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待诏金马门诗
何胥 〔南北朝〕
汉家一统轨,济济万国朝。飞缨拂晓雾,轻辇逐晨飙。
槐衢映绿绂,日彩丽金貂。此时参待诏,谁复想渔樵。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
庾信〔南北朝〕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庾信留仕北朝后,常常面对异域风物而起羁旅之叹。但这首诗所描写的边塞景象,并不一定是即目所见,而是综合若干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再结合几个典故,构成冷落萧索的总体印象,借以抒写出心头的凄凉之感。
“萧条亭障远,凄惨(一本作‘凄怆’)风尘多。”浓郁的乡关之思中夹杂着尚未消磨的豪气,从诗中迎面扑来。他本可以在故乡安乐地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却又因故而漂零在异地他乡,屈仕敌国,远离家园。“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诗人看不见故园的青山秀水,他想:黄河的那一面,应该就是故乡的城池吧?“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苏武不在,易水犹寒,没有人能够明白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壮士一去不复返,自己不知何时才能踏入故园。“故园东望路漫漫”,诗人把最好的岁月留在了异国他乡。“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最后借前面典故的字面意义,与前六句合成一个完整的境界,勾出了诗人遥望亭障关河,面对秋风寒水,在边塞的帐幕中晨起悲歌的形象。
在格律上,此诗除第二句为三平调外,其余各句平仄粘对都暗合五言律诗的规则,已可视为唐人五律的先声。
还草堂寻处士弟诗
周弘正〔南北朝〕
四时易荏苒,百龄倏将半。故老多零落,山僧尽凋散。宿树倒为查,旧水侵成岸。幽寻属令弟,依然归旧馆。感物自多伤,况乃春莺乱。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次韵刘元因赠王幼安
邹浩〔南北朝〕
真人拱南向,群英纷玉除。趯趯动环海,夙怀思远摅。争弹冠上尘,丘壑空故居。之子建安裔,少长惟诗书。每笑靖节君,归来但巾车。拟倍万乘器,璨璨雕璠玙。终然怒剑横,锐气埋忧虞。须知梦镜中,所适难一如。倘不达本原,触事成自诬。试焚定慧香,矫首瞻六铢。于此发深省,鼓瑟犹吹竽。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水调歌头 戊申季秋月十有九日,赏芙蓉於汝
王寂〔南北朝〕
,盖暮年游宦之情不能已也岸柳飘疏翠,篱菊减幽香。蝶愁蜂懒无赖,冷落过重阳。应为百花开尽,天公著意留与,尤物殿秋光。霁月炯疏影,晨露?红妆。柰无情,风共雨,送新霜。嫁晚还惊衰早,容易度年芳。只恐韶颜难驻,拟倩丹青写照,谁唤剑南昌。我亦伤流落,老泪不成行。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