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歌行三首 其二
顾野王 〔〕
齐倡赵女尽妖妍,珠帘玉砌并神仙。莫笑人来最落后,能使君恩得度前。
岂知洛渚罗尘步,讵减天河秋夕渡。妖姿巧笑能倾城,那思他人不憎妒。
莲花藻井推芰荷,采菱妙曲胜阳阿。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寒夜对梅
释敬安〔〕
久坐寒灯暗不明,林钟敲尽更无声。惟馀一树梅花月,犹照枯禅午夜清。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览镜书怀
李白〔〕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译文
注释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6-917
译文注释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
得道便无所谓古今,失道终不免会衰老。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自照自笑镜中之人,满头白发就像霜草。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扪心空自叹息,我的形影为何这般枯槁?
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桃李何必多言,早晚会赞成商山四皓。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6-917
赏析
此诗共八句,可分三个部分:发端——览镜——书怀。
开头两句为第一部分。开篇不直接入题,也无惊人之语,甚至有些过于平静,出人意外。似乎诗人是在漫不经心地讲述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道理:修道成仙的人自然是长生不老,反之,那些凡夫俗子转眼就会走向生命的最后历程。这两句诗看似对道教的肯定,实则是对道教的挖苦。全诗也就由此而引起的。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在这一部分,诗人紧扣开篇的“衰老”二字,以自己为例证,写览镜之所见;深深的自嘲和自责,形成对报国无门、济世无路的现实的尖刻揭露和批判。李白从来崇尚道教,理应是“得到”之人,可是到头来,依然“白发如霜草”。“自笑”一句举重若轻,接法飘逸,可以说是对自己迷信道教的彻底否定。“空”“何”二字写尽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极端痛苦。“自笑”“扪心”“叹息”“问影”几个连续动作则把诗人览镜时的心理活动、外貌特征和神态举止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俨然是作者晚年的一幅形神兼备的自画像。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诗人活用了两个典故。诗人变“桃李不言”为“桃李竟何言”,是愤激之辞:我纵有才能,却没有施展的机会,又有什么可说的呢?诗人赞赏“商山四皓”,是希冀自己能像四皓一样,能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余热。两个典故的活用,写出了不合理制度下,杰出人才的悲剧结局,反映了诗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强信念、对邪恶势力的殊死抗争和矢志不渝的政治热情。
全诗通篇并无华丽词句,而仅仅是以议论为主,间以声、色、形、态的逼真刻画,实在而不板滞,悲怆而不消沉,恰如水晶世界,直露、透彻;又似一片冰心,清冷、光明。其感人之处,全在于人格的力量和深刻的内涵。
宫中行乐词其七
李白〔〕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百字令 赠弹一弦子张文秀
张可久〔〕
一行秋思,记孙登当日,山中琴趣。谁识吾宗,父老子、自制寸金皮鼓。*截孤篁,丝抽独茧,替尽琵琶谱。轻拢慢捻,西湖何限怀古。堪笑锦瑟无端,繁弦五十,撩乱春云缕。得似嘈嘈么凤语,只手换宫移羽。绝艺无双,法门不二,喜遇知音侣。灯窗对影,为君挑尽寒雨。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