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飞伯劳歌二首 其一
萧纲 〔南北朝〕
翻阶蛱蝶恋花情,容华飞燕相逢迎。谁家总角歧路阴,裁红点翠愁人心。
天窗绮井暧徘徊,珠帘玉箧明镜台。可怜年几十三四,工歌巧舞入人意。
白日西落杨柳垂,含情弄态两相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咏萤火诗
萧绎〔南北朝〕
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译文
注释
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然:同“燃”。
译文注释
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挨上人身,疑惑它怎么不热,接触草堆,惊讶它不能使之冒烟。
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来到灯下显得暗淡无光,飞到雨中它反而又燃烧起来。
然:同“燃”。
赏析
这首诗,紧紧扣住一个“火”字,多角度再现萤火虫的形象特征,四句诗,就是萤火形象的四次“造型”:“着人疑不热”,从人的感觉写。萤火虫明明有火光一闪一闪,可附在人体,人会惊奇──有火怎么不放热,突出了其放光而不发热的特点。“集草讶无烟”,从其栖息处所写。萤火从腐草中产卵繁殖,故古人误以为萤乃腐草所化。《礼记?月令》云:“腐草为萤”。古代不少咏萤诗也沿用了这种说法。如沈旋说萤火是“火中变腐草”,刘禹锡也说“陈根腐叶秋萤光”。这种说法自然没有多少科学根据,但其喜欢草堆中栖息却是事实。草堆上明明有点点火光,草都不燃起来,无烟无焰。第二句诗,既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萤火虫发出萤光、不热不燃的特点,又使读者知道了萤的一些生活习性。“到来灯下暗”,写出了火光的微弱,作者从对比的角度写,以灯光的相对明亮,突出萤火虫的微弱特点,用了比较衬托的手法。“翻往雨中然”,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画面:一般的火,风一吹、雨一浇,便熄其光焰。而萤火呢,它的萤光并不受天气环境的左右,在雨中,仍能翩然起舞、星光闪烁……诗人就是这样,怀着对萤火虫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对其进行细致入微、多侧面的观察,从而将其形态的多姿多彩、形象的各种造型推到了读者面前,使读者也顿生怜爱之情。
用铺陈的手法,再现了萤火的形态之美,表现了一个皇帝闲暇时的专心致志、细致入微,由于多侧面描绘,形象完整,也给读者留下了具体、深刻的印象,而且其对写作对象细细观察的写作态度,用墨如泼、多方勾勒的写作技术,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萧绎居位显赫,养尊处优,自然无需“忧谗畏讥”,对自然的观察描绘虽能穷形尽相,但要他涌出多少感慨、掘出多深寓意,这很难做到,所以他笔下的萤火虽很有美感,但充其量是供人欣赏玩味。
煮笋
王谌〔南北朝〕
案有磨人墨,囊无使鬼钱。难教典班史,只可折花钿。破屋日金雨,颓檐夜见天。山童因煮笋,庖下始生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题刘德文乐轩
王寂〔南北朝〕
书生活计一囊钱,以乐名轩岂漫然。得意山閒聊寓酒,赏音琴上本无弦。园空洛社今谁独,堂在睢阳底事全。会见慈亲封大国,金华荣拜雪垂肩。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与苏九德别
何逊〔南北朝〕
宿昔梦颜色,咫尺思言偃。何况杳来期,各在天一面。踟蹰暂举酒,倏忽不相见。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三五出重云,当知我忆君。萋萋若被径,怀抱不相闻。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闻吴圣取还朝
邹浩〔南北朝〕
庚子频年忧患同,君依坟土我飘蓬。闻君已复云霄上,顾我须逃瘴雾中。学校他年齐出处,朝廷今日异穷通。敝庐归去无他事,惟愿时和岁岁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