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臣再以墨来
邹浩 〔南北朝〕
孙郎文史外,所好墨而已。龟玉藏椟中,涓辰乃开视。
未尝轻示人,每戒卞和耻。谓予心事同,分惠真可喜。
磨去五之一,馀者恰盈咫。印弄棱角刓,前言戏之耳。
苍头忽踵门,喘汗殊不止。恍疑皂囊药,无因至于此。
亟取启缄封,入眼胜双鲤。其长应天数,其光动晴晷。
当暑尚挟纩,岂但什袭比。且云此不刓,品色尤更美。
始知雅意来,要以补前毁。想初闻语时,废书频拊髀。
兵法善致人,所致必如指。一朝下两城,曾不费一矢。
坐令鼎足心,成辙乱旗靡。堂堂莫我过,势若建瓴水。
墨果多乎哉,一一是孤垒。齐城七十二,受降从此始。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二
庾信〔南北朝〕
我皇承下武,革命在君临。应图当舜玉,嗣德受尧琴。沈首多推运,阳城有让心。就日先知远,观渊早见深。玄精实委御,苍正乃皆平。履端朝万国,年祥庆百灵。玉帛咸观礼,华戎各在庭。凤响中夷则,天文正玉衡。皇基自天保,万物乃由庚。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和王内史从驾狩诗
庾信〔南北朝〕
冬狩出离宫。还过猎武功。涧横偏碍马。山虚绝响弓。更嬴承落鴈。韩卢鬬蛰熊。犹开三面网。谁肯一山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题誉老无住阁
邹浩〔南北朝〕
不二门开刹海中,十方世界本来同。四威仪竟无所着,千手眼应如是通。弥勒当年曾示现,善才于此悉参同。而今我亦逢师处,聊击栏杆问祖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玉台新咏序
徐陵〔南北朝〕
夫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窥;千门万户,张衡之所曾赋。周王璧台之上,汉帝金屋之中,玉树以珊瑚为枝,珠帘以玳瑁为匣。其中有丽人焉。其人也:五陵豪族,充选掖庭;四姓良家,驰名永巷。亦有颖川新市、河间观津,本号娇娥,曾名巧笑。楚王宫里,无不推其细腰;卫国佳人,俱言讶其纤手。阅诗敦礼,岂东邻之自媒;婉约风流,异西施之被教。弟兄协律,生小..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历代文人所创作的作品集卷首的序似乎仅仅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整个文集来说也只是个抛砖引玉的小角色,但是徐陵的《玉台新咏序》让我重新认识到,文章可以显色彩,文章可以生音乐,文章可以变成一位随着醉人的音乐翩翩起舞的香艳美女。古代诗歌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或评,或传,或咏,或叹,为后人布下奇异的揣测空间,感人肺腑而又赏心悦目。这是文学的独特魅力所在。《玉台新咏》卷首的这篇序作被传承下来,在历史的文学画卷中弥漫着散不尽的香艳芬芳,是千古不朽的骈文杰作。而骈文所具备的和谐美。音乐美。典雅美这些美学特征也在这篇序中得到完美呈现,为后代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绝佳的典范。
《玉台新咏序》在结构上上体现了和谐之美,文章自始至终在裁对,句式,韵脚,修饰上都保持着和谐的节拍。文章一开始,用赋体的铺排夸饰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处华美的帝王居室“周王碧台之上,汉帝金屋之中,玉树以珊瑚作枝,珠#以毒瑁为押”整篇文章都是以此手法贯穿始终。句式工整,对仗巧妙,其美丽的文字描绘绝伦的画面,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全文总分五段以“夫”“至若”“加以”“继”“于是”环环相连,起承转合,婉转流畅。在句式上,全文以诗体句为主,无言七言不等,体现了骈文的模式特点。
在音节安排上,《玉台新咏序》具有欢快轻妙,舒缓流畅的节奏。首先全文是以对仗句式为主,节奏比较统一。其次,文章四言无言七言相互交叉,使文章有了小桥流水般欢快的节奏。在押韵上虽然整篇韵脚不是完全统一,但是完全遵循了阴阳上去的合理安排,读起来婉转顿挫,如吟如唱。
在色彩上,这篇序言辞藻华丽,在对帝王居处和美女衣着的描写上都呈现出了华丽的色彩。金碧辉煌的宫殿之内,穿着鲜艳,化妆浓艳的的宫女载歌载舞。以绚丽的色彩反衬了宫女内心低落的灰暗。
所以这篇序言在形势与内容上都体现了骈文所具备的,如裁对的均衡对称美、句式的整齐建筑美、用事的典雅含蓄美、词藻的华丽色彩美、声调的和谐音乐美。《玉台新咏》文如其名,这篇碧玉妆台上的歌咏,在依然是那么缠绵悱恻,散发着迷人的色彩。
发山口堤上
邹浩〔南北朝〕
烟笼官柳柳笼堤,风引澄波细细移。骏马不知鞍上意,回头已是获麟陂。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