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
李商隐 〔唐代〕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译文
注释
怅卧新春白袷(jiá)衣,白门寥(liáo)落意多违。
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白门:金陵的别称,即现南京。南朝乐府民歌《杨叛儿》说:“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讲的是男女欢会。后人常用“白门”指代男女幽会之地。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bó)飘灯独自归。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xiāo)犹得梦依稀。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依稀,形容梦境的忧伤迷离。
玉珰(dāng)缄(jiān)札(zhá)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玉珰:是用玉做的耳坠,古代常用环佩、玉珰一类的饰物作为男女定情的信物。缄札:指书信。云罗:像螺纹般的云片,阴云密布如罗网,比喻路途艰难。
参考资料:
1、 赵丹萍,从《春雨》看李商隐诗歌的美感,《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6)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36-747
译文注释
怅卧新春白袷(jiá)衣,白门寥(liáo)落意多违。
新春时节,我身披白衫怅然地卧在床上;幽会的白门冷落了,令我万分感伤。
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白门:金陵的别称,即现南京。南朝乐府民歌《杨叛儿》说:“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讲的是男女欢会。后人常用“白门”指代男女幽会之地。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bó)飘灯独自归。
隔着蒙蒙细雨凝视红楼更觉凄凉,只好顶着珠帘般的细雨,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黯然归来。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xiāo)犹得梦依稀。
凄楚的暮春,遥远的路途,哪里可以寄托我的悲凄伤感?只有在残宵梦中才能与你相见。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依稀,形容梦境的忧伤迷离。
玉珰(dāng)缄(jiān)札(zhá)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玉珰:是用玉做的耳坠,古代常用环佩、玉珰一类的饰物作为男女定情的信物。缄札:指书信。云罗:像螺纹般的云片,阴云密布如罗网,比喻路途艰难。
参考资料:
1、 赵丹萍,从《春雨》看李商隐诗歌的美感,《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6)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36-747
赏析
《春雨》抒写了诗人与情人相见时的欢乐,离别后的怀思和失恋中强烈的痛苦。此诗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重寻之凄怆,继而写隔雨望楼,寻访落空之迷茫,终而只有相思相梦,缄札寄情。一步紧逼一步,怅念之情恰似雨丝不绝如缕。诗的意境、感情、色调、气氛都是十分清晰明丽,优美动人。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赋予爱情以优美动人的形象。诗借助于飘洒天空的春雨 ,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春晼晚、万里云罗等自然景象,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深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一联,前一句色彩(红)和感觉(冷)互相比照。红的色彩本来是温暖的,但隔雨怅望反觉其冷;后一句珠箔本来是明丽的,却出之于灯影前对雨帘的幻觉,极细微地写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他想象着 ,在远方的那人也应为春之将暮而伤感吧?如今蓬山远隔,只有在残宵的短梦中依稀可以相会了。
末联“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也富于象征色彩。特别有创造性地借助于自然景,把“锦书难托”的预感形象化了,并把忧郁怅惘的情绪与广阔的云天,融为一体。凡此,都成功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生活、处境和感情,情景、色调和气氛都令人久久难忘。这种真挚动人的感情和优美生动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艺术魅力,在它面前,人们是免不了要支付出自己的同情的。
李商隐的爱情诗含蓄蕴藉、幽美凄艳。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将心中的朦胧意绪转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他善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意象与辞采,表达复杂的心绪。在这首诗中,红楼、珠箔、春雨、灯影等意象,加上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使诗境凄美幽约;春晚日暮和云罗万里,则烘托出离别的寥落、思念的深挚。
同时,李商隐的爱情诗内涵极为丰厚,决不仅仅围绕单一的情绪反复吟唱,而是虚虚实实,忽此忽彼,或今或昔,一重情思套着另一重情思。将难言的情感表现得生动而丰富,却又让人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全诗借助于飘洒迷濛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真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隐喻着诗人难言的感情,抒发着诗人哀伤的情愫,并且具有相当的美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新春时节,我身披白衫怅然地卧在床上;幽会的白门冷落了,令我万分感伤。
