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招隐士
范缜 〔南北朝〕
修竹苞生兮山之岭。缤纷葳蕤兮下交阴。木茏丛兮巍峨。
川泽泱漭兮云雾多。悲猿鸣噪兮啸俦侣。攀折芳条兮聊停伫。
夫君兮不还。蕙华不凋残。岁晏兮忧未开。草虫鸣兮凄凄。
萧兮森兮玄涧深。怅徬徨兮沈吟。纷纷庵薆。穷岩穴兮。
熊窟幽林。杳冥兮吁可畏。嵚崟兮倾欹。飞泉兮激沫。
散漫兮淋漓。弱萝兮修葛。互蔓兮长枝。绿林兮被崖。
随风兮纷披。猛兽兮封狐。眈眈兮视余。扶藤兮直上。
岩岩兮嶷嶷。霏霏兮敷敷。赤豹兮文狸。攀腾兮相追。
思慕公子兮心迟迟。寒风厉兮鸱枭吟。鸟悲鸣兮离其群。
公子去兮亲与亲。行露厌浥兮似中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胡无人行
吴均〔南北朝〕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译文
注释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胡无人行: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名,歌辞内容写边塞生活和征战之事。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通称歌行体。芒:物体的锋刃之处。恒:经常,持久。持:保持。
铁骑追骁虏,金羁(jī)讨黠(xiá)羌(qiāng)。
铁骑:披着铁甲的战马。借指精锐的骑兵。骁虏:指凶勇的敌人。金羁:饰金的马笼头。常用以借指马,这里借指精锐的骑兵。讨:征讨,讨伐。黠羌:狡黠的羌人。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高秋:天高气爽的秋天。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破:刨开。
参考资料:
1、 卢冀宁.历代边塞诗词选析.北京市:军事谊文出版社,1997年:46-47页
2、 陶文鹏.历代爱国诗歌选译.北京市: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63-64页
译文注释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呵,宝剑,尖利如刺芒,我常拿在手上,爱看它放射耀眼的凛凛寒光。
胡无人行: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名,歌辞内容写边塞生活和征战之事。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通称歌行体。芒:物体的锋刃之处。恒:经常,持久。持:保持。
铁骑追骁虏,金羁(jī)讨黠(xiá)羌(qiāng)。
呵,战马,身披铁铠甲,口衔金络头,多么威武雄壮,我飞身上马,追杀凶猛的敌寇,征讨狡黠的胡羌。一往无前呵,势不可当!
铁骑:披着铁甲的战马。借指精锐的骑兵。骁虏:指凶勇的敌人。金羁:饰金的马笼头。常用以借指马,这里借指精锐的骑兵。讨:征讨,讨伐。黠羌:狡黠的羌人。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江南八九月,正秋高气爽,边塞的原野呀,早已霜厚风狂。
高秋:天高气爽的秋天。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好男儿,为国效忠,何惧艰难困苦,不惜战死沙场!呵,朋友,让我破开肝胆,掬一腔热腾腾的血请您尝一尝!
破:刨开。
参考资料:
1、 卢冀宁.历代边塞诗词选析.北京市:军事谊文出版社,1997年:46-47页
2、 陶文鹏.历代爱国诗歌选译.北京市: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63-64页
赏析
这首诗的动人处,主要在于贯通全诗的那种慷慨激昂的感情和凌厉直前的气概。
诗的开篇写剑之尖利如芒、明亮照眼,诗人从剑起兴,睹物生情,展开联想,拓展慷慨激昂的情怀和杀敌报国的气概。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写铁骑奔驰,穷追敌寇。“铁骑”,披着铠甲的战马;“金羁”,饰金的马络头。二者互文见义,再加上手中的利剑,使铁骑奔突,喊杀震天,穷追敌寇的激烈的战争场面跃然纸上。“追骁虏”、“讨黠羌”,说明对手也非常厉害,反衬战争的激烈。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写边塞的气候。八、九月间,一般是秋高气爽之时,但边塞地区却早已是风霜一片,气候严酷恶劣。一个“早”字暗含某种对比,启人想象。这两句语意略移,但实际仍是从侧面来展示战争之严酷。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这两句直言自己不惜身死,不仅敢于披肝沥胆,誓死为国效忠,而且要破开肝胆,让人尝味,以验自己的心志。这既是对战争之严酷作最大无畏的回答,更是对自己许身为国的决心和勇气作的表白,出语慷慨壮烈。
全诗语言精炼,笔力雄健,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特别是“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两句,慷慨壮烈,把诗人渴望建功立业、誓死为国效忠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望栖乌诗
刘孝威〔南北朝〕
夕乌飞参差,单雄杂寡雌。联翩归叶里,出没噪林垂。争栖时易树,惊飞忽度枝。虽无系书重,亦有含缨疲。以兹憔悴力,重逢轻薄儿。珠丸苏合弹,金缴青丝縻。岂意翩翾羽,遂免更羸危。入怀欣得地,依林窃愿知。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赠王左丞诗
何逊〔南北朝〕
櫩外莺啼罢。园里日光斜。游鱼乱水叶。轻燕逐风花。长墟上寒霭。晓树没归霞。九华暮已隐。抱郁徒交加。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