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黄河有感
张氏 〔唐代〕
一曲中流《瓠子歌》,淮南落日渡黄河。不知底绩司空日,销尽金钱尔许多。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西郊燕集
韦应物〔唐代〕
济济众君子,高宴及时光。群山霭遐瞩,绿野布熙阳。列坐遵曲岸,披襟袭兰芳。野庖荐嘉鱼,激涧泛羽觞。众鸟鸣茂林,绿草延高冈。盛时易徂谢,浩思坐飘飏.眷言同心友,兹游安可忘。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官池秋夕
罗隐〔唐代〕
池边月影闲婆娑,池上醉来成短歌。芙渠抵死怨珠露,蟋蟀苦口嫌金波。往事向人言不得,旧游临老恨空多。松醪作酒兰为棹,十载烟尘奈尔何。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琴曲歌辞。思归引
张祜〔唐代〕
重重作闺清旦鐍,两耳深声长不彻。深宫坐愁百年身,一片玉中生愤血。焦桐罢弹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故乡不归谁共穴,石上作蒲蒲九节。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柳花词三首
刘禹锡〔唐代〕
开从绿条上,散逐香风远。故取花落时,悠扬占春晚。 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晴天闇闇雪,来送青春暮。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每到暮春时节,河堤、池边、小径旁、庭院里,总可见翠柳低垂,风吹柳絮满天轻盈起舞,碧绿的柳条不断地轻扬起柳花,总是别有一番精致与情趣。古今文人墨客,也总吟咏这柳花,韵味多多。
柳花俗称柳絮,又叫杨花。在春芳殆尽的晚春,柳絮似雪,无根无依,随风荡扬,引起了诗人们的联想和感概,表达着不同的感情。折柳赠别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此风俗形成于秦汉。著名于西安市东郊的灞水上的灞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这里有“灞柳风雪”之称,已列入“关中八景”。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特别情境当中,总有折柳相送的场景细节。于是,古人的诗词歌赋中就少不了“歌咏折柳”的意义。
刘禹锡这组诗一反前人咏柳的格调,诗中写出了柳花的品格和精神。这是由于刘禹锡参与变法革新失败后,遭遇贬谪,他借题发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把柳花写得那么高尚,那么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