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丞相庙(《蜀志》一作武侯祠)
武少仪 〔唐代〕
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象俨如存。因机定蜀延衰汉,
以计连吴振弱孙。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
宣王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闻呼鹰
王翰〔唐代〕
九月清霜杀草莱,谁人出猎傍山隈。一声高向林边起,大翮翻从云外来。秪为恋恩飞不去,岂因求食唤将回。当年亦有荆州牧,曾筑秋风百尺台。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唐代〕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译文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将船停在白云边买来酒赏月痛饮。
注释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¹乘流直上天。
¹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且就洞庭赊(shē)¹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¹赊:赊欠。
译文注释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¹乘流直上天。
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
¹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且就洞庭赊(shē)¹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将船停在白云边买来酒赏月痛饮。
¹赊:赊欠。
赏析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月夜泛舟的情形:明月皎皎,湖水悠悠。洞庭秋水澄澈无烟,水月相映,清辉怡人。
诗人与友人(此处,我们不妨把其族叔也当作友人)泛舟湖上,与清风朗月为伴,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但乘流上天终不可得,诗人也只好收起这份不羁的想象,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首句写景,同时点出秋游洞庭事。“南湖秋水夜无烟”,初读平淡无奇,似是全不费力,脱口而出,实则极具表现力:月夜泛舟,洞庭湖水全不似白日烟波浩渺、水汽蒸腾之气象。波澜不惊,澄澈如画。无烟水愈清,水清月更明。溶溶月色溶于水,悠悠湖光悠月明。这种景象,这种意味,非置身其中不可得,非写意简笔不可得。诗人虽然没有精工细绘,但读者心中自会涌现出一幅水天一色的美好图景。
送郭司仓
王昌龄〔唐代〕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译文
注释
映门淮(huái)水绿,留骑(jì)主人心。
淮水: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注入长江。留骑:留客的意思。骑,坐骑。
明月随良掾(yuàn),春潮夜夜深。
良掾:好官吏,此指郭司仓。掾,古代府、州、县属官的通称。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295-296
2、 谢枋得.千家诗:黄山书社,2011.07:111
译文注释
映门淮(huái)水绿,留骑(jì)主人心。
碧绿的淮水映照着屋门,我挽留的心意十分诚恳。
淮水: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注入长江。留骑:留客的意思。骑,坐骑。
明月随良掾(yuàn),春潮夜夜深。
明月代我为客人送行,我的心绪却如春潮翻滚不息。
良掾:好官吏,此指郭司仓。掾,古代府、州、县属官的通称。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295-296
2、 谢枋得.千家诗:黄山书社,2011.07:111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友谊的作品,是一首送别诗。全篇写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感情表达得十分细致。
诗的开头用了画意般的描写,点明时间和地点。这是临水的地方,淮河碧绿的颜色被映在门上,应该是晚上吧,白天太阳下水的影子应该是闪烁不定的,不能看清楚颜色。只有静夜下平静的水面才会将绿色抹在人家的门户上吧。当然做这个推测,也因为诗人后面还写有留客的句子,应该天色已晚主客都有了不便之处,诗人才会生出挽留的心意吧。后面的两个短句都有祝福的意思。尤其用渐渐高升的明月来比喻朋友将要得到的发展,表明诗人不但希望他能高官厚禄,而且希望他能成为清正廉明的好官,诗人真是在用善良的心对待朋友。春季的淮河潮水会夜夜高涨,诗人用潮水来形容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心,这里即使有夸张地一面,但是也很形象化了那看不见的心绪,诗人的思念一下子变生动了。比喻的作用有说明,也有加深理解的一面。
作者以淮水之绿表明主人留客之心殷殷切切,以明月、春潮来表达分别之愁,从环境入手,让周围景物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和思想,这种手法在王昌龄送别诗中占大多数。
这首作品里对朋友的心意写得具体又深厚,选材有特点,而且素材的针对性也强。
游天台山
张祜〔唐代〕
崔嵬海西镇,灵迹传万古。群峰日来朝,累累孙侍祖。三茅即拳石,二室犹块土。傍洞窟神仙,中岩宅龙虎。名从乾取象,位与坤作辅。鸾鹤自相群,前人空若瞽。巉巉割秋碧,娲女徒巧补。视听出尘埃,处高心渐苦。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仰看华盖尖,赤日云上午。奔雷撼深谷,下见山脚雨。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昏晨邈千态,恐动非自主。控鹄大梦中,坐觉身..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