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家南渡(dù)日,此地旧长安。
长安:唐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这句是说金陵(今江苏南京)在晋朝南渡后曾作为都城。旧:一作“即”。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地即”二句:一作“碧宇楼台满,青山龙虎盘”。钟山龙蟠,石头虎踞,诸葛亮称为帝王之宅。
金陵空壮观,天堑(qiàn)净波澜。
天堑:天然的壕沟,言其险要可以隔断交通。此指长江。“天堑”一作“江塞”。
醉客回桡(ráo)去,吴歌且自欢。
回桡:掉转船头,改变航向。桡:船桨。吴歌:吴地之歌。亦指江南民歌。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拥:环抱的样子。金陵:这里指金陵山,即今南京的钟山。江:一作“汉”。这句意为:江水绕城而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当时:指六朝时期。夹道:在道路两旁。朱搂:谓富丽华美的楼阁。
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
国:都城。亡国:指相继灭亡的六朝的故都金陵。王宫:一作“离宫”。离宫: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yíng)州。
空余:只剩下。后湖:即金陵城北的玄武湖,在今南京市东北。瀛洲: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玄武湖中的洲岛。瀛:一作“江”。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六代:即六朝。《小学绀珠》: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皆都建业。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秦地:指秦国所辖的地域。此指长安。少:一作“小”。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qǐ)罗。
深宫:宫禁之中,帝王居住处。绮罗:泛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与:一作“只”。沧波:碧波。
参考资料:
晋家南渡(dù)日,此地旧长安。
晋朝南渡以后,在这里建都,代替了旧日的长安。
长安:唐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这句是说金陵(今江苏南京)在晋朝南渡后曾作为都城。旧:一作“即”。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这里的地形是人间帝王的住宅,山势则为虎踞龙盘。
“地即”二句:一作“碧宇楼台满,青山龙虎盘”。钟山龙蟠,石头虎踞,诸葛亮称为帝王之宅。
金陵空壮观,天堑(qiàn)净波澜。
而钟山却空有壮丽的景象,长江天堑也变得清波平静不起波澜。
天堑:天然的壕沟,言其险要可以隔断交通。此指长江。“天堑”一作“江塞”。
醉客回桡(ráo)去,吴歌且自欢。
游客在沉醉中归去,欢乐的吴歌在江上传遍。
回桡:掉转船头,改变航向。桡:船桨。吴歌:吴地之歌。亦指江南民歌。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地形凭借钟山的龙盘之势,绕城有江水横流。
拥:环抱的样子。金陵:这里指金陵山,即今南京的钟山。江:一作“汉”。这句意为:江水绕城而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当年六朝的权贵,夹道筑起座座朱楼。
当时:指六朝时期。夹道:在道路两旁。朱搂:谓富丽华美的楼阁。
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
而今荒败的王宫长满了野草,旧日的离宫别馆已到处是凄凉的古丘。
国:都城。亡国:指相继灭亡的六朝的故都金陵。王宫:一作“离宫”。离宫: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yíng)州。
只有那玄武湖上的明月,照着清波,像是照耀在海上的瀛洲。
空余:只剩下。后湖:即金陵城北的玄武湖,在今南京市东北。瀛洲: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玄武湖中的洲岛。瀛:一作“江”。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面对记载着六朝兴亡的古都,三杯酒后让我为你献上一支歌。
六代:即六朝。《小学绀珠》: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皆都建业。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论宫苑你比长安少,比山水你和洛阳差不多。
秦地:指秦国所辖的地域。此指长安。少:一作“小”。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qǐ)罗。
你残破的古殿中曾生长着吴王喜爱的花朵,幽暗的宫墙中曾有晋代后妃们的绮罗。
深宫:宫禁之中,帝王居住处。绮罗:泛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这些都与前朝的繁盛一起消失,可叹的往事早已付与长江东逝的碧波。
