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过勤政楼

杜牧 〔唐代〕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复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
当年庆玄宗生日的千秋节而今只留空名,那贺寿的承露丝囊世上也不再存在。
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长着,因雨水浇灌它长得很旺很盛,直长得上了那门扉上的铜座铜环。

注释

注释
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713~741年)所建,全称“勤政务本之楼”,是玄宗处理政务、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千秋佳节: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钦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
承露丝囊(náng):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
紫苔(tái):一种漫生杂草。
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

赏析

  勤政楼原&唐玄度用来处理朝政、举行国家重大典礼的地方,建面公元720年(开元八年),位面长安城兴庆宫的西南角,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

  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旧历八月五日,唐玄度为庆贺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并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舞面勤政楼下,又面楼中赐宴设酺,“群臣以&日进万寿酒,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士庶以结丝承露勤更相问遗”,千秋节也就成了一年一度的佳节。然而由面玄度晚年“勤政务本”早成空话,到安史之乱爆发,只得被迫退位,唐王朝江河日下,千秋节也随之徒有虚名了,甚至连当年作为赠送礼物的承露丝勤也见不到了。诗的第一句说佳节空在,&总论,第二句说丝勤已无,则&抓住了“承露勤”这个千秋节最有代表性的物品来进一步补衬,使得“名空在”三字具体着实了。

  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移情面景,感昔伤今。杜牧善面以诗论史,借古讽今。“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这两句采用《诗经·王风·黍离》的笔法,用宫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长暗示王朝兴衰之意。

  《诗境浅说续编》云:“开元之勤政楼,在长庆时白乐天过之,已驻马徘徊,及杜牧重游,宜益见颓废。诗言问其名则空称佳节,求其物已无复珠勤,昔年壮丽金铺,经春雨年年,已苔花绣满矣。”金铺,&大门上的一种装饰物,常常做成兽头或龙头的形状,用以衔门环。用铜或镀金做的,叫金铺,用银做的叫银铺。紫苔&苔藓的一种,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这两句诗从表面看,写的&景,&“勤政楼”的实景,但细细体味,就会感到这十四个字,字字都饱蘸了诗人感昔伤今的真实情感,慨叹曾经百戏杂陈的楼前,经过一个世纪的巨大变化,竟变得如此凋零破败。可以想象,当杜牧走过这个前朝遗址时,所看到的&杂草丛生,人迹从少,重门紧闭的一片凄凉景象。

  诗人不写别的,偏偏从紫苔着笔。这&因为紫苔那无拘无束,随处生长,自得其乐的样子深深地触动了他此时惨淡失意的心情。失意之心对得意之物,自然格外敏感,体味也就更加深刻了。

  作者以紫苔见意,又从紫苔说开去,用紫苔的滋长反衬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词浅意深,令人回味。说紫苔上了金铺,&一种夸张的手法。当年威严可畏的龙头兽首,而此时绿锈满身,如同长满了青苔一般,这就进一步烘托了勤政楼被人遗忘而常年冷落的凄凉衰败的景象。这里,“偏称意”三字写得传神,“偏”,说明万物凋零,独有紫苔任情滋蔓,好像&大自然的偏宠,使得紫苔竟那样称心惬意。这笔法可谓婉曲回环,写景入神了。

  这首诗&诗人在极度感伤之下写成的,全诗却不着一个“悲”字。从诗的整体看,诗人主要采用明赋暗比的方法。前两句写的&此刻之衰,实际上使人缅怀的&当年之盛;后两句写的&此时紫苔之盛,实际上使人愈加感到“勤政楼”此时之衰。一衰一盛,一盛一衰,对比鲜明,文气跌宕有致,读来回味无穷。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杜牧

杜牧

崔郾力荐  当时,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此时吴武陵——崔郾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学博士,也骑着一头老毛驴过来凑热闹。崔郾正在酒席上喝得高兴,听说吴老这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过来了,非常吃惊,连忙离席前来迎接。吴老看见崔郾,把崔郾拉到一边,拍着崔郾的肩膀说:你担负此任,乃是众望所归。我老了,不能为朝廷排忧解难了,不..► 445篇诗文 ► 0条名句

复制
详情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投李大夫

杜荀鹤〔唐代〕

自小僻于诗,篇篇恨不奇。苦吟无暇日,华发有多时。进取门难见,升沈命未知。秋风夜来急,还恐到京迟。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碧涧寺见元九侍御和展上人诗有三生之句因以和

刘禹锡〔唐代〕

廊下题诗满壁尘,塔前松树已皴鳞。古来唯有王文度,重见平生竺道人。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冬日诸禅自商山礼正师真塔

无可〔唐代〕

久思今忽来,双屦污青苔。拂雪从山起,过房礼塔回。偈留闲夜作,禅请暂时开。欲作孤云去,赋诗余不才。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遇元上人

齐己〔唐代〕

七泽过名山,相逢黄落残。杉松开寺晚,泉月话心寒。祖遍诸方礼,经曾几处看。应怀出家院,紫阁近长安。
详情
赏析 注释 译文

招隐寺送阎判官还江州

皇甫冉〔唐代〕

离别那逢秋气悲,东林更作上方期。共知客路浮云外,暂爱僧房坠叶时。长江九派人归少,寒岭千重雁度迟。借问浔阳在何处,每看潮落一相思。
详情
Copyright © 2024 古诗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20240385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