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真律师旧院
麹信陵 〔唐代〕
寂然秋院闭秋光,过客闲来礼影堂。
坚冰销尽还成水,本自无形何足伤。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和周侍御买剑
曹唐〔唐代〕
将军溢价买吴钩,要与中原静寇仇。试挂窗前惊电转,略抛床下怕泉流。青天露拔云霓泣,黑地潜擎鬼魅愁。见说夜深星斗畔,等闲期克月支头。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送柴侍御
王昌龄〔唐代〕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译文
注释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参考资料:
1、 在军,张金玲.《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四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6-1:第17-18页
译文注释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沅江四处水路相通连接着武冈,送你远行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参考资料:
1、 在军,张金玲.《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四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6-1:第17-18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乐观开朗的诗词来减轻柴侍御的离愁。而实际上自己却是十分伤感。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更能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离愁。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
岑参〔唐代〕
黎阳城南雪正飞,黎阳渡头人未归。河边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缝衣。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相见。邑中雨雪偏著时,隔河东郡人遥羡。邺都唯见古时丘,漳水还如旧日流。城上望乡应不见,朝来好是懒登楼。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酬李处士山中见赠
储光羲〔唐代〕
厥初游太学,相与极周旋。含采共朝暮,知言同古先。孟阳题剑阁,子云献甘泉。斯须旷千里,婉娩将十年。今来艳阳月,好鸟鸣翩翩。同声既求友,不肖亦怀贤。引领迟芳信,果枉瑶华篇。成颂非其德,高文徒自妍。声尘邈超越,比兴起孤绝。始信郢中人,乃能歌白雪。跂予北堂夜,摇笔酬明哲。绿竹动清风,层轩静华月。想像南山下,恬然谢朝列。犹恐鶗鴂鸣,坐看芳..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
判府蒲左丞宠赠佳篇谨次韵
朱长文〔唐代〕
高文大册耀天衢,新句锵金掷隐居。廊庙方将归辅弼,江湖犹复念耕渔。百城草木知威望,一代贤能入荐书。近日东南兴节士,既旌吴子又褒徐。
译文
注释
译文注释
赏析