与:一作“只”。沧波:碧波。
参考资料:
瞿蜕园、朱金城指出这组诗同储光羲《临江亭王咏》词意相似,都是怀古概今、忧伤时事之作,显有弦外之音(《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二评笺)。
第一首描绘金陵城的壮险形势以寄慨。诗人一落笔便流露出深沉的吊古伤今之情。起句“晋家南渡日”概括了西晋末的一场历史浩劫。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前汉刘聪的相国刘曜引兵攻陷洛阳,怀帝被俘,士民死者三万余人。汉兵烧杀抢掠,掘陵墓,焚宫庙,将洛阳变成一片废墟。是年,汉兵又攻占长安。中原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而今,李白游金陵之时,自范阳起兵的安禄山已攻陷长安,玄宗仓皇出逃四川。北方人土纷纷携家南渡,避乱江东。历史好像重演了西晋永嘉年间的故事。因此,这一句诗犹如惊雷劈空而来,撼人心魄,表明了当时唐王朝已面临山河破碎、社稷倾圮的严重局面。次句“此地旧长安”,饱含着诗人对胡骑践踏京都长安的悲痛。金陵此地,今日依然是歌舞昇平气象,这正像昔日的长安。诗人没有说如今长安是怎样一副局面,他是不忍心说。这里可参照诗人在《永王东巡歌》中所描写的“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的情景,想象当时长安的悲惨境地。
颔联写金陵城的陆地形势。上句说,金陵为六朝帝都,这里遗留着帝王住宅、巍峨宫阙。金陵城东有钟山,城西有石头山。王琦注引张勃《吴录》载,诸葛亮曾称叹“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下句说,钟山和石头山犹如龙蟠虎踞于金陵东西,气象雄壮。这一联在写景中显现出金陵城历代的繁华,宫廷的伟丽,王朝的兴盛,山势的壮观。诗人倾注了对祖国锦绣山川和悠久帝都的热爱之情。颈联写江面。金陵城北是空阔长江,主与钟山争雄。由于有长江限隔南北,金陵历来易守难攻,号称“天堑”。然而,六朝的末代统治者都是奢侈淫乐,不修内政,专恃天险,以为可以长治久安,但结果无一不导致金陵失陷而亡国。李白眺望着滔滔江流,回顾历史,联想当世,不由得喟然长叹。这两句含蓄地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其意蕴正与后来诗人刘禹锡在《金陵怀古》中以精辟议论道出的“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相同。这里写的是“金陵空壮观”,其实诗人是暗讽“长安空壮观。”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也没有能够阻遇安史叛军长驱入关攻占长安,以致重蹈六朝的复辙。“空”字可谓意味深长。“天堑净波澜”句,又透露出李白对平定叛乱的思考。瞿、朱二先生曾指出,《金陵三首》“当与《永王东巡歌》合看。”他们在《永王东巡歌》的按语中说:“当时玄宗号令不出剑门,肃宗崎岖边塞,忠于唐室之诸将皆力不足以敌安、史,则身处江南如李白者,安得不思抒奇计以济时艰?”(《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二评笺)因为此后不久,李白就加入了永王李璘军幕并献奇计,力主永王据金陵为根本,而后用舟师泛海,直取幽燕,颠覆安史老巢。可以推想李白写“天堑净波澜”句时,对于据有长江天险的金陵城面临的重要战略地位已有所预见,并作了思考。
然而,写这组诗的时候,李白还是流落江湖的布衣诗人。他自负有谢安之志、王佐之才,却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内心的痛苦和焦虑可想而知。尾联写他正在吊古伤今之际,忽然听到从江上舟中和江岸歌楼酒馆传来一阵阵软媚的吴歌声。诗人痛感在这衰世之年,竟仍有人不以国家危亡为念,照旧声色歌舞,寻欢作乐。他实在不愿听这种靡靡之音,于是令船家转棹而去。这里的“醉客”,是诗人自喻。说是“醉客”,其实他是最清醒的。这一联运用倒卷笔法,先写醉客回桡而去,再点出吴歌自欢,这样就更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当时享乐腐败世风的辛辣讽刺,他的深沉悲痛和无限感叹。这里的意蕴,同刘禹锡的“《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金陵怀古》)和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正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首用盛衰对照手法,抒写兴亡之感,借以示警当世。首联以倒装句式,描绘金陵城依山环水的地理形势。颔联写六朝兴盛时期,金陵城人户百万,朱楼夹道,一片富丽繁华景象。颈联一转,感叹亡国后满城春草萋萋,王宫埋没于古丘,触目荒凉、衰败。这两联一盛一衰,前后映照,包含着极深的历史教训。尾联描绘惟有那亘古不变的后湖月,仍旧照着湖波上那个荒凉冷落的瀛洲岛。这一幅清冷,朦胧的景色,融合着诗人对于故国萧条、人事变幻的深沉感伤。余音袅袅,发人深思,引人遐想。
