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梅绝句
陆游 〔宋代〕
老子舞时不须拍,梅花乱插乌巾香。
樽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
译文
老子舞时不须拍,梅花乱插乌巾香。
我起舞时狂态尽显,不依节拍、把梅花随意的插在头巾之上。
樽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
在酒杯前的种种表现大家不要笑,等到我死了你们就会想念我活着时候的狂态了。
注释
老子舞时不须拍¹,梅花乱插乌巾²香。
¹舞时不须拍:不依节拍胡乱跳舞。²乌巾:乌角巾,一种黑色的帽子。
樽(zūn)¹前作剧²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
¹樽:酒杯。²作剧:嬉戏。
译文注释
老子舞时不须拍¹,梅花乱插乌巾²香。
我起舞时狂态尽显,不依节拍、把梅花随意的插在头巾之上。
¹舞时不须拍:不依节拍胡乱跳舞。²乌巾:乌角巾,一种黑色的帽子。
樽(zūn)¹前作剧²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
在酒杯前的种种表现大家不要笑,等到我死了你们就会想念我活着时候的狂态了。
¹樽:酒杯。²作剧:嬉戏。
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起舞时狂态尽显,不依节拍、把梅花随意的插在头巾之上。
在酒杯前的种种表现大家不要笑,等到我死了你们就会想念我活着时候的狂态了。
注释
舞时不须拍:不依节拍胡乱跳舞。
作剧:嬉戏。
乌巾:乌角巾,一种黑色的帽子。
樽:酒杯。
送剑与傅岩叟
辛弃疾〔宋代〕
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译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在屋瓦上活动的两只麻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入屋内,落到砚池中。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我静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会,依然潜心地读着《周易》,不知道春天过去了多久。
注释
双双瓦雀¹行书案²,点点杨花入砚(yàn)池。
¹瓦雀:在屋瓦上活动的鸟雀。²行书案:瓦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
闲坐小窗读周易¹,不知春去几多时。
¹周易:儒家经典著作。
译文注释
双双瓦雀¹行书案²,点点杨花入砚(yàn)池。
在屋瓦上活动的两只麻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入屋内,落到砚池中。
¹瓦雀:在屋瓦上活动的鸟雀。²行书案:瓦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
闲坐小窗读周易¹,不知春去几多时。
我静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会,依然潜心地读着《周易》,不知道春天过去了多久。
¹周易:儒家经典著作。
赏析
全诗发英雄用武无地之慨。前两句挑灯看剑,雄心振起。后两句宝剑惟挂空斋与琴为伴,未可赴边杀敌,情绪一跌千丈。先扬后抑,貌似平静,实壮志难酬之愤喷薄而出。
“镆耶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中“镆耶三尺”,指剑;“镆耶”亦作莫邪,古宝剑名。雄剑名干将,雌剑名奠邪。干将进雄剑于吴王而藏雌剑,雌剑思念雄剑,常在匣中悲鸣。“照人寒”,言宝剑光亮耀目,观之令人胆寒。“挑灯”,拨亮灯烛。作者拨亮灯烛看剑,浮想联翩,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得携去斩楼兰”宝剑本是杀敌之器,但今却空无所用,不能用在杀敌的战场,只能高高挂在空空如也的书斋中,与琴棋书画为伴。剑无所用,实指作者才无所施、能无所发,未能够在战场上杀敌击贼。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场面。
本诗虽仅四句,但抒发的感情却是激烈慷慨,充满一股悲愤之气。想辛弃疾自南归以来,念念不忘的是收复失地,以成一个完整的南北统一的太平世界。但腐朽的南宋王朝却在与金人的长期对垒中日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诗人也在这无限期的闲置中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所有这一切,铸成诗人这一首表达自己痛心疾首、极度遗憾之情的诗篇。
开元夜游图
周邦彦〔宋代〕
潞州别驾年十八,弯弓射鹿无虚发。真龙绝水鱼鳖散,参军后骑凫鸥没。咸原瑞气映壶关,城南书生知阿瞒。解鞍下马日向夕,炙驴行酒天为欢。坐上何人识天意,擫帽破靴朝邑尉。旄头夜转紫垣开,太白光芒黄钺利。万骑齐呼左右分,将军夜披玄武门。鏖兵三窟尽妖党,问寝五门朝至尊。羽林萧萧参旗折,太极瑶光净烟雪。杀身志在攀龙鳞,唾手成功探虎穴。麾下且侯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王大卿致政归江陵
王安石〔宋代〕
九卿初命亚三司,朝吏相瞻得老师。南阙便还新印绶,东舟只载旧书诗。汉庭饯客无佳句,越水归装有富赀。回首千年见疏范,共疑今事胜当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