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新居十三首 其六
王建 〔唐代〕
自埽一间房,唯铺独卧床。野羹溪菜滑,山纸水苔香。
陈药初和白,新经未入黄。近来心力少,休读养生方。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望洞庭
刘禹锡〔唐代〕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
译文
注释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tán)面无风镜未磨(mó)。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luó)。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44
2、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4-25
3、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4
4、 周笃文 高志忠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51-852
译文注释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tán)面无风镜未磨(mó)。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luó)。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44
2、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4-25
3、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4
4、 周笃文 高志忠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51-852
赏析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澈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濛濛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的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无法相映成趣,也就无“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江南书情二十韵寄秘阁韦校书贻之商洛宋先辈垂文二同年
皮日休〔唐代〕
四载加前字,今来未改衔。君批凤尾诏,我住虎头岩。季氏唯谋逐,臧仓只拟谗。时讹轻五羖,俗浅重三缄。瘦去形如鹤,忧来态似獑。才非师赵壹,直欲效陈咸。孤竹宁收笛,黄琮未作瑊.作羊宁免狠,为兔即须毚。枕户槐从亚,侵阶草懒芟。壅泉教咽咽,垒石放巉巉.掣钓随心动,抽书任意杴.茶教弩父摘,酒遣僰童监。默坐看山困,清斋饮水严。藓生天竺屐,烟外洞庭帆..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奉陪郭常侍宴浐川山池
钱起〔唐代〕
掖垣携爱客,胜地赏年光。向竹过宾馆,寻山到妓堂。歌声掩金谷,舞态出平阳。地满簪裾影,花添兰麝香。莺啼春未老,酒冷日犹长。安石风流事,须归问省郎。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从军行二首
王昌龄〔唐代〕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万里云沙涨,平原冰..
译文
注释
向夕临大荒,朔(shuò)风轸(zhěn)归虑。
虏(lǔ)骑猎长原,翩(piān)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译文注释
向夕临大荒,朔(shuò)风轸(zhěn)归虑。
大荒:指极其偏远荒僻的地方。朔风:北风。轸归虑:意为归家的思虑使人心痛。轸:痛。
虏(lǔ)骑猎长原,翩(piān)翩傍河去。
虏骑:指塞北匈奴骑兵,此处指突厥等少数民族骑兵。翩翩:形容马骑轻疾的样子。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边声:边地所特有的声响。海气:指湖泊上的雾气。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定远:指定远侯班超。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行路难: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角弓:指用兽角装饰的硬弓。持弦:张弦。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龙城: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在今蒙古国境内。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金鼓:分别指钲和鼓,是古时军中用于号令的两种乐器。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南庭:指南匈奴单于的住处。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蓬: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赏析
百舌鸟二首
无则〔唐代〕
千愁万恨过花时,似向春风怨别离。若使众禽俱解语,一生怀抱有谁知。长截邻鸡叫五更,数般名字百般声。饶伊摇舌先知晓,也待青天明即鸣。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