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文后稷(jì),克配彼天。立我烝(zhēng)民,莫菲尔极。贻(yí)我来牟(móu),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思:语助词。一说为“思念”。文:文德,即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功德。后稷:周人始祖,姓姬氏,名弃,号后稷。舜时为农官。克:能够。配:配享,即一同受祭祀。立:通“粒”,米食,一说“养育”。此处用如动词,养育的意思。烝民:众民。极:最,极至,此指无量功德。贻:遗留。来牟:亦作“麳(lái)麰(móu)”,小麦。一说来是小麦,牟是大麦。率育:普遍养育。疆、界:都是指疆域。陈:布陈,遍布。常:常法,常规,此指种植农作物的方法。时:此。夏:中国。
参考资料:
思文后稷(jì),克配彼天。立我烝(zhēng)民,莫菲尔极。贻(yí)我来牟(móu),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文德无比后稷王,功德可以配上苍。安定天下众百姓,无人不受你恩赏。你把麦种赐我们,天命用它来供养。不分彼此和疆界,遍及中国都推广。
思:语助词。一说为“思念”。文:文德,即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功德。后稷:周人始祖,姓姬氏,名弃,号后稷。舜时为农官。克:能够。配:配享,即一同受祭祀。立:通“粒”,米食,一说“养育”。此处用如动词,养育的意思。烝民:众民。极:最,极至,此指无量功德。贻:遗留。来牟:亦作“麳(lái)麰(móu)”,小麦。一说来是小麦,牟是大麦。率育:普遍养育。疆、界:都是指疆域。陈:布陈,遍布。常:常法,常规,此指种植农作物的方法。时:此。夏:中国。
参考资料:
这是祭祀周族祖先后稷以配天的乐歌。周颂中祭祀先王之作,大都篇幅简短。如《周颂·维清》祭祀文王,只有短短五句;此篇祭祀后稷,也不过八句。究其原因,便是周朝历代先王的丰功伟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无须赘述。就此篇而论,后稷的传奇性经历和“诞降嘉种”、“是获是亩”赐民百谷的无量功德,在同属《诗经》的《大雅·生民》中便有详尽的叙述与颂扬。《大雅·生民》即使未能创作于《周颂·思文》之前,而它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内容则必然早就广泛流传于民间。
当时的祭祀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活动,祭祀的程序随着乐歌(这里是《周颂·思文》)曲调缓缓进行(据王国维《说周颂》),简短的歌辞一再回环重复,气氛非常庄严,人们会感觉置身于神奇力量的控制之中,参与盛典的自豪荣幸和肩负上天使命的虔诚在此间密切融合。
正因为如此,后稷开创农事、养育万民的功德也是在上帝授意下完成的:“帝命率育。”从创作结构上看,“天”“帝”之间是一种紧扣和呼应;就创作意旨而言,又是天人沟通印象的有意识加深。在“人定胜天”观念形成之后,天人沟通、天人感应的思想仍然绵延不绝,并且时时占据着正统地位,何况在其形成之前。在《周颂·思文》产生的当时,天人沟通应该具有甚至不需要任何艺术手段就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量。这样说自然不是说《周颂·思文》毫无艺术性,其实这种祭祖诗本身是一首乐歌,具有娱乐的艺术审美功用。
西周当时已经是君临天下的政权,“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自然是这种权威的宣告,但又是秉承天命子育万民的一种怀柔。昌盛的、向上的政权不会在立威的同时忘记立德,西周政权也保持着这种明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miǎo)眇兮愁予。
帝子:指湘夫人。舜妃为帝尧之女,故称帝子。眇眇:望而不见的徉子。愁予:使我忧愁。
袅(niǎo)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 一作:渺渺)
袅袅:绵长不绝的样子。波:生波。下:落。
登白薠(fán)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薠:一种近水生的秋草。骋望:纵目而望。佳:佳人,指湘夫人。期:期约。张:陈设。
鸟何萃(cuì)兮蘋中,罾(zēng)何为兮木上。
萃:集。鸟本当集在木上,反说在水草中。罾:捕鱼的网。罾原当在水中,反说在木上,比喻所愿不得,失其应处之所。
沅(yuán)有芷(zhǐ)兮澧(lǐ)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沅:即沅水,在今湖南省。澧:即澧水,在今湖南省,流入洞庭湖。芷:即白芷,一种香草。公子:指湘夫人。古代贵族称公族,贵族子女不分性别,都可称“公子”。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chán)湲(yuán)。
荒忽:不分明的样子。潺湲:水流的样子。
麋(mí)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yì)?