第三首直以六代兴亡喻指唐王朝盛衰。首联即以唱叹出之。诗人为六代忽兴忽亡之国浇洒三杯美酒,唱一曲悲怆挽歌。颔联巧妙地将眼前的金陵城与心中系念着的洛阳、长安联系起来写。从字面上说,这两句不过是写由于历经兵燹,金陵的宫苑多已坍塌荒芜,比起秦地即长安来是少了;但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却同洛阳一样多。其实,内在的深层含意是说:宫苑如林的长安城而今只怕在胡人的铁蹄下已化作一片废墟、焦土了。东都洛阳四周虽有群山作屏障,却因当政和握兵者的昏庸无能早已沦落;金陵城的山峰同洛阳一样多,到底能不能坚守得住也是难说。诗人的感慨藏而不露,寄寓在仿佛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之中。这一联是叹今。颈联接写对历史陈迹的凭吊。吴国昔日金碧辉煌的宫殿,而今长满了野花荒草;当年东晋深宫中的绮罗珍宝,也早已荡然无存。言外之意是说,这一代代的王朝衰亡得如此迅疾,已足以使人深思,警醒。尾联总束一笔,感叹六朝繁华已尽随人事而灭,好像与长江的碧波一道向东流逝,一去不返。诗人在第一首诗中,还只是通过“金陵空壮观”暗示国家兴亡不在于山川形势的险要;而在这里他已用“人事”一词,点出了社稷的存灭取决于人事。这是组诗画龙点睛的一笔。结句展现长江沧波,无休无止,滚滚东流而去。这正是诗人不可抑止的滚滚心潮。这个结尾犹如“临去秋波”,情绪无限悲凉,意境浑茫、渺远。
总的来看,李白的《金陵三首》以十分简括、浓缩的笔墨,选择了很少的带象喻性的金陵景物意象,巧妙地将它们衔接、映衬与对照,使之容纳了大跨度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抒发出吊古伤今、借古鉴今的丰富情思。三首诗的情调慷慨悲凉,意境壮阔深远,深深地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满腔热忱。李白作诗任情而写,挥洒自如,不喜受声律约束,尤擅于七言古风。他写律诗,也常运古诗之气格入律,使律中有古,对中有散。《金陵三首》中,有颔联不对仗的,如“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有颈联不工对的,如“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也有首联对仗的,如“地拥金陵势,城迥江水流。”可见他对仗不拘常格,纯任自然。这三首五律写得自然流走,有飘逸之致,节奏明快而不平直,语意斩截而不浅露,词采清丽而又雄健。它没有杜甫五律组诗那样描写工致,格律谨严,章法缜密,沉郁顿挫。它是疏宕的,粗线条的,大写意和大概括的。它虽非李白的代表作,却是唐代诗人中较早地以金陵怀古为题材的佳篇,对于后来刘禹锡、杜牧等人的金陵怀古咏史诗给予了很大的影响。
寒鸡号荒林,山壁月倒挂。
清凉的早晨,山鸡在荒林中啼叫。山峰壁立,落月象倒挂在山腰。
披衣起视夜,揽辔念行迈。
披起农裳,凝视将退的夜色,揽起马缰,便觉得路途艰遥。
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
当我来时,正值夏初,如今归去,已到秋季。
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
银河在长空奔泻,好象要飞出中国大地。
微风动凉襟,晓气清余睡。
凉风轻轻吹拂衣襟,清晨的寒气消除了睡意。
缅怀京师友,文酒邈高会。
遥念昔日京都的师友,高朋满座,诗酒相邀。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
其中有苏、梅二人,是我最畏敬爱慕的同道。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
诗文富有纵横的气势,文才互相掩映,名气一般高。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
子美的文气更加雄豪,仿佛是大地嘘气,万窍怒号。
有时肆颠狂,醉墨洒滂沛。
有时听凭酒后的狂放,振臂挥洒,波澜壮阔,笔势奇妙。
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
好象奔驰的千里马。放开四蹄,止不住奔跑。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
字字珠玑,摆满你的面前。无法选择,一个也不忍丢掉。
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
梅翁的诗文追求清新准确,就象寒泉冲激锐石,清冷峻峭。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他已经写诗三十年,我写诗比他晚了不少。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
他的心境虽已苍凉老大,文词却更加清新美妙。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譬如那妖娆的美女,风韵犹存,即使已经半老。
近诗尤古硬,咀嚼苦难嘬。
他的近作尤其古朴瘦硬,很难一下理解,需要反复咀嚼。
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像食橄榄,开始有些苦涩,味道越来越好。
苏豪以气轹,举世徒惊骇。
苏诗豪迈,以气势凌驾今古,所有的人只知惊叹称道。
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
梅诗却被冷落,只有我能理解,正象稀世古物,今天难以卖掉。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苏、梅二人有如一对凤凰,都是百鸟回翔的征兆。
云烟一翱翔,羽翮一摧铩。
他们正在云间翱翔,羽毛摧折,一生穷愁潦倒。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哕。
怎么才能追随他们比翼长空,终日腾飞,声震九霄?
