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钦 〔魏晋〕
皦皦练丝退浊污。
繁钦
► 7篇诗文 ► 0条名句
子深怀璧忧,余有当门病。
赠张始均诗
宋道玙〔魏晋〕
明明在上。丕显厥繇。翼翼三寿。蕃后惟休。群生渐德。
六合承流。三正元辰。朝庆鳞萃。华夏奉职贡。八荒觐殊类。
黻冕充广庭。鸣玉盈朝位。济济朝位。言观其光。仪序既以时。
礼文焕以彰。思皇享多祜。嘉乐永无央。九宾在庭。
胪赞既通。升瑞奠贽。乃侯乃公。穆穆天尊。隆礼动容。
履端承元吉。介福御万邦。朝享。上下咸雍。崇多仪。
繁礼容。舞盛德。歌九功。扬芳烈。播休踪。皇化洽。洞幽明。
怀柔百神。辑祥祯。潜龙跃。雕虎仁。仪凤鸟。届游麟。
枯蠹荣。竭泉流。菌芝茂。枳棘柔。和气应。休徵弦。协灵符。
彰帝期。绥宇宙。万国和。昊天成命。赍皇家。赍皇家。
世资圣哲。三后在天。启鸿烈。启鸿烈。隆王基。率土讴吟。
欣戴于时。恒文象。代气著期。泰始开元。龙升在位。
四隩同风。燮宁殊类。五韪来备。嘉生以遂。凝庶绩。
臻太康。申繁祉。胤无疆。本枝百世。继绪言不忘。继绪不忘。
休有烈光。永言配命。惟晋之祥。圣明统世。笃皇仁。
广大配天地。顺动若陶钧。玄化参自然。至德通神明。
清风畅八极。流泽被无垠。于皇时晋。奕世齐圣。惟天降嘏。
神祇保定。弘济区夏。允集大命。有命既集。光帝猷。
大明重曜。鉴六幽。声教洋溢。惠滂流。惠滂流。移风俗。
多士盈朝。贤俊比屋。敦世心。断凋反素朴。反素朴。
怀庶方。干戚舞阶庭。疏狄悦遐荒。扶南假重译。肃慎袭衣裳。
云覆雨施。德洽无疆。旁作穆穆。仁化翔。朝元日。宾王庭。
承宸极。当盛明。衍和光。竭祗诚。仰嘉惠。怀德馨。游淳风。
泳淑风。泳淑清。协忆兆。同欢荣。建皇极。统天位。运阴阳。
御六气。殷群生。成性类。王道浃。治功成。人伦序。俗化清。
虔明祀。祗三灵。崇礼乐。式仪刑。庆元吉。宴三朝。播金石。
咏冷箫。奏九夏。舞云韶。迈德音。流英声。八纮一。六合宁。
六合宁。承圣明。王泽洽。道登隆。绥函夏。总华戎。齐德教。
混殊风。混殊风。康万国。崇夷简。尚敦德。弘王度。远遐则。
晋四厢乐歌三首 其二 食举东西厢乐诗
佚名〔魏晋〕
一饮无名偕寿苏。须眉宛在尚能呼。神传古铁自如如。
浣溪沙 其一 戊寅坡诞日,为寿苏小集于孙氏之弘一斋,主人出家藏冯少眉
高燮〔魏晋〕
己酉岁九月九日
陶渊明〔魏晋〕
靡(mǐ)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靡靡:零落的样子。已夕:己晚。
蔓(màn)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蔓草:蔓生的草。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木本曰藤,草木曰蔓。
清气澄余滓(zǐ),杳然天界高。余滓:残余的渣滓,指尘埃。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xiāo)。丛雁:犹群雁。丛:聚集。
万化相寻绎(yì),人生岂不劳?万化:万物,指宇宙自然。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没:指死亡。
何以称(chèn)我情?浊酒且自陶。称:适合。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永:延长。
参考资料:
靡(mǐ)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衰颓零落秋已晚,寒露凄风相缭绕。靡靡:零落的样子。已夕:己晚。
蔓(màn)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蔓草稀疏渐枯萎,园中林木空自凋。蔓草:蔓生的草。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木本曰藤,草木曰蔓。
清气澄余滓(zǐ),杳然天界高。清澄空气无尘埃,天宇茫茫愈显高。余滓:残余的渣滓,指尘埃。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xiāo)。悲切蝉鸣已绝响,成行大雁啼云霄。丛雁:犹群雁。丛:聚集。
万化相寻绎(yì),人生岂不劳?万物更替常变化,人生怎能不辛劳!万化:万物,指宇宙自然。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自古有生即有死,念此心中似煎熬。没:指死亡。
何以称(chèn)我情?浊酒且自陶。如何方可舒心意,饮酒自能乐陶陶。称:适合。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千年之事无需知,姑且行乐尽今朝。永:延长。
本诗章法平简,前八句写景,后八句抒情。然而由于诗人的高超朴真,前后之间丝毫没有隔离之感,而是浑然一体,一样的自然洒脱。陶渊明写秋,可谓一绝。
这首诗是公元409年(义熙五年)重阳节作,前八句“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呜云霄”描写时景。
第一、二句“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写的是九月已是暮秋,凄凉的风露交相来到。“靡靡”,渐渐的意思。用这“靡靡”与下“凄凄”两个细声叠词,似乎也传出了深秋特殊的气息,这两句是概括描写,点明秋天将尽,风霜时下,定下凄清寒凉的基调。