麋:兽名,似鹿。水裔:水边。此名意谓蛟本当在深渊而在水边。比喻所处失常。
朝驰余马兮江皋(gāo),夕济兮西澨(shì)。
皋:水边高地。澨:水边。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腾驾:驾着马车奔腾飞驰。偕逝:同往。
筑室兮水中,葺(qì)之兮荷盖;
葺:编草盖房子。盖:指屋顶。
荪(sūn)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荪壁:用荪草饰壁。荪:一种香草。紫:紫贝。坛:中庭。椒:一种科香木。
桂栋兮兰橑(lǎo),辛夷楣兮药房;
栋:屋栋,屋脊柱。橑:屋椽(chuán)。辛夷:木名,初春升花。楣:门上横梁。药:白芷。
罔(wǎng)薜荔兮为帷(wéi),擗(pǐ)蕙(huì)櫋(mián)兮既张;
罔:通“网”,作结解。薜荔;一种香草,缘木而生。帷:帷帐。擗:掰开。蕙:一种香草。櫋:隔扇。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镇:镇压坐席之物。疏:分疏,分陈。石兰:一种香草。
芷(zhǐ)葺(qì)兮荷屋,缭(liáo)之兮杜衡。
缭:缠绕。杜衡:一种香草。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wǔ)门。
合:合聚。百草:指众芳草。实:充实。馨:能够远闻的香。庑:走廊。
九嶷(yí)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九嶷:山名,传说中舜的葬地,在湘水南。这里指九嶷山神。缤:盛多的样子。灵:神。如云:形容众多。
捐余袂(mèi)兮江中,遗余褋(dié)兮澧(lǐ)浦。
袂:衣袖。褋:《方言》:禅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褋”。禅衣即女子内衣,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这时古时女子爱情生活的习惯。
搴(qiān)汀(tīng)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汀:水中或水边的平地。杜若:一种香草。远者:指湘夫人。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参考资料: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miǎo)眇兮愁予。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帝子:指湘夫人。舜妃为帝尧之女,故称帝子。眇眇:望而不见的徉子。愁予:使我忧愁。
袅(niǎo)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 一作:渺渺)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袅袅:绵长不绝的样子。波:生波。下:落。
登白薠(fán)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薠:一种近水生的秋草。骋望:纵目而望。佳:佳人,指湘夫人。期:期约。张:陈设。
鸟何萃(cuì)兮蘋中,罾(zēng)何为兮木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萃:集。鸟本当集在木上,反说在水草中。罾:捕鱼的网。罾原当在水中,反说在木上,比喻所愿不得,失其应处之所。
沅(yuán)有芷(zhǐ)兮澧(lǐ)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沅:即沅水,在今湖南省。澧:即澧水,在今湖南省,流入洞庭湖。芷:即白芷,一种香草。公子:指湘夫人。古代贵族称公族,贵族子女不分性别,都可称“公子”。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chán)湲(yuán)。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荒忽:不分明的样子。潺湲:水流的样子。
麋(mí)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yì)?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
麋:兽名,似鹿。水裔:水边。此名意谓蛟本当在深渊而在水边。比喻所处失常。
朝驰余马兮江皋(gāo),夕济兮西澨(shì)。
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皋:水边高地。澨:水边。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腾驾:驾着马车奔腾飞驰。偕逝:同往。
筑室兮水中,葺(qì)之兮荷盖;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葺:编草盖房子。盖:指屋顶。
