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渌水曲

李白 〔唐代〕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澈的湖水在皎洁月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南边的湖面上,就位美丽的姑娘正在月光下采撷着白蘋。
含苞待放的荷花简直就象就位娇媚多情的少女欲语还休,让人不免神魂摇荡,无限哀婉惆怅起来。

注释

渌(lù)水要:古乐府要名。渌水:即绿水,清澈的水。
明秋月:在秋夜的月亮下发光。“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月:就作“日”。
南湖:即洞庭湖。白蘋:就种水生植物,又称“四叶菜”“田字草”,是多年生浅水草本,根茎在泥中,叶子浮在水面之上。
欲语:好像要说话。
愁杀:即“愁煞”,愁得不堪忍受的意思。杀:用在动词后,表示极度。荡舟人:这里指思念丈夫的女子。《史记·齐太公世家》:“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舟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一幅迷人的胜似春光的秋景。首句写景,诗人就其所见先写渌水,南湖的水碧绿澄彻,一至映衬得秋月更明。一个“明”字,写出南湖秋月之光洁可爱。次句叙事,言女子采白苹。三、四两句构思别致精巧,“荷花”不仅“娇”而且“欲语”,不特“欲语”而且十分媚人,一至使荡舟采苹的姑娘对她产生妒意。这两句诗,选词甚妙,设境奇绝,把荷花写活了,把境界写活了。末两句诗写出典型的南方秋景,不仅无肃杀之气,无萧条之感,而且生气勃勃,胜似春日;从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诗人愉悦的情绪。

  对此诗的理解,也有人认为是写一位男子在劳作中对爱人的思念。按这样理解,这首诗就与《诗经》开篇《国风·周南·关雎》极为相似,它们都选择了渌水荡舟的背景。不过《关雎》中或愁或思,或得或喜,都溢于言表;而这首《渌水曲》虽也直言“愁杀”,但语气隐忍克制,如雾里看花,热泪欲零还住。《关雎》中由思而愁,由得而喜,情节十分完整,意态高雅,从容而颇具富贵气象;而《渌水曲》则似唯有无边愁怨,不着际涯,正是抉择其寂寞凄凉之状。《关雎》中,哀止于“反侧”;《渌水曲》中,心含悲凄仍不忘劳作,都可谓哀而不伤。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白

李白

  诗友挚情   ●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 992篇诗文 ► 0条名句

复制
详情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乐天示过敦诗旧宅有感一篇吟之泫然追想昔事…以寄苦怀

刘禹锡〔唐代〕

凄凉同到故人居,门枕寒流古木疏。向秀心中嗟栋宇,萧何身后散图书。本营归计非无意,唯算生涯尚有馀。忽忆前言更惆怅,丁宁相约速悬车。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武元衡〔唐代〕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工部尚书冯公挽歌三首

张说〔唐代〕

忠鲠难为事,平生尽畏途。如弦心自直,秀木势恒孤。诏葬南陵道,神游北斗枢。贵门传万石,馀庆在双珠。爵位题龙旐,威仪出凤城。路傍人泣送,门外马嘶迎。万事非吾有,千悲是世情。昔焉称夏日,今也谥冬卿。窅然长夜台,举世可哀哉。泉户一朝闭,松风四面来。石碑填駮藓,珠服聚尘埃。谁言辽东鹤,千年往复回。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郑谷归宜春

曹邺〔唐代〕

无成归故国,上马亦高歌。况是飞鸣后,殊为喜庆多。暑销嵩岳雨,凉吹洞庭波。莫便闲吟去,须期接盛科。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上白帝城(公孙述僭位于此,自称白帝)

杜甫〔唐代〕

城峻随天壁,楼高更女墙。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公孙初恃险,跃马意何长。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