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芬上人(善画松石)
窦庠 〔唐代〕
云湿烟封不可窥,画时唯有鬼神知。
几回逢著天台客,认得岩西最老枝。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归客
司马扎〔唐代〕
多才与命违,末路隐柴扉。白发何人问,青山一剑归。晴烟独鸟没,野渡乱花飞。寂寞长亭外,依然空落晖。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秋夕文宴得遥字
皮日休〔唐代〕
啼螀衰叶共萧萧,文宴无喧夜转遥。高韵最宜题雪赞,逸才偏称和云谣。风吹翠蜡应难刻,月照清香太易消。无限玄言一杯酒,可能容得盖宽饶。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南歌子·转眄如波眼
温庭筠〔唐代〕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译文
注释
转盼如波眼,娉(pīng)婷(tíng)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xiāo)。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转盼:目光左右地扫视。盼,一作“眄”。娉婷:形容姿态秀美。暗相招:偷偷地相互打招呼邀约。此处指幽会。恨春宵:恨春宵难过。
参考资料:
1、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6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5-66
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2-53
译文注释
转盼如波眼,娉(pīng)婷(tíng)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xiāo)。
转动的明眸,流盼着清澈的秋波;纤秀的腰肢,如翠柳般婀娜。花丛里的幽会已成往事,深情的回忆只增添了相思的凄恻,更恨这春宵孤独漫漫难过。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转盼:目光左右地扫视。盼,一作“眄”。娉婷:形容姿态秀美。暗相招:偷偷地相互打招呼邀约。此处指幽会。恨春宵:恨春宵难过。
参考资料:
1、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6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5-66
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2-53
赏析
此词写男主人公对女子的深深思念,从男子的视角展示女子的形象,突出其思忆之苦。
起拍二句是写男子忆念中女子动人美丽的形象:秋波如媚,柳腰娉婷。“转盼如波眼”,写眼光流盼如秋波般清澈、闪耀;“娉婷似柳腰”,表现女子的美妙身段:这两句都运用了比喻手法。那次幸福的欢会女子给男主人公留下难忘的印象,为思忆之苦先垫上一笔。接着“花里暗相招”一句是写当时的幽会,欢乐的幽会也给男主人公留下难忘的记忆,再为思忆之苦垫上一笔。这三句纯是以女方的倩影衬托男子的情思。有了前面三句的铺垫,后面写男主人公的思忆之苦就很自然了。后二句“忆君肠欲断,恨春宵”,直抒相思情深,春宵难遣。尤其是“肠欲断”“恨春宵”六字,生动地把主人公为情所苦的形象突显出来。
此词虽然用语普通,甚至有些俚俗,但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有今昔对比,有叙事有抒情,跌宕多姿,别具特色。
王道者
韦庄〔唐代〕
五云遥指海中央,金鼎曾传肘后方。三岛路岐空有月,十洲花木不知霜。因携竹杖闻龙气,为使仙童带橘香。应笑我曹身是梦,白头犹自学诗狂。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浊水求珠
王起〔唐代〕
行潦沈明月,光辉也不浮。识珍能洞鉴,精宝此来求。几被泥沙杂,常随混浊流。润川终自媚,照乘且何由。的皪终难掩,晶荧愿见收。蛇行无胫至,饮德已闻酬。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