荪(sūn)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荪壁:用荪草饰壁。荪:一种香草。紫:紫贝。坛:中庭。椒:一种科香木。
桂栋兮兰橑(lǎo),辛夷楣兮药房;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栋:屋栋,屋脊柱。橑:屋椽(chuán)。辛夷:木名,初春升花。楣:门上横梁。药:白芷。
罔(wǎng)薜荔兮为帷(wéi),擗(pǐ)蕙(huì)櫋(mián)兮既张;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罔:通“网”,作结解。薜荔;一种香草,缘木而生。帷:帷帐。擗:掰开。蕙:一种香草。櫋:隔扇。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镇:镇压坐席之物。疏:分疏,分陈。石兰:一种香草。
芷(zhǐ)葺(qì)兮荷屋,缭(liáo)之兮杜衡。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缭:缠绕。杜衡:一种香草。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wǔ)门。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合:合聚。百草:指众芳草。实:充实。馨:能够远闻的香。庑:走廊。
九嶷(yí)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九嶷:山名,传说中舜的葬地,在湘水南。这里指九嶷山神。缤:盛多的样子。灵:神。如云:形容众多。
捐余袂(mèi)兮江中,遗余褋(dié)兮澧(lǐ)浦。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袂:衣袖。褋:《方言》:禅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褋”。禅衣即女子内衣,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这时古时女子爱情生活的习惯。
搴(qiān)汀(tīng)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汀:水中或水边的平地。杜若:一种香草。远者:指湘夫人。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骤得:数得,屡得。逍遥:游玩。容与:悠闲的样子。
参考资料:
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国境内所独有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祇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以《湘君》和《湘夫人》为例: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他们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因为纵灌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她像慈爱的母亲,哺育着楚国世世代代的人民。人们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型的。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亲切可近,富有人情味。
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xuè)浪笑敖(áo),中心是悼(dào)。
终:一说终日,一说既。暴:急骤,猛烈。谑浪笑敖:戏谑:谑,调戏。浪,放荡。敖,放纵。中心:心中。是悼:悼是。悼,伤心害怕。
终风且霾(mái),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霾:阴霾。空气中悬浮着的大量烟尘所形成的混浊现象。惠:顺。莫往莫来:不往来。
终风且曀(yì),不日有曀,寤(wù)言不寐(mèi),愿言则嚏(tì)。
曀:阴云密布有风。不日:不见太阳。有,同“又”。寤:醒着。言:助词。寐:睡着。嚏:打喷嚏。民间有“打喷嚏,有人想”的谚语。
曀曀其阴,虺(huǐ)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曀曀:天阴暗貌。虺:形容雷声。怀:思念。
参考资料: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xuè)浪笑敖(áo),中心是悼(dào)。
风儿整天价猛吹又多狂暴,他有时冲我回头只笑一笑,全是调戏放荡嘲讽又慢傲,让我心内深感悲伤更寂寥。
终:一说终日,一说既。暴:急骤,猛烈。谑浪笑敖:戏谑:谑,调戏。浪,放荡。敖,放纵。中心:心中。是悼:悼是。悼,伤心害怕。