问胡苦思之,对酒把新蟹。
为什么苦苦想这些问题,只因新蟹上市,对饮的往事在萦绕。
参考资料:
寒鸡号荒林,山壁(bì)月倒挂¹。
水谷:水谷口,在今河北完县西北。子美:苏舜钦字,开封人。圣俞:梅尧臣字,宣州宣城人。¹月倒挂:山高,月落时反倒比山还低。
披衣起视夜,揽辔(pèi)¹念行迈²。
¹揽辔:揽住马笼头,指乘马。²迈:远。
我来夏云¹初,素节²今已届³。
¹云:语气助词,无实义。²素节:秋天。古代五行说,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素。³届:到。
高河¹泻长空,势落九州外。
¹高河:指银河,因在高空,故称。
微风动凉襟(jīn),晓气清余睡。
缅( miǎn)怀京师友,文酒¹邈(miǎo)²高会³。
¹文酒:饮酒赋诗。²邈:遥远。³高会:盛会。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¹。
¹可畏爱:令人敬畏、亲近。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¹。
¹磨盖:相磨相盖,即不相上下之意。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
有时肆(sì)颠(diān)狂,醉墨洒滂(pāng)沛(pèi)。
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¹。
¹杀:停顿。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jiǎn)汰(tài)¹。
¹柬汰:挑选、淘汰。
梅翁事清切,石齿¹漱(shù)寒濑(lài)²。
¹石齿:尖峭的石滩。²濑:湍急的水。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
譬如妖韶(sháo)¹女,老自有余态。
¹妖韶:同“妖娆”,娇艳妩媚。
近诗尤古硬,咀(jǔ)嚼(jué)苦难嘬(chuài)¹。
¹嘬:吃,咬。
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苏豪以气轹(lì)¹,举世徒惊骇(hài)。
¹轹:超越,胜。
梅穷独我知,古货¹今难卖。
¹古货:以珍贵的古代文物喻梅诗。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云烟一翱翔,羽翮(hé)¹一摧铩²。
¹羽翮:羽毛。²铩:摧残、伤害。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huì)哕¹。
¹哕哕:凤鸣声。这里指歌诗唱和。
问胡¹苦思之,对酒把新蟹。
¹胡:为什么。
参考资料:
寒鸡号荒林,山壁(bì)月倒挂¹。
清凉的早晨,山鸡在荒林中啼叫。山峰壁立,落月象倒挂在山腰。
水谷:水谷口,在今河北完县西北。子美:苏舜钦字,开封人。圣俞:梅尧臣字,宣州宣城人。¹月倒挂:山高,月落时反倒比山还低。
披衣起视夜,揽辔(pèi)¹念行迈²。
披起农裳,凝视将退的夜色,揽起马缰,便觉得路途艰遥。
¹揽辔:揽住马笼头,指乘马。²迈:远。
我来夏云¹初,素节²今已届³。
当我来时,正值夏初,如今归去,已到秋季。
¹云:语气助词,无实义。²素节:秋天。古代五行说,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素。³届:到。
高河¹泻长空,势落九州外。
银河在长空奔泻,好象要飞出中国大地。
¹高河:指银河,因在高空,故称。
微风动凉襟(jīn),晓气清余睡。
凉风轻轻吹拂衣襟,清晨的寒气消除了睡意。
缅( miǎn)怀京师友,文酒¹邈(miǎo)²高会³。
遥念昔日京都的师友,高朋满座,诗酒相邀。
¹文酒:饮酒赋诗。²邈:遥远。³高会:盛会。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¹。
其中有苏、梅二人,是我最畏敬爱慕的同道。
