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樵适自咏
李翔 〔唐代〕
率性樵夫似逼真,玉壶山远净无尘。松枝攀折忧妨鹤,桃片惊飞怕惹人。
遇药身轻成往事,观棋柯烂却何因。非仙非释非时样,落魄云边一葛巾。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李廓侍御赴剑南
顾非熊〔唐代〕
鸟道见狼烟,元戎正急贤。图书借朋友,吟咏入戈鋋.山色城池近,江声鼓角连。不应夸战胜,知在檄蛮篇。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员峤先生
徐凝〔唐代〕
员峤先生无白发,海烟深处采青芝。逢人借问陶唐主,欲进冰蚕五色丝。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子夜吴歌·夏歌
李白〔唐代〕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译文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在回舟的时候,月亮还未出来,西施就被越王带邀而去了。
注释
镜湖¹三百里,菡(hàn)萏(dàn)²发荷花。
¹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²菡萏: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ài)若耶(yē)¹。
¹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回舟不待月¹,归去越王家。
¹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译文注释
镜湖¹三百里,菡(hàn)萏(dàn)²发荷花。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荷花。
¹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²菡萏: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ài)若耶(yē)¹。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¹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回舟不待月¹,归去越王家。
在回舟的时候,月亮还未出来,西施就被越王带邀而去了。
¹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赏析
这首诗讲的是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
诗首句“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
“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著一“隘”字而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西施咏》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
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奉和圣制过温汤
李贞〔唐代〕
凤辇腾宸驾,骊籞次乾游。坎德疏温液,山隈派暖流。寒氛空外拥,蒸气沼中浮。林凋帷影散,云敛盖阴收。霜郊畅玄览,参差落景遒。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