终风且霾(mái),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风儿整日价狂吹呀雨雾罩,他是否愿意痛快回家来哟?这个负心人不来也不往啊,让我空思念呀悠悠又遥遥。
霾:阴霾。空气中悬浮着的大量烟尘所形成的混浊现象。惠:顺。莫往莫来:不往来。
终风且曀(yì),不日有曀,寤(wù)言不寐(mèi),愿言则嚏(tì)。
风儿整日价吹呀天色阴沉,前天阴沉沉没几天又发昏。一梦醒来就再也难以入睡,为你我伤风感冒思念殷勤。
曀:阴云密布有风。不日:不见太阳。有,同“又”。寤:醒着。言:助词。寐:睡着。嚏:打喷嚏。民间有“打喷嚏,有人想”的谚语。
曀曀其阴,虺(huǐ)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风凄凄呀天昏地暗阴沉沉,雷声远远地传来约约隐隐。梦乡醒来就再也难以入睡,我总是不能排谴倍感伤心。
曀曀:天阴暗貌。虺:形容雷声。怀:思念。
参考资料:
此诗共四章。以女子的口吻,写她因丈夫的肆意调戏而悲凄,但丈夫离开后,她又转恨为念,忧其不来;夜深难寐,希望丈夫悔悟能同样也想念她。其感情一转再转,把那种既恨又恋,既知无望又难以割舍的矛盾心理真实地传达出来了。
第一章写欢娱,是从男女双方来写。“谑浪笑敖”,《鲁诗》曰:“谑,戏谑也。浪,意萌也。笑,心乐也。敖,意舒也。”连用四个动词来摹写男方的纵情粗暴,立意于当时的欢娱。“中心是悼”,悼,担心忧惧的意思,是女方担心将来的被弃,着意于将来的忧惧。
第二章承“悼”来写女子被弃后的心情。“惠然肯来”,疑惑语气中不无女子的盼望;“莫往莫来”,肯定回答中尽是女子的绝望。“悠悠我思”转出二层情思,在结构上也转出下面二章。
第三、四章表现“思”的程度之深。“寤言不寐”,是直接来写,“愿言则嚏”、“愿言则怀”则是女子设想男子是否想她,是曲折来写。而归结到男子,又与第一章写男子欢娱照应。全诗结构自然而有法度。
诗各章都采用“比”的表现手法。因比而兴,诗中展示出狂风疾走、尘土飞扬、日月无光、雷声隐隐等悚人心悸的画面,衬托出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这在古代爱情婚姻题材的诗歌中是别具一格的。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於(wū)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huàn)。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zhì)降厥(jué)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访:谋,商讨。落:始。止:之。一说语气词。率:遵循。时:是,这。昭考:指武王。於乎:感叹词。悠:远。将:助。就:接近,趋向。判涣:分散。家多难:指国家多灾难。绍:继承。陟降:提升和贬谪。厥家:指群臣百官。休:美。皇考:指武王。明:勉励。
参考资料: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於(wū)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huàn)。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zhì)降厥(jué)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即位之初国事商,路线政策依父王。先王之道太精深,阅历未丰心惶惶。纵有群臣来相助,犹恐闪失欠妥当。登位年轻缺经验,家国多难真着忙。继承先王治国道,任贤黜佞肃朝纲。父王英明又伟大,佑我勉我身安康。
访:谋,商讨。落:始。止:之。一说语气词。率:遵循。时:是,这。昭考:指武王。於乎:感叹词。悠:远。将:助。就:接近,趋向。判涣:分散。家多难:指国家多灾难。绍:继承。陟降:提升和贬谪。厥家:指群臣百官。休:美。皇考:指武王。明:勉励。
参考资料:
在《周颂·访落》中,周成王诉说自己年幼,缺少治国经验,请求诸侯辅助,既陈实情,又表诚意。当然,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诸侯,更需要的是施以震慑。诗中两提周武王(“昭考”“皇考”),两提遵循武王之道,震慑即由此施出。
参与朝庙的诸侯均是受武王之封而得爵位的。身受恩惠,当报以忠诚,这是道义上的震慑;武王虽逝,他所建立的国家机器(包括强大的军队)仍在,这是力量上的震慑。
最有力的震慑是诗中表达的遵循武王之道的决心。如果说“率时昭考”还嫌泛泛,“绍庭上下,陟降厥家”就十分具体了。武王在伐纣前所作准备有一条“立赏罚以记其功”(《史记·周本纪》)与诗中“上下”“陟降”相似,惟成王所处时局更为严峻,他所采取的措施也会更为严厉。舜即位后曾“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尚书·舜典》),这是成王可以效法,并可由辅佐他的周公实施的。
《周颂·访落》其实是一篇周王室决心巩固政权的宣言,是对武王之灵的宣誓,又是对诸侯的政策交代,真诚而不乏严厉,严厉而不失风度,周公也借此扯满了摄政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