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夜咏牛女应制诗
谢庄 〔〕
辍机起春暮,停箱动秋衿。璇居照汉右,芝驾肃河阴。
容裔泛星道,逶迤济烟浔。陆离迎宵佩,倏烁望昏簪。
俱倾环气怨,共歇浃年心。珠殿釭未沬,瑶庭露已深。
夕清岂淹拂,弦辉无久临。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烹茶
陆游〔〕
曲生可论交,正自畏中圣。年来衰可笑,茶亦能作病。噎呕废晨飧,支离失宵暝。是身如芭蕉,宁可与物竞。兔瓯试玉尘,香色两超胜。把玩一欣然,为汝烹茶竟。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览镜书怀
李白〔〕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译文
注释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6-917
译文注释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
得道便无所谓古今,失道终不免会衰老。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自照自笑镜中之人,满头白发就像霜草。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扪心空自叹息,我的形影为何这般枯槁?
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桃李何必多言,早晚会赞成商山四皓。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6-917
赏析
此诗共八句,可分三个部分:发端——览镜——书怀。
开头两句为第一部分。开篇不直接入题,也无惊人之语,甚至有些过于平静,出人意外。似乎诗人是在漫不经心地讲述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道理:修道成仙的人自然是长生不老,反之,那些凡夫俗子转眼就会走向生命的最后历程。这两句诗看似对道教的肯定,实则是对道教的挖苦。全诗也就由此而引起的。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在这一部分,诗人紧扣开篇的“衰老”二字,以自己为例证,写览镜之所见;深深的自嘲和自责,形成对报国无门、济世无路的现实的尖刻揭露和批判。李白从来崇尚道教,理应是“得到”之人,可是到头来,依然“白发如霜草”。“自笑”一句举重若轻,接法飘逸,可以说是对自己迷信道教的彻底否定。“空”“何”二字写尽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极端痛苦。“自笑”“扪心”“叹息”“问影”几个连续动作则把诗人览镜时的心理活动、外貌特征和神态举止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俨然是作者晚年的一幅形神兼备的自画像。
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诗人活用了两个典故。诗人变“桃李不言”为“桃李竟何言”,是愤激之辞:我纵有才能,却没有施展的机会,又有什么可说的呢?诗人赞赏“商山四皓”,是希冀自己能像四皓一样,能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余热。两个典故的活用,写出了不合理制度下,杰出人才的悲剧结局,反映了诗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强信念、对邪恶势力的殊死抗争和矢志不渝的政治热情。
全诗通篇并无华丽词句,而仅仅是以议论为主,间以声、色、形、态的逼真刻画,实在而不板滞,悲怆而不消沉,恰如水晶世界,直露、透彻;又似一片冰心,清冷、光明。其感人之处,全在于人格的力量和深刻的内涵。
孤梅咏
王冕〔〕
孤梅在空谷,潇洒如幽人。不同桃李花,那知艳阳春。冰霜岁年晚,苔藓青满身。鼎鼐既不辱,风味良自珍。孰信姚黄枝?来作灶下薪。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酬贺四赠葛巾之作
王维〔〕
野巾传惠好,兹贶重兼金。嘉此幽栖物,能齐隐吏心。早朝方暂挂,晚沐复来簪。坐觉嚣尘远,思君共入林。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和元日雪花应诏诗
谢庄〔〕
从候昭神世,息燧应颂道。玄化尽天秘,凝功毕地宝。笙镛流七始,玉帛承三造。委霰下璇蕤,叠雪翻琼藻。积曙境宇明,联萼千里杲。掩映顺云悬,摇裔从风扫。发贶烛侄前,腾瑞光图表。泽厚见身末,恩逾悟生眇。竦诚岱驾肃,侧志梁銮矫。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