下两句写园林,“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有顽强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长了,园中树木也纷纷凋零,这见出秋气摧败零落的厉害,“空自”,含有无可如何之意。这二句是凄凄风露交的结果之一,是前二句的续写,也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悲悼。
再两句写天空,“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抬眼望去,只见清凉的秋风澄净了空气中本已不多的尘埃,天界显得多么高远,正所谓天高气爽啊!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觉两个方面,这“杳然天界高”中就显出了目接秋空时那种新鲜感、那种精神的超旷感。这二句着重写静,得力于作者炼字之功,犹如“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鸟瞬欢新节,泠风送馀善”之类一样清新,只是格调显得凄凉一些。
下面两句写“群动”,“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秋末有似哀鸣的几声蝉叫已然尽绝了,众雁早在云霄列阵,已然呜叫着从北方迁而来。这一息一鸣,把节序的变迁表现得更强烈了,那嘹唳的雁声又最能引发人的悲凉意绪。这二句是写动,述时光消逝得快;又借蝉雁哀鸣,写作者的哀感。这三个层次的描写,空间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历历分明。
后面八句“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是感想。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万化”,万物的变化。“寻绎”,连续不断。万物演化变迁,那是循环往复的,有死有生,有生有死;人生在世亦复如此,岂能不劳累呢?这是指上面所写的那些变化。于是自然联想到人生。人生没有不忧劳的。正如后来欧阳修所说,“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自然易于衰老了。万事万物都在生生灭灭,人也如此,人的生命总有终结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纠缠过每一个有理智的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何况今天是重阳节,这是个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长久,这就更能激起他的忧生之嗟了。
下面他说:“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这个“焦”字把那无可名状的痛苦表达出来了。然而,万物变迁,自古皆有灭亡,想念起来心中有如焦焚。写到这里可以说他的心情是极不平静,但他又是个通达的人,他不会像阮籍那样作穷途之哭的,他是有控制自己情绪的精神支柱,委运任化,顺乎自然。
最后他写道:“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他说:有什么可以使我称心呢?没有啊!所以,姑且饮此浊酒吧,饮酒之中可暂得快乐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永)今朝吧。执着于“今朝”,把握这可以把握的实在的人生。最后二句意谓恢复到千载之前的淳真社会已然不可料想,那么,只有欢度今朝,自我完善了。这样他就可以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里他似乎是在“借酒浇愁”,但并不怎么勉强。重阳节的习俗就是喝酒,这个应节的举动正好作了他消解万古愁的冲剂。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贫居依稼穑(sè),戮(lù)力东林隈(wēi)。下潠(xùn):地势低洼多水的地带,即诗中所说的“东林隈”。田舍:指田间简易的茅舍,可供临时休息、避雨之用。获:收获。依:依靠。稼穑:指农业劳动。稼是耕种,穑是收获。戮力:尽力。东林隈:指下潠田所在的地方。隈:山水等弯曲的地方;角落。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春作:春耕。负所怀:违背自己的愿望。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司田:管农事的官,即田官。眷:顾念,关注。有秋:指秋收,收获。寄声:托人带口信。与我谐:同我的想法相一致。谐:和合。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饥者:渊明自称。初饱:刚刚能够吃上顿饱饭。
