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杨柳枝·织锦机边莺语频

温庭筠 〔唐代〕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正在机上织锦,耳边传来黄莺的阵阵鸣叫声,让我想起远在塞外的丈夫,不禁停下梭子,泪流满面。
虽然如今已经是阳春三月,但塞外依然是那样荒凉萧条,纵然有杨柳树也未发新叶,征人还是感觉不到春天的来临。

注释
杨柳枝:词牌名。又作“杨柳”。
织锦:暗用前秦苏蕙织锦为回文璇玑图的典故。
塞门,一作“寒门”。

赏析

  此词写闺思。首二句隐括李白名篇《乌夜啼》的诗意,谓女子在机上织锦,机边传来黄莺叫声,著一“频”字,足见鸣声此起彼伏,春光秾丽,句中虽未提杨柳,但“莺语频”三字,已可以想见此地杨柳千条万缕、藏莺飞絮的景象。织锦虽是叙事,同时暗用了前秦苏蕙的典故,点出女子相思。思妇织锦,本欲寄远,由于莺语频传,春光撩拨,只得停梭而流泪忆远。

  后二句和首二句跳跃很大,由思妇而转到征人,由柳密莺啼的内地而转到边塞,说塞上到了三月仍然是一片萧索,即使有杨柳而新叶未生,征人也无从察觉到春天的降临。这里用王之涣《凉州词》句意而又更翻进了一层。思妇之可怜,不仅在于极度相思而不得与征人团聚,还在于征人连春天到来都无从察觉,更不可能遥知妻子的春思。这样比单从思妇一方着笔又多了一个侧面,使意境深化了。

  此词主要运用比衬手法,在同一时间内展开空间的对比。它的画面组合,犹如电影蒙太奇,先是柳密莺啼、思妇停梭垂泪的特写,一晃间想起画外音,随着词的末二句,推出一幅绝塞征戍图,征人面对着萧索的原野,对春天的来临茫然无知。两个镜头前后衔接所造成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陈陶《陇西行》中有“可怜永定河边骨,尤是春闺梦里人”的诗句,也是采用两个方面进行对照,但刺激性很强,把问题明确地告诉读者,作者的情绪显得激切。温庭筠此词则是冷静客观地展开两幅画面,让读者自己慢慢地领会、思考,比较含蓄,这是温词风格的一种体现。

  这首词口气和神情非常婉转,不像一般七言诗,但如与宋代的一些词相比,却又显得浑朴。这显示了诗到词的过渡状态的一种特征。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和裴相公

杨巨源〔唐代〕

竹寺题名一半空,衰荣三十六人中。在生本要求知己,垂老应怜值相公。敢望燮和回旧律,任应时节到春风。若为问得苍苍意,造化无言自是功。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阳山庙观赛神(梁松南征至此,遂为其神,在朗州)

刘禹锡〔唐代〕

汉家都尉旧征蛮,血食如今配此山,曲盖幽深苍桧下,洞箫愁绝翠屏间。荆巫脉脉传神语,野老娑娑起醉颜。日落风生庙门外,几人连蹋竹歌还。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幸岳寺应制

宋之问〔唐代〕

暂幸珠筵地,俱怜石濑清。泛流张翠幕,拂迥挂红旌。雅曲龙调管,芳樽蚁泛觥。陪欢玉座晚,复得听金声。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鹭鸶二首

齐己〔唐代〕

日日沧江去,时时得意归。自能终洁白,何处误翻飞。晚立银塘阔,秋栖玉露微。残阳苇花畔,双下钓鱼矶。雪里曾迷我,笼中旧养君。忽从红蓼岸,飞出白鸥群。影照翘滩浪,翎濡宿岛云。鸳鸿解相忆,天上列纷纷。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明字

窦希玠〔唐代〕

銮舆巡上苑,凤驾瞰层城。御座丹乌丽,宸居白鹤惊。玉旗萦桂叶,金杯泛菊英。九晨陪圣膳,万岁奉承明。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