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行三首 其一
萧纲 〔南北朝〕
边秋胡马肥。云中惊寇入。勇气特无侣。轻兵救边急。
沙平不见虏。嶂崄还相及。出塞岂成歌。经川未遑汲。
乌孙涂更阻。康居路犹涩。月晕抱龙城。星流照马邑。
长安路远书不还。宁知征人独伫立。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晚出新亭
阴铿〔南北朝〕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
译文
注释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
离悲:离别的悲愁。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盖:车盖。此处指退潮时的波浪。云昏:指云雾迷漫。不作峰:谓山峰因云雾迷漫而显现不出山峰的形状。
远戍(shù)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jù)有踪。
讵:怎,岂,难道。
参考资料:
1、 韦凤娟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368-1369
译文注释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
江水浩荡而去,离愁却袭上心来,真是几重波浪几重悲啊。
离悲:离别的悲愁。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尽管江上潮势已经低落,但汹涌翻滚的波涛仍然犹如高张的车盖,水面之上云雾沉沉,无有峰峦之状。
盖:车盖。此处指退潮时的波浪。云昏:指云雾迷漫。不作峰:谓山峰因云雾迷漫而显现不出山峰的形状。
远戍(shù)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戍鼓之声从远处隐隐传来,顿添几分肃杀之气;远眺江岸,唯有寒山老松,满目萧索。
戍:防军驻守处。古时兵营中以鼓角纪时,日出日落的时候都击鼓。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jù)有踪。
如果人的一生九十年,我才刚刚过去一半,现在孤舟远征,可叹征程艰难,归程无期。
讵:怎,岂,难道。
参考资料:
1、 韦凤娟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368-1369
赏析
这首《晚出新亭》诗,是写江上景色的代表性作品,写景以抒情,情景交融。
新亭在建康(今南京市)境内,是朝士们游宴之所。诗的起势不凡,首句写景,次句写情。江水浩荡而去,离愁却袭上心来,真是几重波浪几重悲啊。此诗的发端与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中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正同,开首两句即点出“离悲”的主题。以下四句具体写江景:尽管江上潮势已经低落,但汹涌翻滚的波涛仍然犹如高张的车盖;水面之上云雾沉沉,无有峰峦之状。戍鼓之声从远处隐隐传来,顿添几分肃杀之气;远眺江岸,唯有寒山老松,满目萧索。“潮落”二句以潮落云昏暗示诗人心潮不平,“远戍”二句则通过戍鼓、寒松一步渲染悲愁的气氛。在这荒寒萧条,满目凄凉的时刻,诗人却不得不孤舟远征,艰难独行,最后两句自然而然的直抒情怀,感叹征程艰难,归程无期。
此诗语言洗炼,写景抒情,皆出于自然,将落潮、昏云、戍鼓、寒松等景物组合成一幅《孤舟远行图》,形象鲜明,意境幽远。
出塞 一
薛道衡〔南北朝〕
高秋白露团。上将出长安。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转蓬随马足。飞霜落剑端。凝云迷代郡。流水冻桑干。烽微桔槔远。桥峻辘轳难。从军多恶少。召募尽材官。伏堤时卧鼓。疑兵乍解鞍。柳城擒冒顿。长坂纳呼韩。受降今更筑。燕然已重刊。还嗤傅介子。辛苦刺楼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石壁立招提精舍诗
谢灵运〔南北朝〕
四城有顿踬。三世无极已。浮欢昧眼前。沉照贯终始。壮龄缓前期。颓年迫暮齿。挥霍梦幻顷。飘忽风电起。良缘迨未谢。时逝不可俟。敬拟灵鹫山。尚想祗洹轨。绝溜飞庭前。高林映窗里。禅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山池应令诗
鲍至〔南北朝〕
望园光景暮,林观歇雰埃。荷疏不碍楫,石浅好萦苔。风光逐榜转,山望向桥开。树交楼影没,岸暗水光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