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田马上闻莺
李白 〔唐代〕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译文
注释
黄鹂啄紫椹(shèn),五月鸣桑枝。
黄鹂:鸟名,即黄莺。椹:桑树的果实。生时为青色,成熟时为紫色。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cán)老客未归,白田已缫(sāo)丝。
蚕老:相传蚕足于桑叶,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老。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扪心:手抚胸口,有反省思味之意。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李白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6
2、 冯宇.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三):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398
3、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555
译文注释
黄鹂啄紫椹(shèn),五月鸣桑枝。
黄鸥鸟啄食着柴色的桑椹,五月里鸣叫在桑树枝。
黄鹂:鸟名,即黄莺。椹:桑树的果实。生时为青色,成熟时为紫色。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走啊走,我已不记得是什么时日,误以为现在还是阳春。
蚕(cán)老客未归,白田已缫(sāo)丝。
桑蚕已老,游子尚未还归,白田这地方已开始缫丝。
蚕老:相传蚕足于桑叶,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老。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趋马继续前行,抚胸长叹空自悲叹。
扪心:手抚胸口,有反省思味之意。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李白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6
2、 冯宇.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三):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398
3、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555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风景,文字通俗易懂,而构思上却独具匠心。
诗人选取了黄莺、桑树、蚕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又把三者巧妙串连在一起,上承下启,前呼后应,构成一个严谨有序的艺术整体。就在这幅通俗、浅显的乡土风情画中,诗人寄托了他浪迹江湖、一事无成的悲哀。所谓“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蚕老客未归”,言下之意是阳春已过,初夏来临,而自己大业未就,虚掷光阴,空度岁月。
正是桑间黄莺的啼鸣惊醒了诗人,时临收获的季节,应当珍惜年华,不能再作无目的漫游了。但是,驱马向前,扪心自问,前途是如此渺茫,令诗人倍感悲凉,尾联收笔联系深层的现实,而表达的情感正是一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思想情绪,其中也含有羁旅的愁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先扬后抑,借景抒情,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体现了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博大情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鸥鸟啄食着柴色的桑椹,五月里鸣叫在桑树枝。
走啊走,我已不记得是什么时日,误以为现在还是阳春。
桑蚕已老,游子尚未还归,白田这地方已开始缫丝。
趋马继续前行,抚胸长叹空自悲叹。
注释
白田:地名,今江苏宝应县有白田渡,当是此处。
黄鹂:鸟名,即黄莺。椹:桑树的果实。生时为青色,成熟时为紫色。
蚕(cán)老:相传蚕足于桑叶,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老。
缫(sāo)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扪心:手抚胸口,有反省思味之意。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风景,文字通俗易懂,而构思上却独具匠心。
诗人选取了黄莺、桑树、蚕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又把三者巧妙串连在一起,上承下启,前呼后应,构成一个严谨有序的艺术整体。就在这幅通俗、浅显的乡土风情画中,诗人寄托了他浪迹江湖、一事无成的悲哀。所谓“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蚕老客未归”,言下之意是阳春已过,初夏来临,而自己大业未就,虚掷光阴,空度岁月。
正是桑间黄莺的啼鸣惊醒了诗人,时临收获的季节,应当珍惜年华,不能再作无目的漫游了。但是,驱马向前,扪心自问,前途是如此渺茫,令诗人倍感悲凉,尾联收笔联系深层的现实,而表达的情感正是一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思想情绪,其中也含有羁旅的愁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先扬后抑,借景抒情,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体现了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博大情怀。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白
诗友挚情
●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 992篇诗文 ► 0条名句
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
李商隐〔唐代〕
君家在河北,我家在山西。百岁本无业,阴阴仙李枝。尚书文与武,战罢幕府开。君从渭南至,我自仙游来。平昔苦南北,动成云雨乖。逮今两携手,对若床下鞋。夜归碣石馆,朝上黄金台。我有苦寒调,君抱阳春才。年颜各少壮,发绿齿尚齐。我虽不能饮,君时醉如泥。政静筹画简,退食多相携。扫掠走马路,整顿射雉翳。春风二三月,柳密莺正啼。清河在门外,上与浮..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经行岚州
杜审言〔唐代〕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诗人所在的隰城县距岚州不是很远,但岚州的西、北、南三面皆有山,比隰城高寒。诗人两次经过岚州的时间都是春天,去时约在阴历二月底,返时大概是三月初。三月底隰城一带已是杏红柳绿,三月初也已桃李芬芳。而同期的岚州却仍冬意萧索花树皆未发。所以诗的首联说:“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北地,指当时的河东道的北面地方,边城指岚州城。这里春天来得迟,料峭春寒如同暮冬气象。
颔联“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是篇中写景的名句。这联诗的妙处在于容量大,意象丰富。它以生动的形象确切地描述了岚州的“春光晚”和“气候寒”。“往来”、“新旧”,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层次。“往”“来”两个动词连用作时间副词,既点出了诗人往返行程又表现出时空的跨度。“新”“旧”两个形容词连用,既再次点明往返的季节又真实形象地记录了雪景环境。“花不发”,是芽苞欲萌,还是含苞待放呢?这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雪仍残”也同样耐人寻味,冰雪正在消融,还是尚未消融?任由读者想象。这毕竟是岚州特有的景象,但又不是不可捉摸的,“来往”是写诗人的活动,“花不发”是诗人往来时的观察。其中便暗寓了比较。这比较是与诗人所出发之地及所返回之地隰城的比较,从这联诗可以体会到诗人以少胜多的深厚笔力。
颈联描摹岚州山水的可爱,“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流水淙淙,清音若琴声,白雪皑皑,山如画的一般。这景色已足以悦耳怡目,然而“水作琴中听”,又唤起人们的艺术联想,产生了伯牙弹琴的意境: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怡人心神,荡除烦嚣。这也许就是诗人所感触的美的所在。
在这高山流水的境界里,诗人似乎忘掉了一切凡尘琐事,但转瞬之间,他又意识到自己有公务在身,不可贪赏山水久逗留。因此尾联说:“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诗人怀着惋惜与赞叹的心情,扬鞭催马,继续行进在艰险的山路上。
杜审言是善于发现美、表现美的人,凡是他到过的地方无不对之产生美感,无论是北国、南荒、江左、中原,祖国的大地山河在他的笔下都异彩纷呈,各自显现出独特的美来。就是边城岚州,诗人也把它写得美丽动人。诗人通过这些诗歌表现出对祖国山河深挚的热爱。
春山
司空图〔唐代〕
可是武陵溪,春芳著路迷。花明催曙早,云腻惹空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福州神光寺塔
周朴〔唐代〕
良匠用材为塔了,神光寺更得高名。风云会处千寻出,日月中时八面明。海水旋流倭国野,天文方戴福州城。相轮顶上望浮世,尘里人心应总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