扬楫(jí)越平湖,泛随清壑(hè)回。扬揖:举桨,即划船。泛:浮行,指泛舟。清壑:清澈的山间溪流。壑:山沟。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郁郁:一作“嚼嚼(jiào,洁白貌)。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闲且哀:悠缓而凄凉。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悲风:指凄厉的秋风。爱静夜:谓好在静夜中呼啸。晨开:指天明。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曰:语助词,无意义。此:指农业劳动。三四星火颓:指经历了十二年。三四:即十二。星火:即火星。颓:下倾。每当夏历七月以后,火星的位置开始向西下倾。下倾十二次,即经历了十二年。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姿年:风姿年华,指青壮年。事:指农耕之事。云:语助词,无意义。乖:违背,违弃。
遥谢荷蓧(diào)翁,聊得从君栖。蓧:除草用的竹编农具。聊:姑且。栖:居住,指隐居。
贫居依稼穑(sè),戮(lù)力东林隈(wēi)。贫居糊口靠农务,尽力勤耕东林边。下潠(xùn):地势低洼多水的地带,即诗中所说的“东林隈”。田舍:指田间简易的茅舍,可供临时休息、避雨之用。获:收获。依:依靠。稼穑:指农业劳动。稼是耕种,穑是收获。戮力:尽力。东林隈:指下潠田所在的地方。隈:山水等弯曲的地方;角落。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春种苦辛不必讲,常恐辜负我心愿。春作:春耕。负所怀:违背自己的愿望。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田官关注秋收获,传语同我意相连。司田:管农事的官,即田官。眷:顾念,关注。有秋:指秋收,收获。寄声:托人带口信。与我谐:同我的想法相一致。谐:和合。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经常挨饿的我,为吃了顿饱饭而非常高兴,早早起身束好衣带,等候天亮去秋收。饥者:渊明自称。初饱:刚刚能够吃上顿饱饭。
扬楫(jí)越平湖,泛随清壑(hè)回。划动船桨渡平湖,山间清溪泛舟还。扬揖:举桨,即划船。泛:浮行,指泛舟。清壑:清澈的山间溪流。壑:山沟。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草木茂盛荒山里,猿啼悠缓声哀怨。郁郁:一作“嚼嚼(jiào,洁白貌)。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闲且哀:悠缓而凄凉。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悲凉秋风夜呼啸,清晨林间鸟唱欢。悲风:指凄厉的秋风。爱静夜:谓好在静夜中呼啸。晨开:指天明。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我自归田务农来,至今已整十二年。曰:语助词,无意义。此:指农业劳动。三四星火颓:指经历了十二年。三四:即十二。星火:即火星。颓:下倾。每当夏历七月以后,火星的位置开始向西下倾。下倾十二次,即经历了十二年。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华年已逝人渐老,依旧耕耘在田间。姿年:风姿年华,指青壮年。事:指农耕之事。云:语助词,无意义。乖:违背,违弃。
遥谢荷蓧(diào)翁,聊得从君栖。遥遥致意荷蓧翁,姑且隐居为君伴。蓧:除草用的竹编农具。聊:姑且。栖:居住,指隐居。
这首诗写诗人自己为了生活不辞辛苦“戮力东林隈”的劳动过程。当他看到丰收在望时,想起了自己已经渡过了十年艰苦的农耕生活,心情是自豪的。
前六句是写见到下溪田丰收时的心情。“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他的愿望和司田是一致的,这使他很觉得欣慰。看来这“寄声”与诗人的司田也是他的一位朋友。诗人在这里之所以提到这位任司田的朋友,是表示自己的农耕生活并没有脱离整个社会的生产活动,并且对社会生产有积极的意义。这是陶渊明农业社会理想和务实精神的表现。接下去就写诗人怎样鸡一叫就到荒山去劳作,从而领略了山中的晨景。“饥者欢初饱”,这是多么深切的生活体验,没有亲身尝过饥饿的味道,就不知这“欢视饱"是怎么回事。正是为了求得一饱,他才天不亮就去劳动:进山是随着山势和河谷的迂伺划船前进的。山里很荒凉;听得见猿的哀啼。凄凉的夜风随着残夜逝去了,鸟儿歌唱善迎接早晨的到来。这是一个多么寂静清冷的早晨他想到自己十年的农耕生活。十二年中他始终不渝地坚持着初衷,付出了自己大好的年华这时陶渊明已五十岁了,老之将至,他怎能不感慨万分。诗的最后一句就回答了这个问题,“遥谢荷榛翁,聊得从君栖”,致意古代隐居躬耕的先哲,我也在追随着您呢。诗人心目中有理想,有信念,有榜样,这就是他固穷守节,虽老死田野也终不反悔的原因。
这首诗比前期的田园诗更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农耕生活的实际情形,同时也说明,陶渊明的务农,并不只是作了个样子而已。特别是在后期,他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了,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赖以生存。这时他的田园诗中纪实的成分就多了,而不象前期那样情趣盎然,那样富于浪漫谛克。可是他并不抱怨生活的艰辛,在述其艰苦之中仍然时时表现出对生活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