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岭表赋

谢灵运 〔南北朝〕

  见五渎之东写,睹六水之南驰,挥灵海之委输,孰石穴之永归。

  若乃长山款跨,外内乖隔,下无伏流,上无夷迹,麕兔望冈而旋归,鸿雁睹峰而反翮。既陟麓而践坂,遂升降於山畔。顾后路之倾巘,眺前磴之绝岸。看朝云之抱岫,听夕流之注涧。罗石棋布,怪谲横越。非山非阜,如楼如阙。斑采类绣,明白若月。萝蔓绝攀,苔衣流滑。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只见眼前东泻南驰的条条水流,向广州押送犯人,谁永归石穴,长期隐居。

注释

  大庾岭雄伟高大,阻隔内外,下面没有潜行于地下的流水,上面没有平直的道路,獐和兔子看到山冈就转身返回,鸿雁目睹山峰便折回翅膀往回飞。从山脚往上攀登踏上山坡之后,接着又往下走到山边。回头看走过的路山峰倾斜,眺望前方的石阶边缘陡峭。看朝霞白云围绕着峰峦,听溪流从高处流入涧溪。岩石罗列像棋子一样密排散布,怪异奇特杂乱交错。不是高山也不是丘陵,是楼阁也是城楼。斑纹彩色像绣布,皎洁白净似月亮。蔓生地衣类植物攀附于绝壁之上,青苔在浅水轻轻滑过。

赏析

  谢灵运酷爱山水,他的山水诗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和锤炼的辞句描绘优美的自然景物。他的赋作,也同样和山水景物有着紧密的联系,此赋即是他写景赋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赋分为两段。第一段写作者由眼前东泻南驰的条条水流,联想到自己被流放将一去而不得回归。第二段回到岭表的正题,描绘大庾岭的优美景色。这篇赋通过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情感真挚。

  第一段写他由眼前东泻南驰的条条水流,联想到被流放到南方的自己,表现一去而不得回归的伤感。

  第二段回到岭表的正题,写大庾岭所见景物。先以“长山”二句总写岭的高大雄伟。其后则做具体的描绘,以“下无伏流”,正面夸耀岭的高大;“上无夷迹”,夸耀山路的险峻。又以“麕兔”二句侧面表现岭的高峻。“既陟麓”四句回写自己的行程,后路倾谳,前磴绝岸,既照应上文的“长山款跨,外内乖隔”,又表现出自己遭遇的坎坷和前途的险恶。“看朝云”以下,则具体写眼前所见景物,感官上由视觉到听觉,时间上从早到晚,由眼前罗列的千奇百怪的岩石到远方姿态万千的群山,以及绝壁上的萝蔓,山涧溪流下的苔衣,一一写来,描绘大庾岭的优美景色如在目前。虽然身处逆境之中,仍不忘对他乡优美山水景物的欣赏与赞美。较之于他的山水诗,由于省去了体玄悟道的内容和说理的成分,就更充分地表现出他对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感。但由于生死未卜,前景渺茫,所以字里行间,又透露出淡淡的忧伤情调。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说:“在乎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谢灵运的创作无论是诗还是赋,都遵循着这一“新变”的规律,力求创新,吸收前代文化的优秀传统而不为古人所束缚。他能称雄当世,赋作上的成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庆州北山之麓辽山陵在焉俗谓之三殿二十年前常为盗发所得不赀是所谓厚葬以致寇者叹而成诗

王寂〔南北朝〕

珠襦适足贾身祸,金椀传闻落世閒。惭愧汉文遗治命,瓦棺深葬霸陵山。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钱济明访定力僧及寄吴行古三首 其二

邹浩〔南北朝〕

北阙来新荣,南溪抱初寂。二子非世交,穷通偶殊迹。诗书寄平生,孤云卷晴碧。遥遥天一涯,回首无咫尺。伊予亦乡邦,岂敢烦记忆。尚误分隋珠,宵光动墙壁。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上大人通奉寿三首 其二

王寂〔南北朝〕

月旦人材口不谈,市朝冰炭饱经谙。平生拙宦鱼千里,投老退休僧一庵。细数行年今九九,了知得髓后三三。圣朝文物方求备,会补遗书访济南。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三善殿夜望山灯诗

江总〔南北朝〕

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采珠非合浦,赠佩异江滨。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卞山楚庙诗

江总〔南北朝〕

苹藻祈明德。倚棹息岩阿。忽听晨鸡曙。非复楚宫歌。闲阶薙宿荠。古木断悬萝。帷堂寂易晚。桴鼓自相和。盛祀流百世。英威定几何。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