¹可畏爱:令人敬畏、亲近。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盖¹。
诗文富有纵横的气势,文才互相掩映,名气一般高。
¹磨盖:相磨相盖,即不相上下之意。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
子美的文气更加雄豪,仿佛是大地嘘气,万窍怒号。
有时肆(sì)颠(diān)狂,醉墨洒滂(pāng)沛(pèi)。
有时听凭酒后的狂放,振臂挥洒,波澜壮阔,笔势奇妙。
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¹。
好象奔驰的千里马。放开四蹄,止不住奔跑。
¹杀:停顿。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jiǎn)汰(tài)¹。
字字珠玑,摆满你的面前。无法选择,一个也不忍丢掉。
¹柬汰:挑选、淘汰。
梅翁事清切,石齿¹漱(shù)寒濑(lài)²。
梅翁的诗文追求清新准确,就象寒泉冲激锐石,清冷峻峭。
¹石齿:尖峭的石滩。²濑:湍急的水。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辈。
他已经写诗三十年,我写诗比他晚了不少。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老大。
他的心境虽已苍凉老大,文词却更加清新美妙。
譬如妖韶(sháo)¹女,老自有余态。
譬如那妖娆的美女,风韵犹存,即使已经半老。
¹妖韶:同“妖娆”,娇艳妩媚。
近诗尤古硬,咀(jǔ)嚼(jué)苦难嘬(chuài)¹。
他的近作尤其古朴瘦硬,很难一下理解,需要反复咀嚼。
¹嘬:吃,咬。
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像食橄榄,开始有些苦涩,味道越来越好。
苏豪以气轹(lì)¹,举世徒惊骇(hài)。
苏诗豪迈,以气势凌驾今古,所有的人只知惊叹称道。
¹轹:超越,胜。
梅穷独我知,古货¹今难卖。
梅诗却被冷落,只有我能理解,正象稀世古物,今天难以卖掉。
¹古货:以珍贵的古代文物喻梅诗。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苏、梅二人有如一对凤凰,都是百鸟回翔的征兆。
云烟一翱翔,羽翮(hé)¹一摧铩²。
他们正在云间翱翔,羽毛摧折,一生穷愁潦倒。
¹羽翮:羽毛。²铩:摧残、伤害。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huì)哕¹。
怎么才能追随他们比翼长空,终日腾飞,声震九霄?
¹哕哕:凤鸣声。这里指歌诗唱和。
问胡¹苦思之,对酒把新蟹。
为什么苦苦想这些问题,只因新蟹上市,对饮的往事在萦绕。
¹胡:为什么。
参考资料:
全诗四十八句,按内容分为五节。前十句为一节,写题目中的“水谷夜行”作为全诗的引子。首两句写夜班更深起行的感受。首句鸡声惊起,憨、号、荒这些字给人以荒凉冷落的感觉,“山壁月倒挂”写月将落的景色,生动形象,和首句的荒寒相映成趣。三、四句写早行赶路。五、六句回忆初离京师,时值初夏,而现在已届素秋,强调出行之久。这些都为下文怀念京师作垫。同是写将晓的景色,李商隐的“长河渐落晓星沉”是凄丽,而“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则是气势雄浑,境界开阔。九、十两句写天将拂晓,睡意全消,自然引起下文怀友之念。
“缅怀”二句,诗人由眼前的侵晓夜行想到当日京师的文酒高会,冷落的行旅和热烈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文笔从高会的众宾收缩到诗人所畏爱的苏、梅二人。古人称值得敬佩的朋友为“畏友”。“可畏爱”三字引出下面几节对苏、梅的评论,直贯篇末“双凤凰”的比喻。“篇章”两句总写二人创作之富,声名之高,难分上下。这是总评,为下两节分评起个头。这是第二节。
