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悼诗

李煜 〔五代〕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
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朦眼上花。
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丧子之痛难以释怀,但是爱妻现在重病在床怎忍再让地承受打击,就让我一人承受这痛苦吧。
深秋时节阴雨靠靠,分外冷清孤寂。这样愁苦的心情,怎能减轻我的病痛呢?
伫立风中,更加哽咽悲哀,眼前一片昏暗述茫,甚至连深秋的残花也模不清。
我的灵魂饱受苦痛煎熬,我佛慈悲,请为我指引宁静的归处吧!

注释

注释
引:《五代诗话》引诗作“剧”。
昏朦:指眼光昏花,朦胧。或作“昏濛”。
空王:佛教语,佛教信徒对佛祖的尊称,因佛说世界是一切皆空。念:怜。
穷子:佛教语,法华经七喻之一。三界生死之众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此指走投无路的人。迷家:相传汉初辽东人丁令威学道得仙,归来而无相识者,化鹤停于城头华表柱上,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吟日:“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见《艺文类聚》卷七八引《搜神记》。此事常用以表示物是人非之感。后佛教徒又用以表示迷失路径而祈请佛的指引。

赏析

  这首诗又名“悼幼子瑞保”。李煜与大周后的幼子仲宣,小字瑞保,生于李煜即位的当年。瑞保三岁时受封宣城(今安徽宣州)郡公,死后追封为岐王。瑞保这孩子生得眉目清秀,又天分极高。宋马令《南唐书》等史籍记载,瑞保三岁时授学《孝经》,即时成诵,不遗一字。受母亲的遗传影响,小小年纪的他就能审识音调。想象在宴会听乐之时,听倚在身边的孩儿分辩音律,指说乐调,给热爱艺术的父母等来多少欢乐,多少骄傲。更难得的是这孩子性情温顺,识得大体,随侍父母,或遇见大臣,进退从容,举止有礼,俨然一小大人的模样。如此可爱可喜的孩子,李煜夫妇视为掌上明珠,珍爱之极。据说李煜常常将他抱在膝头上,亲自教他诵读诗文。可惜这样一个天才般的儿童,却在四岁的时候突然夭折。

  陆游《南唐书》卷一六记载:“宋乾德二年(964),仲宣才四岁日,戏佛像前,有大琉璃灯为猫触堕地,划然作声,仲宣因惊病得疾,竟卒。”时间据徐铉《岐王墓志铭》是在这一年的冬十月二日(《骑省集》卷一七)。马令《南唐书》卷七《宗室传》:“初,仲宣卒,后主哀甚,然恐重伤昭惠,常默坐饮泣而已,因为诗以写志云云。”这时,周氏正卧病在床,势将不起,李煜为瑞保的突然夭折而悲痛无已,却忧心引起周氏大恸而加剧病情,强力克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尽情地宣泄,因作此诗,以为悼念。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煜

李煜

  注:以下内容为野史传说,仅供参考。藏书故实  精于鉴赏,极富藏书。宫中购置图书、画帖数万卷,法帖如钟、王真迹。公、私藏皆印有“内殿图书”、“建业文房之宝”、“集贤殿书院”等。或为其签名、题字,或为诗歌杂言。宋军攻陷金陵,城将陷,他对保仪黄氏曰:此皆吾宝,城若不守,尔等可焚之。城陷,黄氏皆将藏书画焚烧。所作文词,多含伤感离愁之..► 72篇诗文 ► 0条名句

复制
详情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玄泰禅师

修睦〔五代〕

去去去何住,一盂兼一瓶。水边寒草白,岛外晚峰青。宿处林闻虎,行时天有星。回期谁可定,浮世重看经。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酒泉子·云散更深

冯延巳〔五代〕

云散更深,堂上孤灯阶下月。早梅香,残雪白,夜沉沉。阑边偷唱系瑶簪,前事总堪惆怅。寒风生,罗衣薄,万般心。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江南(二首,与本调不同)

冯延巳〔五代〕

去岁迎春楼上月,正是西窗,夜凉时节。玉人贪睡坠钗云,粉消妆薄见天真¤人非风月长依旧,破镜尘筝一梦经年瘦。今宵帘幕扬花阴,空馀枕泪独伤心。今日相逢花未发,正是去年,别离时节。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重来不怕花堪折,只恐明年花发人离别。别离若向百花时,东风弹泪有谁知?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谒金门·风乍起

冯延巳〔五代〕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薄命女(一名长命女)

和凝〔五代〕

天欲晓,宫漏穿花声缭绕,窗里星光少¤冷露寒侵帐额,残月光沈树杪。梦断锦帏空悄悄,强起愁眉小。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