隔着蒙蒙细雨凝视红楼更觉凄凉,只好顶着珠帘般的细雨,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黯然归来。
凄楚的暮春,遥远的路途,哪里可以寄托我的悲凄伤感?只有在残宵梦中才能与你相见。
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注释
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白门:金陵的别称,即现南京。南朝乐府民歌《杨叛儿》说:“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讲的是男女欢会。后人常用“白门”指代男女幽会之地。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
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依稀,形容梦境的忧伤迷离。
玉珰:是用玉做的耳坠,古代常用环佩、玉珰一类的饰物作为男女定情的信物。缄札:指书信。
云罗:像螺纹般的云片,阴云密布如罗网,比喻路途艰难。
赏析
《春雨》抒写了诗人与情人相见时的欢乐,离别后的怀思和失恋中强烈的痛苦。此诗开头先点明时令,再写旧地重寻之凄怆,继而写隔雨望楼,寻访落空之迷茫,终而只有相思相梦,缄札寄情。一步紧逼一步,怅念之情恰似雨丝不绝如缕。诗的意境、感情、色调、气氛都是十分清晰明丽,优美动人。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赋予爱情以优美动人的形象。诗借助于飘洒天空的春雨 ,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春晼晚、万里云罗等自然景象,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深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一联,前一句色彩(红)和感觉(冷)互相比照。红的色彩本来是温暖的,但隔雨怅望反觉其冷;后一句珠箔本来是明丽的,却出之于灯影前对雨帘的幻觉,极细微地写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他想象着 ,在远方的那人也应为春之将暮而伤感吧?如今蓬山远隔,只有在残宵的短梦中依稀可以相会了。
末联“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也富于象征色彩。特别有创造性地借助于自然景,把“锦书难托”的预感形象化了,并把忧郁怅惘的情绪与广阔的云天,融为一体。凡此,都成功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生活、处境和感情,情景、色调和气氛都令人久久难忘。这种真挚动人的感情和优美生动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艺术魅力,在它面前,人们是免不了要支付出自己的同情的。
李商隐的爱情诗含蓄蕴藉、幽美凄艳。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将心中的朦胧意绪转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他善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意象与辞采,表达复杂的心绪。在这首诗中,红楼、珠箔、春雨、灯影等意象,加上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使诗境凄美幽约;春晚日暮和云罗万里,则烘托出离别的寥落、思念的深挚。
同时,李商隐的爱情诗内涵极为丰厚,决不仅仅围绕单一的情绪反复吟唱,而是虚虚实实,忽此忽彼,或今或昔,一重情思套着另一重情思。将难言的情感表现得生动而丰富,却又让人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全诗借助于飘洒迷濛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真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隐喻着诗人难言的感情,抒发着诗人哀伤的情愫,并且具有相当的美感。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商隐
一门三进士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考证确认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历史文献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在诗歌和文章中数次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 482篇诗文 ► 0条名句
蔷薇花联句
裴度〔唐代〕
似锦如霞色,连春接夏开。 ——刘禹锡波红分影入,风好带香来。 ——裴度得地依东阁,当阶奉上台。 ——行式浅深皆有态,次第暗相催。 ——刘禹锡满地愁英落,缘堤惜棹回。 ——裴度芳浓濡雨露,明丽隔尘埃。 ——行式似著胭脂染,如经巧妇裁。 ——白居易奈花无别计,只有酒残杯。 ——张籍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扈从出长安应制
沈佺期〔唐代〕
汉宅规模壮,周都景命隆。西宾让东主,法驾幸天中。太史占星应,春官奏日同。旌门起长乐,帐殿出新丰。翕习黄山下,纡徐清渭东。金麾张画月,珠幰戴松风。是节严阴始,寒郊散野蓬。薄霜沾上路,残雪绕离宫。赐帛矜耆老,褰旒问小童。复除恩载洽,望秩礼新崇。臣忝承明召,多惭献赋雄。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汉宫新宠
徐夤〔唐代〕
位在嫔妃最上头,笑他长信女悲秋。日中月满可能久,花落色衰殊未忧。公主镜中争翠羽,君王袖底夺金钩。妾家兄弟知多少,恰要同时拜列侯。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逢山人
朱庆馀〔唐代〕
星月相逢现此身,自然无迹又无尘。秋来若向金天会,便是青莲叶上人。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江西再逢周琏
贯休〔唐代〕
六七年不见,相逢鬓已苍。交情终淡薄,诗语更清狂。未得丹霄便,依前四壁荒。但令吾道在,晚达亦何妨。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