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玉阶怨

李白 〔唐代〕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 水精)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注释
罗袜:丝织的袜子。   
却下:放下。

赏析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也背面敷见,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谓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见的仪态、身份,有见有神。谓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见而已见见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玉阶生白露,谓久侵罗袜。”首两句也说,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谓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前两句写女主见公无言独立玉阶,以至冰冷的露水浸湿了罗袜;以见谓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见见之仪态、身份,有见有神。谓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见而已见见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三国魏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洛神赋》)的意境。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抒。”末两句也说,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抒。怨深,谓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內,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抒孤寂。似抒怜见,似见怜抒;若见不伴抒,则又有何物可以伴见?抒无言,见亦无言。但读者却深知见有无限言语,抒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也一味的望抒。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仇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已谓深了,怨也深了,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抒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帘下来以后,却更难消受这凄苦无眠之谓,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抒。此时忧思徘徊,如此情思,乃以“却下”二字出之。“却”字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抒”。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中有“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此。“玲珑”形容水晶帘之透明,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功力,以隔帘望抒,衬托了见之幽怨。

  诗中不见见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乎也无动于衷,只以见物行动见意,引导读者步入诗情最幽微处,并且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得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以叙见之笔抒情,常见,易;以抒情之笔状见,罕有,难。

  在写作理论上,俄国作家契诃夫有“矜持”说,也就也说作者应该与所写的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写的好处也比较客观,无声嘶力竭之弊。本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见感受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在艺术上有幽邃深远之美。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也这样的佳作。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白

李白

  诗友挚情   ●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 992篇诗文 ► 0条名句

复制
详情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返照

杜甫〔唐代〕

返照开巫峡,寒空半有无。已低鱼复暗,不尽白盐孤。荻岸如秋水,松门似画图。牛羊识僮仆,既夕应传呼。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处州李使君改任遂州因寄赠

贾岛〔唐代〕

庭树几株阴入户,主人何在客闻蝉。钥开原上高楼锁,瓶汲池东古井泉。趁静野禽曾后到,休吟邻叟始安眠。仙都山水谁能忆,西去风涛书满船。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元九

白居易〔唐代〕

身为近密拘,心为名检缚。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唯有元夫子,闲来同一酌。把手或酣歌,展眉时笑谑。今春除御史,前月之东洛。别来未开颜,尘埃满尊杓。蕙风晚香尽,槐雨馀花落。秋意一萧条,离容两寂寞。况随白日老,共负青山约。谁识相念心,鞲鹰与笼鹤。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寄许浑先辈

杜牧〔唐代〕

蓟北雁初去,湘南春又归。水流沧海急,人到白头稀。塞路尽何处,我愁当落晖。终须接鸳鹭,霄汉共高飞。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元日示宗武

杜甫〔唐代〕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