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有紫薇双本自朱明接于徂暑其花芳馥…因诗纪述
杨於陵 〔唐代〕
晏朝受明命,继夏走天衢。逮兹三伏候,息驾万里途。
省躬既跼蹐,结思多烦纡。簿领幸无事,宴休谁与娱。
内斋有嘉树,双植分庭隅。绿叶下成幄,紫花纷若铺。
摛霞晚舒艳,凝露朝垂珠。炎沴昼方铄,幽姿闲且都。
夭桃固难匹,芍药宁为徒。懿此时节久,讵同光景驱。
陶甄试一致,品汇乃散殊。濯质非受彩,无心那夺朱。
粤予负羁絷,留赏益踟蹰。通夕靡云倦,西南山月孤。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友人下第归越
李频〔唐代〕
归意随流水,江湖共在东。山阴何处去,草际片帆通。雨色春愁里,潮声晓梦中。虽为半年客,便是往来鸿。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寄少常卢同年
黄滔〔唐代〕
官拜少常休,青緺换鹿裘狂歌离乐府,醉梦到瀛洲。古器岩耕得,神方客谜留。清溪莫沈钓,王者或畋游。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曹松〔唐代〕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译文
注释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qiáo)苏。
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樵苏:一作“樵渔”。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传闻:一作“波间”。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806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24-425
译文注释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qiáo)苏。
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被战云笼罩,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都不能实现。
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樵苏:一作“樵渔”。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请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你们可知,一位将领功成名就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传说一旦开战连众神灵都发愁,两岸军队连年混战一直不停休。
传闻:一作“波间”。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谁还说沧江总是太平没有祸事,近来江水混着鲜血争先向东流。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806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24-425
赏析
这组诗载于《全唐诗》卷七百一十七。“己亥岁”这个醒目的诗题,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是活生生的社会政治现实。
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江汉流域(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这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的一个成功例子。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这两句首先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征伐不断,民不聊生的乱世图。首句中的“泽国”,即指江汉流域。这一句说汉江流域都被画入了作战图,言外之意就是说战火已经从大江以北蔓延到了大江以南。由此,一个到处打仗的乱世就被形象地描绘出来了,然而表达上却含蓄委婉。次句通过刻画乱世中百姓的普遍心理,反映他们流离失所,无以为生的情形。“樵”指打柴,“苏”则为割草。在和平的年代,这本是两种极为艰辛的生计,根本谈不上什么快乐。但是如今,它们却成为百姓心目中的一种理想生活。为什么呢?因为在眼下这样的乱世,能给以打柴,割草平安地活着就已经是莫大的幸福了,除此以外,还能有什么更高的要求呢?然而即便是这一卑微、渺小的要求,对于百姓来说仍然是一种奢望,当真要让闻着落泪,见者伤心了。这一句只七个字,描述的事情也极为简单,但是语意却几度转折,不得不让人佩服诗人的写作功力。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封侯”之事,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公元879年(乾符六年,即“己亥岁”)镇海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了。一个“凭”字,意在“请”与“求”之间,语调比言“请”更软,意谓:行行好吧,可别提封侯的话啦。词苦声酸,全由此一字推敲得来。
“一将功成万骨枯”,更是一篇之警策。它词约而义丰。与“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张蠙《吊万人冢》)之句相比,字数减半而意味倍添。它不仅同样含有“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刘商《行营即事》)的现实内容;还更多一层“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李白《战城南》)的意味,即言将军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高昂代价换取的。其次,一句之中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骨”字极形象骇目。这里的对比手法和“骨”字的运用,都很接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惊人之句。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历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词气委婉,而此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这组诗以干支为题,以示纪实,明确表明了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全诗概况地写出了战争对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冷峻深邃的目光洞穿千百年来封建战争的实质,写得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酬房杭州
顾况〔唐代〕
郡楼何其旷,亭亭广而深。故人牧馀杭,留我披胸衿。满箧阅新作,璧玉诞清音。流水入洞天,窅豁欲凌临。辟险延北阜,薙道陟南岑。朝从山寺还,醒醉动笑吟。荷花十馀里,月色攒湖林。父老惜使君,却欲速华簪。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