第三节专论苏舜钦的才气。《庄子·齐物论》说:“大块噫气,其名为风,作则万窍怒号。”“万窍号一噫”就是用《庄子》的语意来表现“气尤雄”的程度,说他作诗的气势,犹如大风陡作,万窍皆鸣。苏舜钦又善写草书。“有时”两句暗用张旭(人称张颠)来夸赞苏舜钦的书法,这也是“气尤雄”的注脚。“譬如”两句写其奔放,这是兼诗和草书说的。“盈前”二句主要写其既多且好,但“难拣汰”三字于赞扬中也略有微词。这一节共八句,表现了一个才气横溢的诗人和草书家的形象,他的酒酣落笔、尽情挥洒的风神令诗人神往。
第四节十二句专写梅尧臣诗风的古淡,和苏舜钦的雄放恰成对照。梅尧臣比欧阳修大五岁,“梅翁”的称呼既亲切又有尊敬的意味。“事清切”的“事”是动词,表示梅尧臣刻意追求“清切”的境界。次句用流水穿过乱石的形象来比喻“清切”,但不是直说,而说成是“石齿漱寒濑”,就更显生动。这里暗用孙楚“漱石枕流”的典故,而不易使人察觉。“作诗”两句写梅尧臣诗的功力之深(相传梅尧臣日写一诗),又表示了诗人对梅尧臣诗的尊崇之意。“文词”四句写作诗之久,老而不衰。一般人年龄一大,才思往往不如年轻时的敏锐,因而诗的功力虽深,清新之感却逊于当年。而梅尧臣却不然,年龄心意虽然老大(其实这时才四十三岁),但文词反而更加清新。这句的“虽”字,有的版本作“难”,那么可以解释为全心全意作诗,不知老之将至(诗人青春长在)。单从这两句看,“难”字意味还长些,但和下面“譬如”两句接不起来,所以把四句合起来,仍以“虽”字为佳,两句因韵脚而倒装。“譬如”两句从“徐娘半老,丰韵犹存”的典故化出。用“妖娆女”作比喻,带有亲切幽默的味道。“近诗”四句写梅尧臣的诗风从清切到古硬,功力愈深,而一般浅人愈难欣赏。用“食橄榄”为喻,非常贴切,写出梅诗耐人细细琢磨才能欣赏的硬工夫,这是下节“古货今难卖”的伏笔。食橄榄这个比喻被后人沿用来说明一种生涩的诗风,如评黄山谷诗等。把这一节十二句和上节八句对比,看出作者用笔的变化。苏舜钦诗的特点是雄放,作者八句也如同一气喷出。梅尧臣诗“古硬”,别人不易理解,所以作者用十二句分三层来写梅诗的特点,先写作诗之久,叙作者为衬,再用比喻说愈老愈清新,最后特别提到“近诗尤古硬”,表明工夫老到,但“真味”必须细嚼得之,不能失此“古货”(古人不管自己怎么创新,总标榜越古越好)。作者的苦心尤在宣扬梅尧臣诗的高超。这两节是该诗的主要部分,又为最后一节的总结准备了条件。
最后一节十二句,分三层,“苏豪”四句为第一层,总结前两节的描写。苏舜钦诗虽容易为人欣赏,但用“徒惊骇”三字,也含有对当时舆论的不满。“二子”六句为第二层,对两人表示深切的同情和赞扬,将他们比作“双凤凰”,推崇备至,但“云烟”二句也表现出对他们的遭遇深感不平。“凤凰”既是祥瑞之物,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护,但刚一施展才能,立即受到摧抑排摈,两句“一”字紧相呼应,以表现当时世人的妒贤嫉能。在此诗写后不久的九月份,苏舜钦就因向朝廷进奏院祠神祭祀费酒而被小人告讦,贬谪而死。欧阳修在《苏氏文集序》一文里感慨尤深。“安得”二句一方面就“凤凰”的比喻生发,哕哕,本指凤凰的鸣声,这儿即指作诗唱和;另一方面回应篇首“二子可畏爱”的语意。最后两句为第三层,表示相思之情不能已,所以作诗寄问,交代题目中的“寄”字。因为诗人独行无友,风尘仆仆,想到当时京师文酒高会的盛况,想到苏舜钦、梅尧臣的诗才,诗人觉得,这时他们可能把酒吟兴正浓,不知道他的相思之苦,所以得寄诗相问。这样和题目中的夜行及第一节正好呼应。这两句总结全诗,略嫌草率,未能达到神完意足的境界,有点美中不足。
欧阳修在唐代诗人中极为推重韩愈,认为作诗当以韩愈为法。这首五古就是受到了韩愈诗的影响。在诗中写朋友的不同风格,韩愈《醉赠张秘书》说:“君诗多态度,蔼蔼春空云。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欧阳修此诗就韩愈这种写法开拓得更广阔,把苏舜钦、梅尧臣诗风的特征予以尽情描绘,对社会上对他们的排斥极表不平。诗前的叙事写景简劲利落而语句凝炼,中间的评论形象生动又极富感情。全诗条理脉络清楚紧凑,是欧阳修五古中的一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