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闲居寄端及重阳

韦应物 〔唐代〕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黎明山色渐明,郊外寺院的晨钟声若有若无地传来,大雪积满幽林,路上人迹罕至。
独居在此反而生出了闲情逸致,没事都不想冒着风尘回到城中。

注释
端,即韦端,是韦应物的从弟;重阳,即崔播,韦应物的外甥。人名考证见《休沐东还胄贵里示端》、《答僴奴重阳二甥》。
寺:指善福寺,在长安西郊沣水沿岸。
寥落:冷落。高兴:雅兴,高情闲趣。
风尘:指出行途中的风尘。

赏析

  这是一首寄赠诗。

  深山,古寺,朝霞,晓钟;积雪皑皑,幽林簇簇,人迹稀少,这是一幅明丽、清幽、干净、恬淡的生活图画。故而作者虽然闲居于此,冷落寂寞,却满心欢悦,安居不归了。当友人高升,入朝做官之时,作者以此相寄,以一幅优闲自乐的图画与仕宦那污浊、纷扰的生活相对,不但于比较中更显出了“雪满幽林”的意境,而且表现了作者对仕宦官场的厌倦之情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天已放亮,山色渐明,钟声隐微,雪满山林。诗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出了一个晶莹剔透、远离红尘的世界,这也正合了诗人闲居的心境。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诗人说寂寞独处于此,获得了他向慕的陶渊明等人那样的闲情逸致,如果没有必须办的事情,他甚至都不想回去。风尘不归,呼应上文“人迹稀”。这是诗人的价值取向,也是在向亲人表露自己的心迹。

  此诗以写景起,以议论结。诗人布下了“雪满幽林”这样一幅图景,由此而“生”出情感,“生”出议论,层层递进,浑然一体。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

陈陶〔唐代〕

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故国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赤帝常闻海..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雍丘窦明府

韩翃〔唐代〕

少年结绶骋金羁,许下如看琼树枝。入里亲过朗陵伯,出门高视颍川儿。西游太府东乘传,泗上诸侯谁不羡。时辈宁将白笔期,高流伫向丹霄见。何事翻飞不及群,虎班突骑来纷纷。吴江垂钓楚山醉,身寄沧波心白云。中岁胡尘静如扫,一官又罢行将老。薛公荐士得君初,□领黄金千室馀。机尽独亲沙上鸟,家贫唯向釜中鱼。□□□□□□□,□出重门烟树里。感物吟诗对..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风雨中寻李十一因题船上

白居易〔唐代〕

匹马来郊外,扁舟在水滨。可怜冲雨客,来访阻风人。小榼沽清醑,行厨煮白鳞。停杯看柳色,各忆故园春。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徐夕眺

司马扎〔唐代〕

行吟向暮天,何处不凄然。岸影几家柳,笛声何处船。楼分瓜步月,鸟入秣陵烟。故里无人到,乡书谁为传。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闲居早秋

罗隐〔唐代〕

槐杪清蝉烟雨馀,萧萧凉叶堕衣裾。噪槎乌散沈苍岭,弄杵风高上碧虚。百岁梦生悲蛱蝶,一朝香死泣芙蕖。六宫谁买相如赋,团扇恩情日日疏。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