。七品官阶三品服,满斟绿醑醉春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客舍有怀
姚合〔唐代〕
旅人无事喜,终日思悠悠。逢酒嫌杯浅,寻书怕字稠。贫来许钱圣,梦觉见身愁。寂寞中林下,饥鹰望到秋。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放言五首·其五
白居易〔唐代〕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译文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织女走出凤幄,分开障扇与牛郎相会,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 注疏.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1册.合肥:黄山书社,2009年:754-756
2、
孙建军,等 主编.《全唐诗》选注 (1-16册).北京: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3829-3830
3、
林仕亿 选注.爱情诗精华.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年:187
4、
宫南 著.李商隐诗百首译注.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103
注释
鸾(luán)扇¹斜分凤幄(wò)²开,星桥³横过鹊飞回。
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牛郎和织女这天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¹鸾扇:上面绣有凤凰图案的掌扇。鸾,凤凰一类的鸟。扇,指掌扇,古时模仿雉尾而制成的长柄扇,用于坐车上,以敝日挡尘。²凤幄:闺中的帐幕;绣有凤凰图案的车帐。³星桥:鹊桥,传说七夕这日天下的喜鹊都飞往天河,为牛郎和织女相会搭桥。
争将¹世上无期别²,换得年年一度³来。
¹争将:怎把。²无期别:死别;无期重逢的离别。³一度:一次。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 注疏.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1册.合肥:黄山书社,2009年:754-756
2、
孙建军,等 主编.《全唐诗》选注 (1-16册).北京: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3829-3830
3、
林仕亿 选注.爱情诗精华.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年:187
4、
宫南 著.李商隐诗百首译注.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103
译文注释
鸾(luán)扇¹斜分凤幄(wò)²开,星桥³横过鹊飞回。
织女走出凤幄,分开障扇与牛郎相会,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牛郎和织女这天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¹鸾扇:上面绣有凤凰图案的掌扇。鸾,凤凰一类的鸟。扇,指掌扇,古时模仿雉尾而制成的长柄扇,用于坐车上,以敝日挡尘。²凤幄:闺中的帐幕;绣有凤凰图案的车帐。³星桥:鹊桥,传说七夕这日天下的喜鹊都飞往天河,为牛郎和织女相会搭桥。
争将¹世上无期别²,换得年年一度³来。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¹争将:怎把。²无期别:死别;无期重逢的离别。³一度:一次。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 注疏.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1册.合肥:黄山书社,2009年:754-756
2、
孙建军,等 主编.《全唐诗》选注 (1-16册).北京: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3829-3830
3、
林仕亿 选注.爱情诗精华.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年:187
4、
宫南 著.李商隐诗百首译注.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103
赏析
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艺术地说明了这一道理。自然界是如此,人生亦概莫例外,有生必有死,所以人们应该“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因为有生有死,才符合世界发展的规律。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应当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果如是,则虽死犹生,死而无憾。
白居易
白居易(年-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篇诗文 ► 条名句
完善猜您喜欢
泊岳阳城下 / 泊岳阳楼下
杜甫〔唐代〕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译文
注释
江国逾(yú)千里,山城仅百层。
江国:江河纵横的地方。逾:越过。仅:几乎,将近。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kūn)鹏(péng)。
图南:语出《庄子》,谓鹏背青天,下乘风脊,一凌霄汉,图度南冥。今用为表示事业发韧,具有雄心壮志。鲲鹏:庄子所假托的大鱼大鸟。
参考资料:
1、 陈元生,高金波 .历代长江诗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3.8 :第296页 .
译文注释
江国逾(yú)千里,山城仅百层。
南国的江河众多,水程超过一千。岳阳城在巴陵山上,将近百层。
江国:江河纵横的地方。逾:越过。仅:几乎,将近。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湖岸的风翻起晚浪,舟外的雪飘落灯前。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留滞他乡,有才无用,艰危时局,气节弥坚。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kūn)鹏(péng)。
图南之举未可逆料,但鲲鹏变化是巨大的,将会飞向南天。
图南:语出《庄子》,谓鹏背青天,下乘风脊,一凌霄汉,图度南冥。今用为表示事业发韧,具有雄心壮志。鲲鹏:庄子所假托的大鱼大鸟。
参考资料:
1、 陈元生,高金波 .历代长江诗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3.8 :第296页 .
赏析
这首诗主要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它的创作背景应该从“大历三年(768)冬”推出,安史之乱发生于756年,这场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转变,也给知识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这点也反映到杜甫的诗歌当中,从“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一句可以看出杜甫此时的心情是很失落的。也是很迷茫的。因为他说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安史之乱后的现实并未改变杜甫的忠君恋阙的心,但也流露出了一种迷茫的情绪。前途未卜,不知何去何从。其次,我们知道杜甫的诗歌十分重视炼字,他很讲究对 仗,“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的对仗十分工整,其中“翻”和“洒”字用的也十分贴切。最后,杜甫在此诗中还用了典故,就是 “鲲鹏”,他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前途的不可预料。非常贴切。
以“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气势宏博,旋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转写近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滞留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接下来“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
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又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