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夜行
白居易 〔唐代〕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译文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劝客 一作:唤客)
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请你问问东流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08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6-117
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54-555
4、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9-30
注释
风吹¹柳花满店香,吴姬²压酒³劝⁴客君。(劝客 一作:唤客)
¹风吹:一作“白门”。²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³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⁴劝:一作“唤”,一作“使”。
金陵子弟¹来相送,欲行²不行³各尽觞(shāng)⁴。
¹子弟:指李白的朋友。²欲行:将要走的人,指诗人自己。³不行: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⁴尽觞:喝尽杯中的酒。觞,酒杯。
请君试问¹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¹试问:一作“问取”。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08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6-117
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54-555
4、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9-30
译文注释
风吹¹柳花满店香,吴姬²压酒³劝⁴客尝。(劝客 一作:唤客)
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
¹风吹:一作“白门”。²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³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⁴劝:一作“唤”,一作“使”。
金陵子弟¹来相送,欲行²不行³各尽觞(shāng)⁴。
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
¹子弟:指李白的朋友。²欲行:将要走的人,指诗人自己。³不行: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⁴尽觞:喝尽杯中的酒。觞,酒杯。
请君试问¹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请你问问东流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¹试问:一作“问取”。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08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6-117
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54-555
4、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9-30
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阴云密布,夜里稍稍感觉到了丝丝凉气。
只觉得衣裳变润了,没有成颗的雨点儿也没有声音。
注释
漠漠:阴云密布的样子。
稍稍:稍微,略微。
但:只。
亦:也。
白居易
爱恋湘灵 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 2109篇诗文 ► 0条名句
投赠福建桂常侍二首
陈陶〔唐代〕
后来台席更何人,都护朝天拜近臣。长笑当时汉卿士,等闲恩泽画麒麟。匝地歌钟镇海隅,城池鞅掌旧名都。不知珠履三千外,更许侯嬴寄食无。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韦员外家花树歌
岑参〔唐代〕
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君家兄弟不可当,列卿御史尚书郎。朝回花底恒会客,花扑玉缸春酒香。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怀武昌栖一二首
贯休〔唐代〕
常忆能吟一,房连古帝墟。无端多忤物,唯我独知渠。病愈囊空后,神清木落初。只因烽火起,书札自兹疏。清风江上月,霜洒月中砧。得句先呈佛,无人知此心。寂寥从鬼出,苍翠到门深。惟有双峰寺,时时独去寻。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柳堤诗
詹敦仁〔唐代〕
种稻三十顷,种柳百馀株。稻可供饘粥,柳可爨庖厨。息耒柳阴下,读书稻田隅。以乐尧舜道,同是耕莘夫。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韦应物〔唐代〕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首联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含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的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颔联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意思是:树已逢秋,人怎能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联想岁月流逝,壮志蹉跎,人何以堪?这两句不仅颇为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而且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蕴含极其丰富。
颈联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里见到的景象。表面上,这两句似乎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实际上,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主薄孤独、索寞的生活境遇;“暮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耿,又关合下联之日夕逢归,“远来舟”牵引出下联的“逢归客”。真可谓细针密线、情景交融。尾联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舍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相会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需想象品味。
通观全篇,诗人纯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如此写来,别有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