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陕述怀
李世民 〔唐代〕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李世民
改名世民 据两唐书的太宗本纪,李世民曾经于四岁时与父亲李渊郊游时,见一识相术之士,其相士先赞李渊为贵人,又赞世民,说其“凡二十岁,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后遍寻相士不获,并将其改名为李世民(亦即李世民本名可能并非李世民)。 箭术无双 史书记载,李世民年轻时力大无比,随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张两米长的巨阙天弓。 李世民有次与敌对..► 81篇诗文 ► 0条名句
题魏万成江亭
刘长卿〔唐代〕
萧条方岁晏,牢落对空洲。才出时人右,家贫湘水头。苍山隐暮雪,白鸟没寒流。不是莲花府,冥冥不可求。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玩槿花
羊士谔〔唐代〕
何乃诗人兴,妍词属舜华。风流感异代,窈窕比同车。凝艳垂清露,惊秋隔绛纱。蝉鸣复虫思,惆怅竹阴斜。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
陈陶〔唐代〕
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故国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赤帝常闻海..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春柳
张乔〔唐代〕
旭影摇晴拂玉缰,春行多半是斜阳。疏牵骏马游人驻,近映雏鸦小妇妆。絮落自翻飞霰白,叶长还爱嫩金黄。桥头正有关情处,不似罗敷陌上桑。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戍卒伤春
于濆〔唐代〕
连年戍边塞,过却芳菲节。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萧条柳一株,南枝叶微发。为带故乡情,依依藉攀折。晚风吹碛沙,夜泪啼乡月。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
译文
注释
连年戍(shù)边塞,过却芳菲节。
芳菲节:花草飘香的季节,指春季。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
东风:春风。
萧条柳一株,南枝叶微发。
南枝:朝南的树枝。
为带故乡情,依依藉攀折。
晚风吹碛(qì)沙,夜泪啼乡月。
碛沙:水中沙堆。
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
译文注释
连年戍(shù)边塞,过却芳菲节。
连续多年驻守边塞,花草飘香的春季又将过去。
芳菲节:花草飘香的季节,指春季。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
春风用尽最后一丝力量,阴山的积雪也未曾减少。
东风:春风。
萧条柳一株,南枝叶微发。
一株枯瘦萧条的柳树,向南的枝条上嫩叶刚刚萌芽。
南枝:朝南的树枝。
为带故乡情,依依藉攀折。
那枝条带着故乡的情意,给予人攀折枝条以寄离情。
晚风吹碛(qì)沙,夜泪啼乡月。
晚风中裹挟着漫漫黄沙,看着与故乡同样的明月默默落泪。
碛沙:水中沙堆。
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
凌烟阁上悬挂的有功之人,未必全都是忠烈之士。
赏析
“连年戍边塞,过却芳菲节。”这首诗开头写的是长期戍守边塞的士卒,在春天到来的时候,萌生思乡的情感。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则是渲染边塞士兵的凄凉心境和对温暖、对故乡、对和平的热切向往。
“萧条柳一株,南枝叶微发。为带故乡情,依依藉攀折。”柳枝亦向南,是因为人从南方而来,似有同乡的情谊,因此,柳枝亦带有依依的感情,给予人攀折枝条以寄离情。
“晚风吹碛沙,夜泪啼乡月。”而到了夜晚,晚风中含着无数的沙尘,看着与故乡同样的明月,思乡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于是“夜泪啼乡月”。
“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 ”两句对那些以无数士卒的生命换取自己的功业的将军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有了这些铺垫,当读到“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时,对作者怨愤之情就会有深切的体会。这首诗写的是经过无数场残酷战争,士兵有一身的伤痕——“赤肉痛金疮”,而那些将领却成了卫霍那样的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